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教育家魏书生说,埋怨学生难教,往往是因为教师的方法太少。你怎么看?

风华中考物理专题


孔圣人有三千弟子,成名七十二人。有人爱说大话,爱吹牛,好像他比孔圣都能行。教的是好学生,这些好学生,即使不要他教什么,学生自己主动学,自动钻研,然后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能说出这些话,简直是脸厚不羞,爱给自己脸上贴金。


黄河人240


不知道魏先生啥时候说的?也不知道题主有没有断章取义?就只能对题主所说的加以评论:这个说法比那个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人强一点点而已!


来来来,咱别说人,咱先说说动物。你能把老母猪教的上了树,你能把老鳖教的飞上天,你能把狗教的打败老虎,我就服气你!


魏先生你是专家,你有名气,你在教育领域内是大拿我们知道,咱别说你的名字,别挑学生成绩,别限地域 。你到一个职业技术学校教三年中考总分100的学生,能出一个清华北大 ,我就认你老师!

孔子被奉为大成至圣先师,他老先生也是一生弟子三千,才有七十二贤人吧!衡水中学牛逼的天下无敌,一年清华北大才一百多人吧!你魏专家说说你教的学生有多少获得诺贝尔奖的?有多少是两院院士的?



就事说事,学生的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老师的作用应该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之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成功。但是难教的学生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家长不管不问,把一切都推给老师的人有没有?三个数加一起就不会算的老师们是不是遇到过?不顾事实,把责任推给老师,就是想把老师再推上风口浪尖!


你是专家,你是一面旗帜,我们不希望你变成砖家,不希望你把旗子扛歪了。我们一心一意教学生,你一心一意做你的专家!多给一线老师一点肯定,多给我们普通老师一点好的建议,多给教育一点正能量,才是你个大专家应该做的。大家共同进步,心向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能走向良性循环的正路。我们共同努力,各自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各自的贡献!教育的春天才会来临!你少说空话,少喊口号,才是对教育负责的态度。砖家都是这样的人,把自己一点成功的经验无限放大!不知道学无定法,教无定法的基本道理。


咱是老李


魏书生被人被为当代孔子,是当代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智慧曾经一度被教育界奉为经典。也影响了当时一大部分老师,向魏书生学习的风气盛极一时,下面说说本人的亲身经历。

十多年前,学校毕业招考老师,表现不俗,極待上岗。岗前培训是听报告,第一次听说了魏书生。报告刚开始时,觉得这个老头不咋地,即不威武又不富态,普通话又不标准。而且当时放的是光盘,质量又不态好,不清晰,所以也没怎么听。但讲到多一半的时候,讲到了学校的差生,考试考了8分,还让魏老师叫去表扬了一番。说不学习就考了8分不容易,如果认真学了,一定会比8分高。从此开启了这位学生的进步之路。谈吐诙谐,平淡幽默,当时就感觉是神圣的存在。上班之后也给学生用过8分的这个方法,但是收效甚微。


后来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解决。我在学校图书室找到了魏书生班级管理,语文教学,作文教学,作文批阅的相关书籍,专门学习借鉴,顿感豁然开朗。依葫芦画瓢制定了班级管理条例,既有常务班长,也有值日班长,把写检讨变成了写说明书,班上的学生都成了我的助手。刚开始时,是有效果的,但时间一长,我发现难以实施。我觉得应该是太繁琐了,就开始精减规章条例,与本班的实际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我外出培训学习的时候,两周时间我决定要求学校不要派班主任,期间经过了学校动动会。我回来后,学生给我报喜说,获全校集体第二名!


在5年前,我有幸见到魏老师本人,和电视上一般无二,他还是在给我们这里的老师做报告。把他自己的教学生的方法不紧不慢,娓娓道来。这次我听的其实是在以前已经看过他出的书,主要讲了松、静、匀、乐对老师,对学生的作用。尽管有些人可能认为他讲的都是高大上的东西,比如问题中问到的“埋怨学生难教,往往是自己的方法太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学中的问题我们要敢于面对,敢于解决。自己的方法太少难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就要学习别人的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变成自已的方法。而不是全盘否定,有用的,我们就应该虚心学习。时代不同,我们也要活学活用,与时俱进。


大自在


我不赞同教育家魏书生的言论,为什么呢?就好像著名教育家所说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魏书生说“不是学生太难教,只是老师方法太少”,这个说法我是不太赞同!!

