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孩子懶惰改不了?家長巧用“馬蠅效應”,孩子自覺主動更有上進心

“孩子懶惰怎麼辦?”

這是我聽到的家長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試問誰不想自己的孩子勤奮、主動、有上進心?可是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從小嬌生慣養,無形中產生了懶惰的不良習慣,即使父母揪著耳朵,他們一不定會聽。

孩子懶惰改不了?家長巧用“馬蠅效應”,孩子自覺主動更有上進心

其實現在的家庭大多生活安逸,家裡人無需為生活擔憂,這種情況下,孩子長時間生活在這樣安逸平淡的生活裡,自然會形成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思想。即便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對他們進行訓斥,給他們講“現在學習不好,長大就有可能生活在最底層的話語”的道理,他們也無動於衷。

要讓孩子轉變這種思維,首先就要從孩子自身原因入手,搞清楚孩子缺乏進取心的原因。

1、家長的過度保護和過高的期望值。

孩子懶惰改不了?家長巧用“馬蠅效應”,孩子自覺主動更有上進心

現在的孩子本身就生活在安逸舒適的家庭環境了,沒有受到過什麼挫折,更不需要努力謀生。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要受到來自父母的保護,真正能接觸的困難反而更少。

一個沒有經受挫折的孩子,是很難養成艱苦奮鬥的品質的。不知道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也就不會有自我努力的想法,一味享受家庭帶來的安逸,自然就會養成不思進取的性格。

另外,家長對孩子過高的期望,也會使得孩子更加害怕失敗,害怕家長失望的眼神,因而會逃避責任,消極地對待身邊的困難。

孩子懶惰改不了?家長巧用“馬蠅效應”,孩子自覺主動更有上進心

2、父母的指責讓孩子失去信心。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對此,很多父母會採用諸如“你怎麼這麼笨”這樣嘲諷嘰笑的方式去對待孩子,有時候甚至是直接責罵,以為孩子能在壓力中獲得成長。

然而實際上,經常受到家長指責的孩子,往往更難以樹立起自信心,覺得自己能力不夠,因而不敢去嘗試。即便有一天孩子想去努力改變,也會因為自信心不足而輕易放棄。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會變得安於現狀,不敢再去爭取,覺得即便是努力奮鬥了自己也不能取得好成績,慢慢地就會養成懶惰的性格。

孩子懶惰改不了?家長巧用“馬蠅效應”,孩子自覺主動更有上進心

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轉變這種思維呢?在這裡,我就要給廣大家長介紹一個名詞:“馬蠅效應”。

何為“馬蠅效應”呢?

馬蠅效應是源於美國前總統林肯的故事,簡述再懶惰的馬,只要身上有馬蠅叮咬,它也會精神抖擻,飛快奔跑。

曾有人勸誡過美國前總統林肯,告訴他不要把曾經的競爭對手薩蒙·波特蘭·蔡思招入內閣,而林肯卻任命他為財政部長。因為林肯知道,身邊存在這樣一個人,自己才能被激勵,並且不斷地超越自己。

孩子懶惰改不了?家長巧用“馬蠅效應”,孩子自覺主動更有上進心

這個道理轉換的育兒領域,其實也是一樣的。家長如果想要孩子能夠主動去爭取自己想要的食物,就需要父母用好方法,不斷地激勵自己的孩子。

1、家長要給與孩子合適的壓力。

讓孩子學會努力,適度的壓力是應當的,只有父母採用作為家長的強權,才能強迫孩子行動起來。

孩子懶惰改不了?家長巧用“馬蠅效應”,孩子自覺主動更有上進心

當然,家長給與的壓力一定不能太高,要在孩子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如果孩子長時間處在父母的打擊批評之下,孩子自己也會無法喘息,最終喪失動力,同時失去對父母的信賴。

2、家長要幫助孩子制定目標,並監督孩子完成。

希望孩子能夠實現自律,第一步是就是孩子時間觀念的樹立,因而孩子就必須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只有事先制定好計劃,孩子才能清楚自己要做什麼,具體該怎麼做。


孩子懶惰改不了?家長巧用“馬蠅效應”,孩子自覺主動更有上進心

目標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實際,如果目標定得太高太遠,孩子無法完成,就會喪失信心,卻終前功盡棄。

當孩子制定好目標後,我們還要能監督好孩子按照計劃執行。孩子貪玩是天性,因而我們作為家長更需要給與孩子指導和監督。孩子信賴我們,因而家長的管教才是必要的。對於那些聽不到大道理的小孩子而言,強權教育有時候更加有效。

3、設立合適的獎懲機制。

孩子懶惰改不了?家長巧用“馬蠅效應”,孩子自覺主動更有上進心

當孩子積極主動地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後,我們要及時給與表揚。哪怕只是一句稱讚的話,也能讓孩子感覺到快樂,並體會到努力的成果,所以才會更加上進。如果孩子沒能完成,則要立即進行指正,讓孩子認識道錯誤。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獎勵還是懲罰,一定不要過重,不能讓孩子養成功利的心態,讓孩子以為努力是為了家長努力。其實有時候只要一句簡單的鼓勵,孩子聽後也會有足夠的動力去勉勵自己的。

孩子懶惰改不了?家長巧用“馬蠅效應”,孩子自覺主動更有上進心

教育子女是一門學問,而正面管教就是這樣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有效管教孩子的方法。我為大家推薦的這本《正面管教》,鼓勵家長要通過啟發、鼓勵、關注解決方案等方法,來培養孩子自律、自信、責任感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社會技能和良好的品格。

孩子懶惰改不了?家長巧用“馬蠅效應”,孩子自覺主動更有上進心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德雷克斯曾經說過:“

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我們通過鼓勵教給孩子可以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所必備的價值觀、品質和生活技能。

正面管教的目標並不是幫助父母將孩子改變成為另外一個人,而是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孩子懶惰改不了?家長巧用“馬蠅效應”,孩子自覺主動更有上進心

目前該書僅售35元,少帶孩子吃兩頓無關緊要的快餐,卻可以幫助孩子獨立自律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