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血液透析选择哪种血管通路最好?各种血管通路优缺点是什么?

肾脏病患者一旦进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就只能通过肾脏替代治疗来维持身体的健康,目前肾脏替代治疗主要有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脏移植三种,腹膜透析和肾移植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未能成为主流,血液透析是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主要的肾脏治疗手段。

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顺利进行血透治疗的必要条件之一,可以说血管通路是血透肾友们的“生命线”。正确选择血管通路,对于有效维护血管通路功能、保障血液透析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透析选择哪种血管通路最好?各种血管通路优缺点是什么?

血液净化患者血管通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中心静脉临时导管、中心静脉长期导管、自体动静脉内痿、移植血管搭桥造瘘。

(1)中心静脉临时导管:是常用血液净化血管通路之一。分为单腔、双腔和三腔导管,目前最常用的是双腔导管。适用范围:需要透析的急性肾损伤患者;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需要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可逆因素下的慢性肾衰竭急性加重;透析患者内瘘成熟前;内痿栓塞、感染等情况下需临时透析通路过渡的;因治疗需要,拟行临时血液透析的腹膜透析、肾移植及其他患者。不适用于:广泛腔静脉系统血栓、穿刺部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及不合作患者。

(2)中心静脉长期导管:适用于肢体血管条件差,不能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者;心功能较差不能耐受动静脉内瘘分流者;部分需暂停腹膜透析,计划短期内行肾移植;病情较重或合并其他系统的严重疾患,预期生命有限者。对于以下情况,不推荐使用:置管部位皮肤、软组织存在破损、感染、血肿、肿瘤者;不能配合者;不能平卧者;严重出血倾向者;颈内静脉解剖变异、严重狭窄甚至缺如者;拟置管部位血管有血栓形成史、外伤史或血管外科手术史。

(3)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方法将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吻合,使动脉血液流至浅表静脉,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量要求;同时静脉表浅也更便于血管穿刺,从而建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其主要适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长时间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对于老年患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尽早手术。以下情况不推荐使用:四肢近端大静脉或中心静脉存在严重狭窄、血栓或静脉回流受影响者;前臂ALLEN试验阳性者禁止行前臂动静脉内瘘端端吻合;预期患者存活时间少于3个月;心血管状态不稳定,心衰未控制以及低血压者;手术部位有感染;同侧锁骨下静脉安装心脏起搏器导管者。

(4)移植血管搭桥造瘘:适用于上肢血管纤细不能制作自体内瘘;因反复制作内痿使上肢动静脉血管资源耗竭;上肢自身血管破坏严重,如糖尿病、周围血管病、银屑病等疾病;原有内痿血管瘤或狭窄切除后需用移植血管搭桥。不宜应用于四肢近端大静脉或中心静脉严重狭窄、明显血栓者。

血液透析选择哪种血管通路最好?各种血管通路优缺点是什么?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选择给大家提一点意见和建议。

需要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条件允许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到达终末期肾病以后,应尽早行血管通路的准备,因为内瘘的成熟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临床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临近透析的患者因为没有提前做好内瘘,而需要插管透析,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正确认识透析,不要畏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必要治疗手段,可以说,不透析就意味着死亡。目前肾脏替代治疗已经比较成熟,透析龄短则数年,长则数十年不等,一般来说在充分的血液透析下,多数病人都能获得较长的生存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