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谈周公苦心经营却未取代周成王的原因

在周朝刚刚建立后不久,周武王姬发就病逝了,这个时候,周成王刚刚即位,年龄还很小,还不能治理周朝,周公旦没有去鲁国就藩,也就留下来帮助成王治理周朝。但是偏偏这个时候谣言四起,称周公要篡位。

周公的兄弟管叔鲜和蔡叔度,联合商纣的儿子武庚发动叛乱,新建立的西周王朝岌岌可危。

关键时刻还是周公拿出了魄力,毅然率军平叛,很快就把这场叛乱镇压下去。在镇压这场叛乱时,主谋武庚和管叔鲜被处死,而对于弟弟蔡叔度,因为只是胁从,周公将蔡叔度放逐。而经过这场叛乱之后,周公继续代替成王,行使周天子的权力。等到成王成年之后,周公这才将朝政交还给成王。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谈周公苦心经营却未取代周成王的原因

(周公画像)

而发生蔡叔度等人的叛乱,笔者觉得他们无非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武庚要恢复商纣的天下;二是管叔鲜要篡位;三则是把周公赶下台。而周公之所以杀武庚和管叔鲜,应该是这两个人看成王年少,要篡位。只放逐而没有杀蔡叔度,应该是蔡叔度只是针对周公自己。因为周公只是在帮助成王治国。这篇文章,咱们就从周公放逐蔡叔度入手,探析周公是如何帮助周成王治理周朝的。

前言

按理来说,蔡叔度跟着管叔鲜和武庚一起叛乱,周公也应该将蔡叔度一起处死。但是在周公面前,蔡叔度是弟弟,而且在三人发动叛乱的过程中,蔡叔度很可能只是胁从。又或者说,蔡叔度的叛乱目的只是针对周公,而不是针对成王。基于这些考虑,周公应该也才没有杀蔡叔度,不过把蔡叔度流放,对蔡叔度而言也是够惨的了。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谈周公苦心经营却未取代周成王的原因

(周公平叛画像)

《史记·管蔡世家》记载:"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徒七十人从。"

可见周公对蔡叔度的处置,只派了十辆车和七十个人跟着他一起流放,或者是看押他,或者是照顾他。总之蔡叔度是没有了原来的权势,从原先的一个功臣和诸侯,沦为了阶下囚。这样的命运也是够悲惨的了。毕竟他也是周武王的弟弟,也是周成王的叔叔啊!而周公这样惩罚蔡叔度,也应该是从治理周朝的大局着眼的。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自从周武王病逝之后,周公代替成王治理周朝,本就要承受很多流言。这些流言无非就是,周公要自己当天子,取代周成王。但是,熟悉周公的人都知道,周公从来没有这样的心思,他之所以代替周成王治国,完全因为周成王年龄太小,无法处理国家大事,那么周朝的很多事情也就只能由周公来负责了。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谈周公苦心经营却未取代周成王的原因

(蔡叔度雕塑)

而因为这种流言,已经引发了一次叛乱,周公又怎能容忍第二次叛乱的发生。这才处死武庚和管叔鲜,对后来人以示警告。至于流放蔡叔度,一则有警示其他人的作用,不要看成王年幼就窥视王权;二则周公也是不放心蔡叔度,怕他再次叛乱,威胁成王的江山。而咱们也就从周公流放蔡叔度入手,探析周公是怎么帮助成王治理周朝的。

镇压叛乱,重新册立诸侯

这里所说的镇压叛乱,自然是镇压武庚等人的叛乱。实际上,自从周武王病逝之后,对周公不满的人很多,而武庚、管叔鲜和蔡叔度的叛乱还只是最激烈的。周公之所以严厉镇压了这场叛乱,也是为了震慑其他可能发生的叛乱苗头。而在镇压了武庚等人的叛乱之后,周公又重新分配了诸侯的权力,当然只是针对殷商遗民。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谈周公苦心经营却未取代周成王的原因

(周公平叛地图)

《三家注史记》记载:" 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收殷馀民,以封康叔於卫,封微子於宋,以奉殷祀。"

在平定了武庚等人的叛乱之后,周公将微子立为诸侯,建立宋国,管理殷商遗民。微子是纣王的哥哥,当年见到纣王昏庸,微子自知无法劝说纣王,这才离开纣王,投奔西周。微子的品行还是很可靠的,周公让微子管理殷商遗民,这样就不用担心殷商遗民再次作乱。因此宋国就建立起来。

