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孩子,是家长把教育简单化的表现,弊大于利

前段时间看到了群里转发的文章,关于一个百万粉丝育儿博主自爆“惩罚6岁女儿单独留家里至深夜”,我看到这个题目的第一感受就是,真的假的?是亲生的不?也请大家感受一下,大概的描述情况如下:

周末,全家出去玩耍。出发前一晚,我就在家庭会议上对孩子们提出要求,告诉他们出发前必须完成当日学习任务,否则留在家里。一大早,老大老三都完成了需要求的学习任务,但老二没有,结果就是老二被留在了家里。你可以想象,全家外出一个六岁的孩子,一个人被留在家里的抓狂模样,他哭哭啼啼,抱着我大腿请求我带上她的时候,我告诉他如何照顾自己、如何烧水、如何泡粉丝不让自己挨饿。在监控视频里,我看到,他在客厅里难过了一会儿,开始学习,然后自己写写画画,中午饿了就泡粉丝吃,累了就睡在沙发上。中途还跟我打电话说,粉丝泡了很久,都是生的,我再次跟他询问情况的时候,他说,已经吃饱了。

最后虽然第二天孩子也终于参加了这次家庭的游玩,但这次留在家里的经历,将会深深的留在孩子的记忆深处,对孩子心理的打击可想而知。那么,家长这样做合适吗?值得效仿吗?我有几点个人的感受和分析

家长的专制,军事化的管理,实质是将家庭教育简单化

家长把教育简单化,也是在逃避教育的责任。记得我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说过“教育,

家庭是主角,学校是配角。”家庭处于教育的核心地位,自身的责任不可推卸。也恰恰是因为家庭在孩子教育过程的重要性,家长更不应该把教育孩子简单化,只是采用所谓的军事化的规章制度的管理应付了之了。完成作业固然重要,我们也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这样的军事化管理对孩子的心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才会是社会的有用之才,然而孩子的心灵的成长需要家长的长久陪伴。再者,这样的管理法式,也间接的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凡事都要先守规矩。整个社会有法律来约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孩子在学校有规章制度来约束,每天按时上下学,按时吃饭,每天还有慢慢的课程,课后还有大量的作业。到了家里又要遵守父母定的规章制度,先完成作业,否则一切免谈。正如社会流行的段子“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这也反应了一个社会现实。但现在的孩子真正的自由,太少了!

体罚孩子,是家长把教育简单化的表现,弊大于利

磨蹭不做作业的原因,惩罚解决不了问题,埋下了隐患的种子。

孩子磨蹭不做作业,这是个结果,那么原因是什么呢?首先,6岁的孩子就有作业了,也是已经有些不可思议了。我们处于一个“鸡血”的时代。记得我身边的一个家长,4岁就开始给女儿报各种辅导班,平时和周末都利用起来了,还美名其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忙的连玩的时间都没有,所以做事情总是磨磨蹭蹭。一次,我问她“你每天这么忙着学习,你快乐吗?”她犹豫了一下,“我都好久没有玩了。”教育本是没有错,可是教育的方法各有不同,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的学习能力是最快的。除了这种填鸭式的方法,是否可以采用更加有趣的方式进行教育呢?这是每个家长的责任,除了上班,我们也要花心思和时间去研究,什么样的方式才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要盲目从众,把这给自己的自认外包给了辅导班儿。

体罚孩子,是家长把教育简单化的表现,弊大于利


体罚孩子,是家长把教育简单化的表现,弊大于利

孩子的无助,家长的冷酷,缺少亲情的流动。

其实,看到孩子抱着妈妈大腿痛哭的那一段,我是很心疼的。6岁的小孩子,发自内心的那种无助感,祈求自己最亲近的人,却等到了冷漠的对待。这种冷暴力使她的内心是多么的崩溃,不知道连最亲人的都放弃了她,她还能指望谁?冷漠已经是这个社会的常态,每个人都在忙碌着自己的事,基本下班之后无社交。然而,

我们不能惯性的把这种冷漠带回家,用于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需要更多的是亲情的流动,父母的陪伴,快乐的气氛,这些才是陪伴孩子成长的标配。

体罚孩子,是家长把教育简单化的表现,弊大于利

天国之中孩子最大,他们像镜子一样干净无瑕,全凭父母的道德品行来塑造,通过孩子这面镜子,你能照出自己内心的一切,丑恶的美好的,所以你快乐他们就快乐,你暴躁他们也随之变得暴躁。

我认为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教育自己的过程,你希望孩子怎样,你自己就应该怎样。

上面这段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的思想分享给大家。

#聪明孩子养成记第七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