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新朝錢幣——貨泉


新朝錢幣——貨泉


新朝,就是指王莽執政的時期,即公元9年~23年之間。其間,王莽共推行了四次貨幣改革,意在降低貨幣成色,搜刮民間財富。其舉措完全違背貨幣自身的發展規律,實為貨幣發展史上的一次嚴重倒退。


始鑄於天鳳元年(公元14年),延用於東漢初年。錢幣特徵為錢文為懸針篆,泉字直豎中斷,鑄造較為粗糙。

新朝錢幣——貨泉


第一次貨幣改革發生在王莽篡位之前(公元7年),此時流通的貨幣有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大泉五十和五銖錢幾種。第二次貨幣改革發生在篡位之後(公元9年),這時由於王莽忌諱漢室的“劉”姓,廢除了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也廢除了五銖錢,僅允許小平直一錢與大泉五十流通於市。第三次貨幣改革發生在公元10年,王莽於是年推行“寶貨制”,將五物六名二十八品均列為貨幣。最後一次貨幣改革發生在天鳳元年(公元14年)。由於寶貨制弊端叢生,此時予以廢除,而以貨幣當二十五貨泉行用。 四次幣制改革,錢形越改越小,面值越改越高

新朝錢幣——貨泉


貨幣制度頻繁更改,使百姓無所適從,尤其是第三次改革,幣種之多使人眼花繚亂,王莽甚至將復古推行到荒唐的地步,以龜、貝等為貨幣,實為開歷史倒車,最終嚴重違背經濟規律,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導致民不聊生,新朝亦迅速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