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從宋遼重議歲幣看宋朝的軍事情報能力

<strong>兵者,詭道也",中國的先民們很早就發現了軍事情報在戰爭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並且非常自覺主動地就把間諜運用到了戰爭之中,根據記載,在夏朝時就有了間諜的活動,"<strong>少康使女艾諜澆······遂滅過、戈

",以及大家熟知的西施亂吳,都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從宋遼重議歲幣看宋朝的軍事情報能力

少康,即杜康,夏朝君王

到了宋朝,受制於四周的強敵環伺,以及宋朝軍事科技的發展進步影響,其軍事情報的能力以及作用發揮成為宋朝軍事的一個亮點,在與敵國的政治軍事鬥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並且宋朝在不斷地實踐鬥爭中,發明創造了很多做法,其中很多還沿用至今,讓人對古人的智慧讚歎不已,比如密碼技術(字驗)。

宋朝軍事情報思想

別看宋朝給人的感覺很文弱,太祖趙匡胤也是黃袍加身搶的皇位,但是宋朝的天下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來自於沙場烽煙、金戈鐵馬,統一戰爭、宋遼戰爭、宋西夏戰爭、內部平叛,其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也沒怎麼停過。伴隨著宋軍征戰的腳步,軍事情報活動一直如影相隨,支持著宋軍的各項行動,並且宋朝的統治階級也相當重視軍事情報活動。

從宋遼重議歲幣看宋朝的軍事情報能力

宋太祖趙匡胤

宋太祖出身軍伍,就特別會玩軍事情報,還設立了武德司(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皇城司)這樣的專業情報機構。在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攻伐後蜀前夕,他就成功策反後蜀的孫遇、趙彥韜和楊蠲等人,並且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臥底作用,先是依靠他們截獲了蜀後主孟昶給北漢的蠟丸書,找到了進攻後蜀的開戰藉口,同時又讓他們三個"<strong>使指陳山川形勢,戍守處所、道里遠近,畫以為圖",從而得到了後蜀的詳盡地理情報和軍事部署,為迅速平定後蜀提供了有力保證。並且宋太祖在選派邊關鎮守武將的時候,就會給他們很大的軍事、經濟自主權,支持他們開展軍事情報活動來保證邊疆安穩,"<strong>故邊臣富於才,得以養死力為間諜,蕃夷情狀,無不預知者",所以宋朝在二十年間無西北之憂。

從宋遼重議歲幣看宋朝的軍事情報能力

皇城司

後來西夏崛起,剛開始宋朝由於不是很重視軍事情報,吃了很大的虧,圍繞宋軍的能力不足,朝堂上也開始重視軍事情報能力的建設,畢竟能做上高位的誰也不是傻子,古人的思維能力也不差。三川口大敗之後,無奈與西夏議和,但也不是消極議和,邊軍主帥夏竦就建議:"<strong>豐其金帛,陰遣五間,訪彼山川紆直之勢,察彼將助好惡只性,相其機而觀其變",先穩住西夏,等探明虛實之後再慢慢收拾他。田況則是著重對比了西夏和宋朝在軍事情報領域對抗的得失,建議加大情報工作的投入,還要求招募死士去西夏幹掉那些給西夏出謀劃策的幕僚。

從宋遼重議歲幣看宋朝的軍事情報能力

宋與四夷互市

再來說宋遼之間,因為澶淵之盟簽訂後,雙方進入長期對峙狀態,大規模的直接軍事對抗不可能再次發生,只能是暗中繼續進行較量,因此雙方的軍事情報活動就開始大顯身手。並且為了最大限度地削弱對手,雙方都把軍事情報活動上升到了戰略高度,投入大量的精力與物力,用於蒐集情報、使用間諜,用於達到掌握對方虛實,為己方提供利益保證的目的。仁宗朝宋遼關於議增歲幣的鬥爭經過,就能體現雙方在隱蔽戰線的你來我往、劇烈鬥爭。

宋遼議增歲幣始末

說起仁宗朝議增歲幣,其實起源很簡單,就是燕雲十六州的歷史遺留問題沒解決好。石敬瑭割讓了燕雲十六州,但是後周世宗柴榮北伐拿回了莫、瀛二州,也就是關南之地,大體即如今河北白洋淀以東、大清河流域以南至河間一帶,後來當然被宋繼承了,因此事實上宋只缺少十四州。同時由於地形原因,關南地區就成為宋遼之間的戰略要地,遼國每次圖謀南下,首選就是易於突破的關南,所以關南關乎北宋的國家安全。

從宋遼重議歲幣看宋朝的軍事情報能力

關南地區

按道理,澶淵之盟後兩國相安無事,挺好的,但是國際形勢發生了變化,一是宋在與西夏的鬥爭中實力受到損傷,二是胸懷大志的遼興宗有了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strong>是時帝(遼興宗)欲一天下,謀取三關"。當然因為之前的盟約和遼國的強大軍事實力,遼國是兩手準備,一面派人來宋朝直接要求割讓關南地區,另一面就著手準備軍事奪取。

