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齐鲁大地上的千年书院,百年名校:青州一中

专注齐鲁历史,在这里更好读懂山东,欢迎关注 。


上篇我们讲了宋朝青州超级学霸王曾的故事,他连中三元,高中状元,今天我们再来一起看看他小时候读书的地方。


齐鲁大地上的千年书院,百年名校:青州一中


1029年,刚正不阿的王曾被刘太后免了,他回到青州任职,故地重游,写下了《矮松园赋并序》。

“齐城西南隅矮松园,自昔之闲馆,此邦之胜概。二松对直,卑枝四出。高不倍寻,周且百尺。轮囷(qun)偃压,观者骇目。”

那时候的矮松园是青州美景,一对松树,树枝低矮,四面伸展,高不过两寻,树冠却将近百尺,覆压低垂,看了的人无不惊叹。


齐鲁大地上的千年书院,百年名校:青州一中

松林书院里的古柏


王曾看了说道:“信矣夫,卑以自牧,终然允臧,效先哲之俯偻,法幽经之伏藏。”这就是松树的风范,让人不得不信服,谦恭的自我修养,终将会获得一个完美的结局。王曾托物言志,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时间推到1000多年以后的今天,王曾读书时的那一对松树已经湮没在历史中,取而代之的是清朝康熙年间植下的四棵古柏,“矮松园”也演化为“松林书院”,掩藏于青州一中校内。

齐鲁大地上的千年书院,百年名校:青州一中

松林书院院门

1466年,青州知州李昂造访矮松园,见它“面山为屏,清致可爱”,把“名宦祠”移建于此。

名宦祠供奉有宋朝十三位有惠政的青州知州,故又称“十三贤祠”,建“思齐”“仰止”二斋和“藏修”“游息”二轩,并请名师传道授业解惑于此。1469年,松林书院正式创立。(夏永军、王岩《青州松林书院的历史及其现代传承》)

到了明万历年间,“首辅张先生”独断专行,实施文化专制,“张居正在最后几年里,对他的批评者非常敏感,而对有名的文士尤甚”(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他“毁书院,禁讲学”,禁锢思想解放,查封全国64所书院。正是在这一时期,1580年松林书院被毁。

在中国古代的人治社会里,“文武之道,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礼记·中庸》),张居正死后,作为文化载体的书院,春风吹又生。


1691年,清康熙年间重建松林书院,办学逐渐兴盛。

1902年,松林书院改为青州府官立中学堂,后改称山东省立第十中学。

1952年,改称山东省益都第一中学,为省属重点中学。后来,1986年又改称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

齐鲁大地上的千年书院,百年名校:青州一中

青州一中校门


至此,矮松园、松林书院历经千年迭代升级,成为了今天的青州一中。

千年书院,薪火相传。

“敬道崇德,勤奋严谨,知行合一”,是松林书院文化精神的价值追求。(左景任《松林书院严格及书院文化》)因她厚植于青州沃土,深受王曾、富弼、范仲淹、欧阳修等先贤影响,更加强调诚信谦让、刚正廉洁的品格和“皭(jiao)然不滓(zi)之节,挺然不挠之气”的操守。

“勤朴公勇”“敬业乐群”是现今青州一中校训,由1932年教育总长蔡元培、1937年山东省教育厅长何思源又分别题写,它与书院精神一起鞭策从这里走出的莘莘学子,奋发有为,不忘母校希冀,“教诲之于兹书院,皆能有所成就”。

10年前,恰同学少年,我在青州一中学习。

松林书院有幸是我们班(文科拾陆班)的卫生区,早上扛着扫把,推开那扇黑漆木门,踩着石阶的青苔,徜徉于书院之中,高耸的古柏架起绿盖,枝桠之间透过清晨的阳光,放佛是筛碎了的金箔撒在院中,光影之间幻化着年少的梦。

那时,我们住在松林书院西侧一墙之隔的小平房,纵论秦始皇的功与过,讨论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谈谈妹子,踢踢足球,高考前一天球开大了,还踢进了松林书院,那真是无所畏惧的少年风华。


齐鲁大地上的千年书院,百年名校:青州一中


宿舍院子出门就是并排的古柏,笔直的树干直插云天,记忆中一棵古柏早已干枯,但仍是卓然傲立,攀爬的凌霄花寻枝而上,在风中摇曳着点点火红,枯枝、绿叶、红花的古柏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10年过去,依然不舍青春,再吟青州一中校歌:

云门蔚秀,松林葱郁;

圣贤桑梓,海岱雄风;

齐鲁青峩,荟萃益中;

文化之府,邦教之英;

誉驰遐尔,绩著西东;

噫欤圣哉,泱泱大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