而管叔鲜参加叛乱,被诛杀,从诸侯中也就除名。蔡叔度虽然被流放,但是周公并没有让其在诸侯中除名,毕竟蔡叔度和周公是兄弟,周公流放他,也只是借此来惩罚蔡叔度。只要蔡叔度能够改过从善,周公还是会恢复他应有的权力的。只是蔡叔度在流放的地方病逝了,但是蔡叔度的儿子蔡仲品行不错。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谈周公苦心经营却未取代周成王的原因

(蔡仲画像)

周公最终也将蔡仲立为诸侯,蔡国的权力也得到复立。周公之所以如此分配诸侯的权力,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成王。周成王年幼,王位不稳,周公辅政,更受到诸多猜疑,周公只得用这样的手段先巩固自己的位置,再保住成王的王位,等到成王长大之后,周公也就可以还政于成王。

周公辅佐成王,礼贤下士

当年,周武王能够灭掉商纣,是因为得到太公姜子牙的帮助。周公是武王的弟弟,也就更知道贤士对于大周的重要作用。因此,周公也似当年文王和武王对待姜子牙那样,也同样礼贤下士。不敢慢待贤士,以免因此失去人才,那样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对此周公曾经对儿子伯禽说过这样的话。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谈周公苦心经营却未取代周成王的原因

(周公画像)

《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可见,周公虽然身份高贵,但是在贤士面前,周公仍然不敢骄傲。他的礼贤下士表现在"一饭三吐哺",也就是说,听到贤士到来,周公哪怕正在吃着饭,也会立刻停下,去接见贤士。不会因为自己正吃着饭,而让人家等待自己,如果让别人等待自己,周公给人的感觉就太过高傲了。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谈周公苦心经营却未取代周成王的原因

(周公礼贤下士)

如果给人的感觉太过高傲,自然就会失去人才。而周公之所以礼贤下士,笔者觉得,周公还是为了成王,他想招纳更多的贤士辅佐成王,以此来保全成王的基业。如果能多几个贤士辅佐成王,那么成王的王位也就能更加稳固了,这也正是周公最大的心愿。因此周公三吐哺也就成为了礼贤下士的象征。

等到成王长大,周公还政成王

当初蔡叔度等人叛乱,就是怀疑周公要取代成王。毕竟,成王年幼,周公代替成王行使天子的权力,就算周公内心再坦荡,也是难以阻止流言的。即便周公镇压了蔡叔度等人的叛乱,可是大家依然对他有猜疑。但是,当成王长大后,周公还政成王,这也才证明自己的清白。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谈周公苦心经营却未取代周成王的原因

(周公画像)

《三家注史记》记载:"成王长,能听政。於是周公乃还政於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後,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歔歔如畏然。"

这也就是说,周公代替成王执掌周朝七年之久,七年后,周公也就还政于成王。此时,也就没有人再猜疑周公的野心了。此时在成王面前,周公也就将自己当成一个诸侯。因为,当初他代替成王执政,只是因为成王年幼,而不是周公贪恋王位。如果周公贪恋王位,也就不会还政成王。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谈周公苦心经营却未取代周成王的原因

(周成王姬诵)

如此一来,那些怀疑周公的流言也就不攻自破。可见,为了辅佐成王,周公平白无故担了多少骂名。如果蔡叔度还活着,看到这一切,他不会后悔吗?他会不会为猜疑周公而愧疚呢?这也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后果吧?如果蔡叔度在周公的位置,估计他已经取成王而代之了。

总结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谈周公苦心经营却未取代周成王的原因

(周公画像)

蔡叔度和管叔鲜等人发动叛乱,终究是误解周公。而蔡叔度会被流放,也是周公治理叛乱的一种无奈之举。毕竟周公辅佐成王,所担的干系太大,容不得周公有丝毫马虎。为了大周的基业,周公在处置蔡叔度等人之时,也就没有留情。这也是周公出于公心考虑,而非为了私怨。

而周公为了辅佐成王,也是真正在尽心尽力。他身份高贵,却不以高贵的身份傲人,而能够礼贤下士,这更是难能可贵。因为只有这样,周公也才能够招纳更多的人才,为成王效力。至于面对流言,在周公执政七年后,成王长大,周公终于将大权还给了成王,那么,流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由此可见,周公辅政的苦心孤诣。为了辅佐成王,周公可以说是竭尽全力。也正因为如此,周公的高风亮节,也才被世人所钦佩。当天下真正交付给成王之时,周公此时也才能松口气,而他也不必再担心,有人会觊觎成王的王位,毕竟成王此时已经长大,自己已经能够巩固自己的王位,而这离不开周公的辅佐,所以成王面对周公表示,"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参考资料:《史记·管蔡世家》、《史记·鲁周公世家》、《三家注史记》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