我举一个我教书生涯当中遇到的一个例子,当时我在农村中学带初二的时候,班级里边有一个男生叫侍孝堂。他每天无所事事,主要的兴趣爱好就是在课堂上捣乱。而且油盐不进,无论是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科任老师,他还没有把一个人放在眼里,他的口头禅就是:再批评我,就跟你动刀子。这样的学生,你去怎么去感化他?感化的结果有没有用?



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被教育好的话,那么,社会上就没有罪犯了,监狱里面就没有犯人了,那么也就不需要警察,国家和国家之间就不会发生分歧,不会爆发战争了,社会应该是一片和谐一片大同,那就是人人期待的共产主义社会,然而,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



在教初三的时候了,班级里边了一个叫朱红艳的女生,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他是一个留守学生。在面对着初三升学考试的压力和毕业考试的压力的时候,她的主要精力放在和社会上闲散人员之间的鬼混,这样的学生,能不能把他引上正路?能不能教育好?我估计肯定能,但是我不敢打包票,如果我们去触动她内心的最柔弱的地方,说不定能够让它变好!但是如果一个老师这样做了的话,我觉得是对班级里边其他学生的不负责任和不公平,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个学生的教育,一个学生的转变占用了班主任、占用了老师的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么,老师放在其他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势必会减少!!!因为一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当一个人当一个老师,费尽心思苦口婆心的去改变一个学生,改变一个后进生,可能毫无收效,或者是收效甚微当然也可能对他进行完全的改变,这种可能性是不大的,那么老师放到其他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势必就会被占用,一个班里边了有五六十个学生,不能因为一个学生或者极少数的学生而把其他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给耽误了,这样,你说是不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公平?

另外,现在一线教师的,事情非常多,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之外,还有大量的与教学无关的事情,需要老师去做,一线教师都知道,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战老师所有工作事情2/3还要多,那么,老师分派在教学工作上和班级管理工作上面的时间和精力势必会更少,而老师再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处理后进生思想的转化工作上面来,能取得多大的成效是一个未知数。

那么,对于这些学生,老师是不是就不管了呢?也不是,只能说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老树是一本良心账,只能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多寻找一些方法!

最后,我只能说,魏书生老先生,他的话太绝对化了,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被转变的!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被教好的话,孔子作为大贤至圣先师,3000弟子,贤者,也就是那几十人


语文盛老师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学校里要对我们新老师进行培训,当时看的第一个培训视频就是魏书生老师的。

那时候感觉魏老师真是太厉害了,自己班里的学生一个月两个月都不去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

因为魏老师是教育局的一个兼职领导,所以他很少照顾自己的班,很多工作全部教给班委。我们佩服他有那么好的班委,不在学校还不用操心。

一、魏书生老师的方法可以推行吗?

现在好多对老师的培训课程,老师亲自听了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都是一些心灵鸡汤,原来都是一些世外高人。

老师当时看了备受鼓舞,觉得回去用用肯定就万无一失了,可实际情况却是都不管用,不是方法不好,是学生,老师,学校,环境等等不一样。

我现在看过太多的这种培训课,后来就不再去了,原因很简单,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华而无实。

而且我还发现这些名师里面教语文的最多,都是风花雪月,都是情怀满满。我现在非常怀疑他们的公开课讲的这么好,我想看看他们所带班级的成绩如何。

当然,还不能是那种尖子班的,就是普通班的学生。

其实,这些所谓的名是大家不具有共性,都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个人的风格,个人的兴趣爱好,这些其实对教育推广没有任何意义。

二、什么样的教育是可以推广的?

太过个性化的教育模式肯定没有借鉴意义,只有具备共性的教育模式才有价值。

当然,所有的课堂都是个性化的,不可能千篇一律,每个老师哪怕准备同一个课件,同样的环节也不可能讲的每句话都一样。

教育不应该推广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而应该把具备共性,可操作的方式进行推广,个性化是展示用的,不是教学用的。

课堂教学追求的是时效性,实用性,当然兼具活泼,有趣。

但是,能够让每一个老师把课堂上的生动活泼同时又收获很大对很多老师来讲着实有点困难。

李老师强烈呼吁教育去形式化,内容为王,一切不以内容为核心的教育创新都是耍流氓,这会毁了教育的。


教师老李


在我国基础教育诸多教育名家中,对学校老师影响最大的,无疑是魏书生。

他没有那些专家的留洋经历,出身和千千万万中小学老师一样,而且起点就在一所极普通的中学。

当他说出“埋怨学生难教,往往是因为教师的方法太少”时,作为老师的我,找不到理由质疑。至少我看到了我自己与他的差距。

魏书生不是一朝成名的,他是靠自己的努力,逐渐被大家认可,学习,模仿。他开始任教的班级,和我们大多数老师教的班级没有什么区别,一个县的中学,不是发达地区,也不是重点校,一个普通班。我们班级有的问题,他的班级都有。我们遇到的难题,他也一样的遇到了。