從宋遼重議歲幣看宋朝的軍事情報能力

此時兩邊的明爭暗鬥就開始了。慶曆元年(公元1041年)十月,宋仁宗就接到"<strong>契丹將謀入寇"的情報,於是同意了河北轉運使關於調派民夫修城的請示。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二月,進一步確認了遼國聚兵於幽、薊的情報,並且邊疆守將還把遼國過來談判的資料抄寫版都放到了仁宗辦公桌上,也接到了遼國派過來索地的使節。這一回合是宋朝佔了先機,提前得到遼國情報,並積極做好了應付遼國的準備。

從宋遼重議歲幣看宋朝的軍事情報能力

遼國使團

因此等遼國使節到達汴京後,剛提出索取關南之地需求,宋廷立即表明態度,"<strong>不許割地,而許以信安僖簡王允宇女,與其子梁王洪基結婚,或增歲賂",割地肯定不行,和親可以,反正送個宗室女,給錢也行,反正每年歲幣都給,咱也有錢。

等到宋朝派人到遼國去進行深入磋商的時候,負責談判的富弼又是把遼國上下一頓忽悠,先是讓人家在和親與加錢之間二選一,然後又讓人家主動放棄了和親的想法,最後就一條,花錢買平安的事才好商量。因此雙方達成初步共識之後,富弼返回宋朝起草和約,為了怕來回麻煩,按照割讓利益的不同,準備了五種條件,富弼是個忠臣,路過雄州時留下了對宋朝最不利的兩個版本,身上帶了三個不同類型的和約。但是,他包裡的底線早就被遼國間諜偵查到了,到了最後簽約的時候,拿出第一、第二版的時候遼國都不同意,直到他拿出最後一本,增加歲幣二十萬,"<strong>別約金幣之議,用代賦稅之物",名義上用這些錢代替關南地區的賦稅。也算是用和平手段確定關南地區的爭論,避免了一場兩敗俱傷的大戰,在整個過程中,雙方的軍事情報活動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宋朝情報安全管控

面對如此風雲多變的國際局勢,宋朝也不安穩啊,史料裡關於北宋查處間諜案件就有21起,加上宋朝文化、經濟高度發達,隱藏在宋朝開展刺探活動有很多天然優勢,同樣,為了保護好自己的國家安全,在長期的鬥爭實踐中,宋朝也是總結出了很多的辦法。

從宋遼重議歲幣看宋朝的軍事情報能力

宋刑統

完善保密法令。中國曆來就是一個法治國度,因此前人早就意識到以法律來保證國家安全。宋朝不但在基本法《宋刑統》中有相關明確規定,同時還通過臨時性的詔令進行完善補充。首先是嚴格限制邊境的人員出入,"<strong>諸越度緣邊關塞者,徙二年。未入者,減三等。其化外人越度入境,得罪並與化內人越度同",偷渡者,不管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統統抓起來流放。還有就是對通敵賣國者的懲處,"<strong>與契丹私相貿易及洩漏機密事者,請以軍法論。在驛諸色人犯者,流配海南島"。還有就是抓間諜的獎賞,"<strong>專令覺察奸細,告獲一人,賞錢三百錢"。

從宋遼重議歲幣看宋朝的軍事情報能力

宋版書

防護保密重點。隨著活字印刷術的普及,宋朝的圖書出版事業得到極大地發展,有人統計過中國的古籍有近一半都是宋朝刻印,並且質量上乘,內容豐富,其中自然就包括了涉及宋朝政治、山川地理、軍事機密的書籍。這一點統治者當然要重點防範,首先是對書籍類型的管控,"<strong>天文圖書、讖書、兵書、七曜歷、太一雷公式,私家不得有,違者徙二年",明令禁止私人擁有涉密書籍。其次就是對與外國交易圖書的管控,剛開始原則上只能賣《詩》、《書》等九經儒家教科書,但是市場需求太大,就開始推出審查制度,所有賣出去的書籍都要經過官府審查,不涉及機密的才可以刊印出來賣給周邊國家。

發展保密手段。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啊,為了做好保密工作,宋朝保密戰線的人也是進行了不少開創,併為現代保密事業開創了先河。最有名的就是密碼,宋代稱字驗,《嘉祐驛令》就世界歷史上第一本密碼本,"<strong>與主將密定字號,各掌一通,不令左右人知其義理。但於尋常公狀文移內

",這樣以來,基本就斷絕了情報被敵人截獲時洩漏機密的可能,因為在宋朝,就周邊幾個國家的智商,基本沒這個希望。還有大家熟悉的蠟丸,這個在電視劇中很常見,蠟丸輕便簡捷,而且還能防水,所以在情報傳遞中發揮作用很大。其他比如明礬水寫字,運用諧音字,風箏等方法,往往也能在特定的情況下,保證情報機密安全。

宋朝的軍事情報活動,是古代中國對世界戰爭史的重要貢獻,體現了"<strong>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軍事思想,而宋朝各種細緻的軍事保密工作,和他與遼、西夏之間的軍事情報鬥爭,也讓人認識到當時宋朝面臨的複雜形勢。

1.《宋史》

2.《北宋軍事情報探析》,牟雲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