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亮剑》中,日军已经包围了骑兵连,为什么不开枪而要打白刃战?

李三万

摘要:《亮剑》中,日军已经包围了独立团的骑兵连,为什么不开枪开炮直接用火力来解决,而是要和骑兵连来一场白刃战,白白增加伤亡呢?


《亮剑》中,日军已经包围了骑兵连,为什么不开枪而要打白刃战?

《亮剑》中,日军已经包围了独立团的骑兵连,为什么不开枪开炮直接用火力来解决,而是要和骑兵连来一场白刃战,白白增加伤亡呢?

老实说,这种情况很难说清楚是真是假,你说真的吧,编的成份相当大;你说假的吧,历史上像这样的情况也真不是没有。电视剧当然是编的,而且在战场上,真正的骑兵对战也不是电视里那种反复进行二马错蹬,相互砍杀。

话要说回来,真实的骑战场景,电视剧也没法拍啊。唐朝很盛行马球,马球场的要求就是要坚实平整的硬地,在古代没别的法子,就是隔三差五的用人力打夯。等到要比赛了,在场地上铺设厚厚一层小石子,厚度要超过三寸,要选用山溪里收集来的比黄豆略大,轮廓圆润,不易破碎的小石子。然后还要在场上泼麻油,整个场子都要泼透。这些准备工作对比赛有多大作用,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里面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阻止尘土飞扬,使得观众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比赛。所以真正的骑战,到了一定规模,有个几百骑,冲杀起来往往就是烟尘滚滚,其实别说打仗,光是骑兵行军,那个尘土飞扬,就一向是斥候们侦察的首要特征,有经验的老兵,甚至可以根据烟尘大小,估算对方人马数量。

在很多文艺作品里,我们也可以看到用少数骑兵在马尾巴上拖了树枝,制造出大量尘土飞扬的假象,来伪装大部队的桥段,这样做最著名的就是三国时张飞独断当阳桥,他挡着桥,后面树林后就让手下在马尾巴上拖着树枝,来回奔驰,做出有部队埋伏的假象。


《亮剑》中,日军已经包围了骑兵连,为什么不开枪而要打白刃战?


而影视作品里,遇到有骑马的拍摄,都是使用了降尘手段,否则还真没法拍。真要是在土路上骑马,就一个人骑个把小时,都能给自己弄的灰头土脸。所以以前骑兵对战,二马一错蹬,直接就进入战争迷雾了。

所以真正的骑兵对战,通常是远距离放一轮枪(冷兵器时代就是弓箭),然后就开始耍马刀,估计最大的可能,还是跟日本兵拼刺刀前会卸子弹一样的理由,这种时候开枪属于瞎打,甚至打到自己人的可能性还要更高。二战时日本骑兵非常厉害,马都是专门培育成功的东洋大马,这个马种直到今天,都还是非常优秀的品种。骑兵军官都是日本过去的贵族子弟,有的还拿过奥运会马术比赛的名次。日本海军一贯看不起陆军马鹿,可从来不敢看不起陆军里的骑兵,所以对八路骑兵,在这种优势对决条件下,日本骑兵除了战场条件没法开枪外,也未必没有荣誉方面的矫情,毕竟敢于刺刀见红的才是真好汉这种话,其实是各国军队都有的一条标准,日本兵这方面做的也属于死硬派,特别注重荣誉,本身在二战已经属于情怀兵种的骑兵,在这方面瞎讲究,自己感动自己也不是没法理解。正史上八路军这边骑兵的记载并不多,后来担任三十八军军长的梁兴初,就是八路军第一个骑兵侦察连连长。

南方新四军彭雪枫部队的骑兵很有名,彭雪枫手下有个骑兵团,在沙山集一战打垮日军第26骑兵联队,成就中国红色哥萨克之名。而日军第26骑兵联队,曾在日俄战争中,和真正的哥萨克骑兵交过手,也没吃什么亏,不过我查资料,日军第26骑兵联队一直驻扎在东北通辽地区,直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都还在通辽,最后随第4骑兵旅团向苏军投降,从来没有进入到关内作战。

还有部电视剧《战马》是专门讲八路军骑兵部队的,里面日本骑兵也是跟《亮剑》差不多。不过同样看正史资料,二战时日本骑兵部队的使用,其实是按欧洲龙骑兵那一套战术来使用的,就是骑马赶到战场,然后下马步战,真正发生骑兵对战的情况,基本上没有。


《亮剑》中,日军已经包围了骑兵连,为什么不开枪而要打白刃战?


