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中國新時代倡導國學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中國新時代倡導國學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近年來,國學受到人們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國學教育方興未艾。如何正確引導和規範國學教育,大力提升國學教育的時代價值,是我們正確對待民族傳統文化的重大課題。我認為,當前大力提升國學教育的時代價值,重點應在以下幾方面著力:

  在國學教育的政治導向上,始終不渝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方向問題至關重要,方向是旗幟、是靈魂。這個方向就是馬克思主義指引的方向,就是要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科學發展觀指導國學教育和研究。國學歷經不同社會形態的積累,精華與糟粕並存,先進與落後同在。我們在國學教育中,一定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既要看到國學的歷史侷限性,又要看到國學的時代價值,認真辨析傳統文化的科學因素和民主因素,善於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推陳出新、古為今用,使國學教育貫穿科學精神、符合社會需要。

  在國學教育的目標追求上,鍥而不捨地增強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

  一個國家的崛起,從根本上說,在於它的綜合國力的全面提升。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既包括由經濟、科技、軍事實力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識形態吸引力體現出來的“軟實力”。精神力量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軟實力的核心,增強精神力量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揚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使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國家和民族振興的根基和魂魄,從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影響力。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經濟實力已有很大提升,但是文化實力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國學所承載的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資源和基礎。要充分發揮國學教育在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增強民族精神力量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國學教育的重點是青少年。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們在對青少年的國學教育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但是不能忽視西方的腐朽文化和價值觀念對青少年成長的嚴重危害。青少年是民族和國家的未來,開展國學教育,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薰陶青少年,對於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情操,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華民族亦須以其獨特的品質與風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以傳統文化的同根性增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認同感和凝聚力,以強大的精神力量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新時代倡導國學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在國學教育的內容重點上,紮實深入地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國學教育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重點內容。國學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有民族特色的價值思想和價值觀念,其中既有積極的因素,也有消極的因素。我們必須將積極的因素同時代發展相結合,進行創造性的轉換,使其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益元素。比如,國學中蘊含著豐富的民本思想和理念。傳統民本思想強調“民貴君輕”、倡導“仁政惠民”、主張“民水君舟”,為我們樹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提供了可資借鑑的思想素材。再比如,國學中蘊含著豐富的和諧思想和理念。國學講求“和”的理念,認為事物的各個部分、各個要素處於適當、適度、適中的範圍之內,才能和諧。又比如,國學中蘊含著豐富的愛國思想、民族優秀品格和高尚道德追求。諸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追求;“仁、義、禮、智、信”的道德修養;“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目標理想等。我們只有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根本和中心開展國學教育,才能真正實現國學教育的功能和價值。

  在國學教育的胸襟視野上,積極科學地汲取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

  國學從來都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什麼時候比較好地借鑑吸收了外來先進文化,什麼時候經濟社會就繁榮發展;什麼時候盲目自大、閉關鎖國,什麼時候經濟社會就蕭條倒退。當今時代,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不可避免,善於學習、善於吸收其他文化所創造的積極成果,就會得到更快的發展。如果沒有博大的胸襟、開闊的視野,很容易囿於保守的藩籬。因此,國學教育必須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以兼容幷蓄、博採眾長的開放心態和國際視野,積極借鑑和汲取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不斷增強中國文化的創造力、競爭力,有效提升中華文化的內涵和品位。


中國新時代倡導國學教育的意義和價值


  在國學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卓有成效地探索豐富多彩的實現形式

  國學教育是一個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只有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創新方式方法,豐富實現形式,才能做實做好。當前,要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抓好國學教育:一是抓好研究,夯實國學教育的學理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國學研究不斷深化,有價值的成果不斷湧現,但總體而言,國學研究基礎還比較薄弱,如對國學內容的定位、學科的建設、價值的發現、研究成果的轉化、研究力量的培養、研究資源的開發等,還不盡人意。因此,我們必須下工夫,加強國學的研究工作,為國學教育提供科學的內容、豐富的思想、眾多的人才,夯實國學教育的基礎,保證國學教育順利進行。二是抓好啟蒙,突出國學教育的重點對象。國學教育必須從小抓起,從學生這個重點群體抓起。大中小學校要立足於培養高素質人才,根據學生的思想發展變化特點,既要把國學作為專門的課程去設置,又要把國學內容融入思想政治課和專業課的教授之中,充分發揮國學教育在教書育人中的作用。三是抓好普及,豐富國學教育的實現載體。國學教育是全民性的教育,必須抓好普及,在通俗化、大眾化上下工夫。要充分發揮各種大眾傳媒的作用,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地宣傳普及國學知識;要針對性地運用講座、辯論會、研討會、文藝演出等形式,推動國學教育的深入開展;要把國學教育同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促使優秀傳統文化家喻戶曉;要以重要傳統節假日為契機,開展各具特色的主題文化活動,增強人民群眾對傳統節日的由來、內容、風俗、習慣、價值、影響等所形成的民族文化的記憶,努力使國學教育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四是抓好開放,擴大國學教育的世界影響。要認真實現文化走出去戰略,使國學教育走出國門,加大中華文化在全世界傳播的力度。要加強同港澳臺同胞、海外華僑華人進行文化交流的工作,不斷增強他們的民族認同感,不斷提升全世界華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的創辦,是國學教育對外開放、走出國門的典型範例。應當繼續加強孔子學院建設,促其成為在世界範圍傳播國學的重要園地和橋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