在相同的条件下,魏书生的做法是,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

教学上,他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就研究出了“六步教学分组学习模式”,有以下教学流程,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已经实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并针对差生研究出一套学习方法。

班级管理上,魏书生提出学生自主的集体责任管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最后做到,老师不在,班级一切井然有序。

仅就如此用心研究实际问题这一点,魏书生要比绝大多数老师更用心,更有效。我们许多老师也在进行课题研究,可是绝大多数都是为职称加分,不是为解决实际问题,即使研究出成果了,也不能指导实践。

当然,今天的教育教学,有一些新问题,比如,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家长期望高,溺爱型的家教多等,比魏书生当年难多了,这正是需要我们如今应该研究的课题。

魏书生说得有道理,多想一些办法,总会有进步的。


管窥苍穹


评论褒贬不一,我的职业生涯告诉我的经验是,这句话对,但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我承认每个孩子都是发光的金子,只需要找到对的方法就能打磨成一个优秀的国家栋梁。但问题是我们教学资源太有限了,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既不能把时间投入到全部学生(毕竟都有自己的家庭),也不能只关心几个学生,这是很纠结的事。我孩子在欧洲国际学校,全校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总共不到400人,教师有80人,配比是1:5,其中高中预科是120多人,老师可以教高中但也需要去参与管理低年级教学,这样的比例自然学生容易被管理到,就算按班级算,18个人的班级,3个老师负责,1:6,肯定是学生问题容易解决。

最后就是问题学生的根源有时候不是学生本身,而是家庭背景,现有国内家长的素质教育几乎没有,所以真的很难的


小U的流浪生活


我很赞同魏教育家的观点,感觉学生难教,完全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问题。

初中,数学分代数和几何两门课程,初一下学期才开始有几何课程,由一位五十多岁的王老师为我们授课,一直到初二上学期,我们班几何考试及格的人数不会有两位数,经常能考及格的还是教务处主任的儿子,他妈妈也是我们学校的一位数学老师。

按说五十多数的教师不缺的就是授课经验啊,我们班也是年纪的优秀班级,问题出在哪了呢。当时,我们不太会表达,只是感觉王老师讲的课,我们听不懂,也不爱听,他上课是他讲他的,我们随便,毫无互动交流的情节。

学校看这不行啊,初二下学期给我们换了位凌老师。凌老师外貌很严肃,但课堂上一点都不严肃。

他结合我们班级的几何总体成绩状态,一边按课程进度授课,在讲解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地穿插以前的知识点,并且经常提问一些同学,用学到的几何知识点,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等等,二十年过去了,只记得凌老师的课讲得很生动,很多课堂情节现在回忆不起来了,只知道我初中毕业后,他考上研究生,离开了我们学校。

可能,有些班级学生基础不一样,接受新知识的节奏不一致,但是做为授课老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授课,而不是讲解得只有几个成绩好的领会了就完成任务了。

举个恰当但不合适的比喻,老师就是一个职业,学生是你服务的顾客,如果你对顾客挑三拣四,那么你离下岗不远了。

我们也不能要求老师学富五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起码你要把所授的课程那些知识搞明白吧?

知道什么是真的明白吗,只有说明白才是真的明白,说明白的标准是让大多说人都能听明白。


葱绿配桃红


我觉得说得有一定道理,我是一名高中老师,班主任,举例说明,高一年级新生入学,我们学校有16个班级,有16个班主任,出了2个实验班其他14个平行班,都是水平差不多的学生,经过一两个月后,就会有差别,一两年到高三后差别很大,有些有办法的班主任(不一定是老班主任),班级管理还轻松,成绩还好。而有些班级却被管理的一塌糊涂,有些班主任不知道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有些问题还不敢管,我读过魏书生老师几本书,我觉得他的方法是多,我最受益的是,陪孩子跑步,坚持下来,学生的身体素质,拼搏意识都会大大提高,一个具有拼搏精神的集体不会差到哪去的。说的不好,因为本人教物理的,嘴笨,请多指教


我是人民的小金子


这话我深有感受,因为我自己在办学前班时,非常认真的方法多样而灵活的教孩子们,哪怕是智商有问题的孩子他都能学到他应该学的知识。因为我把孩子们当着自己的孩子在教。所以家长们到现在还在夸奖我。已经过去快二十年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