在正面战场上,日军骑兵是很少在白天向国军发起进攻的,因为国军尤其是中央军,装备的机枪数量相对比较多,弹药也充足。面对大量自动武器,进行骑兵冲锋,目标明显的骑兵,就是最好的活靶子。但是在华北敌后战场上,日军骑兵就要猖狂多了,因为八路军不但机枪的装备数量很少,而且就是步枪,弹药也很匮乏,很难以排枪齐射来压制住骑兵的冲锋,而一旦骑兵冲入入步兵阵地或队形,那就是屠杀。

抗战中国军也有骑兵部队,就是西北马家军的暂编骑兵第1师(后改称骑兵第8师).这支骑兵部队调到华中地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从小就会骑马,所以精于骑术,在马上射击或者拼刺都很擅长。但是和日军骑兵部队正面对决的情况也不多。

再回到《亮剑》,独立团骑兵连之所以会和日军骑兵联队展开白刃对战,主要原因骑兵连是为了缠住日军骑兵,为独立团主力撤退赢得宝贵的时间。如果骑兵连不顾大局,自顾自突围,以骑兵连的机动速度,是很容易摆脱日军骑兵,但独立团主力都是步兵,就很难甩掉日军骑兵的追击了。所以,骑兵连是以自己全军覆没的牺牲来为主力赢得撤退的时间。

而且,请注意,骑兵连并不是一上来就是和日军骑兵进行白刃骑战的,先是在马上远距离进行枪战,相互射击,直到子弹打完了,而且骑兵连也只剩下十几个人的时候,连长孙德胜才下令扔掉枪支,拔出马刀,开始白刃战的。


《亮剑》中,日军已经包围了骑兵连,为什么不开枪而要打白刃战?


毫无疑问,骑兵连长孙德胜那句“骑兵连,进攻!”,就是最典型的面对强敌也要敢于亮剑的那种精神气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很多人也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在已经形成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日军骑兵联队,为什么没有选择开枪,而是同样选择以马刀进行冷兵器时代的那种骑兵对决呢?

首先需要说明的一点,在二战期间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战场,都有着相当规模的骑兵部队参战,而这一时期的骑兵部队,所配发的武器就是枪械和马刀。考虑到骑兵快速冲击力和移动速度,在实战中使用马刀的机会并不比枪械要低多少,尤其是在冲入敌方阵地时,枪械的使用已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近距离更多是采用马刀砍杀的方式,所以在八路军骑兵与日军骑兵联队的对决当中,日军骑兵同样选择使用马刀并不奇怪。

而且日军也肯定看出了八路军骑兵已经没有子弹了,这样的马刀冲锋,更多是在进行军人最后荣誉的“自杀冲锋”,作为同样深受骑士精神影响的日军骑兵,他们并没有选择使用枪炮,而同样选择用马刀展开对攻,这也算是一场真正骑士之间的公平决斗。

何况尽管放弃使用枪械,日军也丝毫不担心这场对决会失败,原因很简单,如果比较马上的格斗能力,日军骑兵的单兵素养肯定要胜过八路军,毕竟日军骑兵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尤其在二战时期,由于机械化的推广日军骑兵的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很多骑兵单位被裁撤,那么剩下的骑兵自然都是精锐,甭说单兵素质,就是马匹都是精挑细选。而独立团骑兵连,和日军骑兵相比,完全就是山寨货,马匹大部分是从伪军缴获的,小部分是从民间征集的,很多并不是真正的战马。单兵素质上,整个骑兵连唯一能拿出手的恐怕也只有连长孙德胜了。骑兵连说起来是独立团的宝贝疙瘩,也许在单兵素质上比其他八路军官兵要强,但在真正的专业骑兵面前,完全差了一个档次,所以即便进行马刀拼刺,八路军骑兵连基本上是占不到什么便宜的。


《亮剑》中,日军已经包围了骑兵连,为什么不开枪而要打白刃战?


兵力上就更不用说了,日军一个骑兵联队,标准的编制是下辖4个骑兵中队和1个机枪中队,总共1400人。独立团骑兵连满编也就一百来人,此时就只剩下了十几个人,别说和整个骑兵联队对阵,就是日军出动一个骑兵中队,就可以把这十几个骑兵给完全淹没了。

所以这场骑兵对战,不用打就知道最后结果是什么。日军也很清楚,就算是一比一的交换,也不过就十几人,何况由于战马、单兵素质上的差距,还不可能达到一比一的交换,那么,日军骑兵自然更愿意用马刀来解决战斗,这才是真正属于骑兵的战斗。

当然,编剧这样安排,也多少存在煽情的考虑,为了弘扬独立团官兵的英勇,展现中国军人的血性,体现逢敌必亮剑的无畏精神,用一场冷兵器的对决,也就完全在意料之中了。再说了,在整个抗战期间,武器匮乏的中国军队也确实没少用冷兵器来向日军发起绝死冲锋,甚至在很多时候,挥舞着大刀的中国军队迎来的只是日军雨点般的子弹,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对手可没有这么绅士。在电视剧里,无非是为了艺术渲染的目的,让日军骑兵也和八路军骑兵连一样,都用冷兵器进行拼刺砍杀了。

所以,当骑兵连最终全军覆没之后,战场上的惨烈情景,也极大震撼了日军骑兵,这场从一开始就知道结果的对抗,对面的中国军人却没有选择放弃,以全体牺牲为代价,捍卫了中国军人的荣誉,虽然是敌人,但中国军人舍身忘死的勇气也赢得了日本军人的尊敬,最后以武士的礼遇厚葬了骑兵连全体牺牲官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