纸上谈兵,唐朝宰相无能害三军,四万义军同日死

诗人社甫在(悲陈陶)中写道:“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说的就是公元756年的陈涛斜之战。

756年,杨国忠被杀,杨贵妃被逼,众大臣也不想再跟唐玄宗这糟老头子了,一群人扔下玄宗皇帝,转身去拥护皇太子李亨,一路跑到宁夏灵武。李亨登基,是为唐肃宗,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纸上谈兵,唐朝宰相无能害三军,四万义军同日死

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迫切希望能尽快平定叛乱,重回长安。

这时候,宰相房琯提出要带兵出征的要求,得到了肃宗的全力支持。房琯是当时的名儒,喜欢佛、道之学,自觉博览群书、无所不通。他向肃宗上疏,说要一举收复长安和洛阳,这个上疏很对肃宗的胃口,因此,房琯很快就接到了命令,允许他领着数万大军出征。

纸上谈兵,唐朝宰相无能害三军,四万义军同日死

至德元年(756年)十月,天气已经越来越寒冷了。这一天,数万大军在房琯的指挥下住长安进发,当到达陈涛斜这个地方时,就跟叛军相遇了。

房琯看到双方陈师阵前的情景后,很是自信,就发号施令,要众将士按他的意思摆开阵型。在房琯的心中,自己博古通今,打仗对他而言,简直是易如反掌的事。于是,唐军以两千辆牛车排在中间,两边是步兵和骑兵依次拉开,全力冲向敌阵。

纸上谈兵,唐朝宰相无能害三军,四万义军同日死

房琯看见唐军将士向前冲的场面,心中十分自得。这其实是他遍读古书后,偶然间获得的春秋时期的战法。此刻的他心中暗赞道:这一仗之后,本相的古战法一定会万古流芳,收复长安、洛阳指日可待。

叛军将领在看到唐军的阵型后,迅速作出了应对。他们敲响战鼓,鼓声如雷鸣般响起。那些本来驾着车的牛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在听到鼓声后都惊恐万分,四处乱奔,驾车的将士们也控制不住它们。而夹在两边的骑兵和步兵因为阵型出现混乱,也难以守住阵脚。

纸上谈兵,唐朝宰相无能害三军,四万义军同日死

接着,叛军的将领又让手下的士兵朝唐军这边丢草料,再用火点着。当时天刮着大风,火借着风势,迅速蔓延开来。这一下,本来就有些混乱的唐军更是溃不成军。牛、马被火烧着后,互相踩踏,骑兵们纷纷从马上坠落,步兵们成了火人。军队士气本来就不高,现在又混乱不堪,四下奔散,哪还有心思去迎击叛军?房琯看到这样的情形,心中大骇,只能一个劲地高呼撤退。

叛军没有“穷寇莫追”的风度,于是,撤退的唐军士兵也遭遇厄运。战场上到处都是唐军的尸体,四处流着鲜红的血,这一刻,天地也乍然变色。

纸上谈兵,唐朝宰相无能害三军,四万义军同日死

房琯惊惧不已,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是催人驾着马车狼狈万分地逃离了战场。等到他后来收拾残部时,数万将士也只剩下了几千人。他领着残兵,逃回了肃宗停留的地方,向肃宗负荆请罪。肃宗最终原谅了他,心中却是万分悔恨房琯一介儒生,居然妄想领兵收复长安和洛阳,结果导致四万将士枉死,而唐朝廷平定“安史之乱”的路还遥遥无期。

纸上谈兵,唐朝宰相无能害三军,四万义军同日死

读书人的长处是讲道理、搞学问,而绝不是舞刀弄枪、带兵打仗,并把自己想象成诸葛亮再世。房琯就是弄错了自己的身份,亮错了武器,结果损国害民,几万士兵白白牺牲。做人要多多发扬自己的长处(优势),把自己的短处[弱点]藏起来,这不是虚伪,而是生活的必要策略,也是做事情的正确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