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我焦虑了,你有药吗?


我焦虑了,你有药吗?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目前已进入关键时期,疫情考验着大家的防控能力,然而比疫情更可怕的是恐慌和焦虑情绪的泛滥。

面对24小时不停滚动的疫情新闻,人们的情绪会不自觉被带入焦虑中。普通老百姓该如何应对这些情绪?怎样才能在无声的战役中,打赢心理之战?来听听心理专家怎么说。

在这个被延长的春节假期,由于突发新冠疫情,部分民众出现了心理层面的极端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从个人层面来说,部分民众强迫性地不停更新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发布的消息;即使严格穿戴好口罩手套,出门回家后,仍怀疑自己被感染甚至出现身心疾病反应(比如觉得喉咙紧、咳嗽等),并加入恐慌性抢购口罩、洗手液、84消毒液等防护用品的行列;

从家庭层面来说,对父母或其他家人以及关系密切的好友没有采取足够的安全防范措施深感恼怒,出现对外发脾气对内生闷气的不良情绪;

上升到社会层面,对所在城市没有采取自己期待的最严的防护措施感到异常担忧,甚至在网上发表一一些地域黑等不当言论来排斥或抵制疫情严重地区的人们。

其实这些状态,是人类心理层面在特殊时期对失控的焦虑、对死亡的终极恐惧的极端放大。从心理健康自助的角度上来说,有几点想要和大家分享:

首先,不建议大家花大量的时间精力时时刻刻跟进新闻,只要关注几个可信、有效、权威的信息源就足够了。过度关注那些非常消极甚至惨烈的新闻,容易引发替代性创伤现象。

也就是说,即便你没有亲身经历这些创伤,但如果一直接收这些新闻,你同样也会有经历这些创伤的真实情绪体验,甚至是相应的躯体反应。

第二,要对自己的焦虑和恐惧有所觉察。当你觉得自己被这些消极情绪淹没时,试着对自己的情绪和身体状态做个评估,比如问问自己:我现在焦虑吗?有多焦虑?我的身体感受如何?

如果把焦虑程度用1-10分表示,那么试着给自己打打分,我现在是在焦虑的几分?这样的评估和确认,可以快速把自己拉回到理性、现实的层面,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焦虑值是7分,就要引起重视了,如果是9分,就已经非常焦虑了。

你要明白,人在非常焦虑的时候看待信息已经不客观了,已经透过了焦虑的滤镜,选择性关注了更多消极的信息,甚至是很难区分想象和现实了。这时候,你可以做些冥想训练,试着深呼吸,去关注自己的呼吸和身体感受,学着慢慢放松,回到当下。


我焦虑了,你有药吗?


第三,要正视并接受自己的焦虑和恐惧。说到底,死亡是我们无法避免的议题。无论有没有这样的疫情,对死亡的焦虑与恐惧,其实也一直都在,只是平时都被我们压抑在自己的潜意识里。

试想,年轻人平时喜欢吃各种维生素e、葡萄籽抗衰老,中年人的保温杯里泡着枸杞和菊花,老年人经常花费上万元购买补品、保健品也在所不惜,其实还不是来源于这些焦虑与恐惧吗?

我们无法向它宣战,又时时为之所困。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与其苦苦与之对抗,不如学习与其和平共处。

第四,要明白即使存在对死亡的焦虑与恐惧,也并不妨碍我们过上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在这个特殊时期爆发及放大的焦虑与恐惧,正是提醒我们活着是多么美好,提醒我们生命的优先级到底是怎样的,提醒我们可以思考更多关于生命、价值、爱的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