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淋巴瘤名医在线为患者答疑解惑(第十四期)

百大名医 最美相伴 | 淋巴瘤名医在线为患者答疑解惑(第十四期)

百大名医 最美相伴 | 淋巴瘤名医在线为患者答疑解惑(第十四期)

目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期间,全国上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疫情加以控制。淋巴瘤患者由于需要接受放化疗治疗,免疫力低下,是疫情的高风险人群。如何加强防护、合理就诊,顺利地度过疫情是淋巴瘤患者关注的重心。

为解决疫情下淋巴瘤患者的就医问题,医脉通特别邀请到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李玉华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莉文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肖若芝教授,开展“百大名医,最美相伴”淋巴瘤名医在线答疑公益活动,以现场直播与互动在线形式,为淋巴瘤患者答疑解惑。【医脉通】部分精彩问答整理如下,供广大医生和患者参考。

百大名医 最美相伴 | 淋巴瘤名医在线为患者答疑解惑(第十四期)

问题1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生发中心来源,III期B组,IPI=4分。最初是19年5月份出现胃痛,经过医生诊断为淋巴瘤,从19年6月份开始化疗,方案为R-CHOP,化疗6次,到2020年1月份,腹部仍然经常疼痛。请问是不是化疗方案无效,无法消除肿块,最近CT结果显示胰头增大,现在腹部一直疼痛,是否病情恶化?是否有治疗的希望?

专家解答

第一个问题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目前主要是考虑的是疾病进展,因为资料显示了胰头增大而且腹部疼痛,考虑病情进展,目前的方案是没有效果的。所以我们建议更换方案,可以改成R-EPOCH方案,BR(苯达莫斯汀联合美罗华)方案进行治疗。然后也建议做腰穿和骨穿,看看有没有中枢侵犯或者骨髓侵犯的情况,尽早做下一步治疗的计划。

问题2

患者,女,43岁,滤泡淋巴瘤3a级四期,已做8次R-CHOP化疗方案,结疗PET-CT评分3分。请问维持治疗方案是用单用美罗华两月一次,维持两年?还是要美罗华联合来那度胺维持?

专家解答

滤泡淋巴瘤PET-CT多维尔评分3分提示我们患者可能达到了完全缓解,滤泡淋巴瘤标准维持方案即单用美罗华两月一次,维持两年。一般6个月复查一次,若复查过程中出现其他问题则可以添加来那度胺。

问题3

患者男,57岁,2019年4月25日确诊NK/T淋巴瘤,2019年12月份确诊侵犯中枢,目前使用PD-1三次,第一次使用PD-1加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血小板一直都没有上来。因为上不来,第二次使只使用了PD-1,第三次( 2月2日)输血小板后,用的吉西他滨,2月7日用的PD-1,现在血小板一直上不来,怎么办?两周前出现双腿发麻,大小便感知不灵敏,胸部加强核磁脊髓有问题。血小板上不来,什么都做不了,有什么推荐治疗方案吗?

专家解答

假如患者治疗前就存在血小板低的情况,那么建议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检查本身骨髓是否存在问题,如果治疗后出现血小板低,那么考虑是否是治疗导致的骨髓抑制,可以使用血小板刺激因子,另外还需要考虑是否存在骨髓侵犯。化疗后血小板为5万~10万,一般可以不予治疗;低于5万则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支持治疗,例如血小板输注。NK/T淋巴瘤患者预后较差,建议患者尽快进行原发病的治疗,可以考虑联合培门冬酶等。

问题4

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一月初结束六个疗程,hyper 方案,1月21结束采干准备自体移植,现因疫情原因不能移植,血制品较少,医院不敢收。因离上次上药时间太久了,也不敢再上药。请问有没有口服药维持,或其他更好建议?

专家解答

常用的口服药有西达本胺。同时建议患者结合自身的经济情况联系可以移植的医院尽快采干准备移植,以防病情进展。

问题5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男,50岁。2年前发现中枢淋巴瘤,当地医院化疗7次,完全缓解,1个月复发。继续化疗6次完全缓解。2019年11月在医院自体移植,1月后头面部肿,双下肢肿,查肝肾功能心功能,血常规,白蛋白都正常,食欲降低,没有其他异常感觉。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全身虚肿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注意事项?怎样下一步治疗?

专家解答

如果患者接受过激素治疗则可能导致水钠潴留引起全身浮肿,停用激素之后会慢慢有所恢复。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考虑联合中医辅助治疗。

问题6

滤泡型淋巴瘤3级,刚住院时说需要做6个疗程化疗,现在做了4个疗程,效果挺好的,做CT说已经没有了。请问还需要继续化疗吗?还是必须做足6个疗程?

专家解答

建议患者继续做足6个疗程的化疗。

百大名医 最美相伴 | 淋巴瘤名医在线为患者答疑解惑(第十四期)

直播最后,李玉华教授总结道,非常感谢大家提出的问题,以及三位专家的耐心解答。目前是疫情的关键时间,我们也在尽自己所能帮助淋巴瘤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相信随着疫情的缓解,患者的收治会逐渐恢复,我们也将继续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百大名医 最美相伴 | 淋巴瘤名医在线为患者答疑解惑(第十四期)
百大名医 最美相伴 | 淋巴瘤名医在线为患者答疑解惑(第十四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