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私募的力量系列專題】政府的市場心:政府產業基金、基金小鎮與區域協同發展

【私募的力量系列專題】政府的市場心:政府產業基金、基金小鎮與區域協同發展

【編者按】私募基金作為直接融資的重要工具,在促進創新資本形成,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促進區域一體化協調發展,是國家重大戰略之一。近年來,各地政府基於當地經濟基礎和發展規劃,設立產業基金,助力產業升級,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隨著私募基金行業的壯大,基金小鎮參與構建金融生態鏈,助力區域協同發展。疫情期間,政府產業基金、基金小鎮更應鼓勵和支持私募基金充分發揮專業能力,支持抗疫類企業發展,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2月10日開始,《中國基金報》將每週刊發專版,從不同角度剖析私募基金如何支持創新,為實體經濟服務。近年來,產業基金越來越成為助力國家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第五版就此刊發專題文章《政府產業基金助力產業升級 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政府產業基金助力產業升級 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促進區域一體化協調發展,是國家重大戰略之一。近年來,各地政府基於當地經濟基礎、產業特徵和發展規劃,紛紛設立產業基金,著力滿足區域內產業融資訴求,成為助力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在協會登記的政府產業引導基金1544只,資產管理規模1.22萬億元。

撬動社會資本形成合力

助力本土新興產業發展

對地方來說,政府產業基金的設立,不僅為區域內產業提供直接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是能引入社會資本,放大支持效應。2015年8月成立的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母基金由財政出資50億元,如今確認合作子基金21只,合計認繳規模206億元;完成投決的項目超90個,投決金額57億元,主要支持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高精尖產業發展。

據其董事總經理孫志剛介紹,基金已完成14個高精尖產業、33個細分領域佈局,投資方向涵蓋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節能環保、智能製造與服務、自主可控信息系統、雲計算與大數據、新一代移動互聯網、新一代健康診療、通用航空與衛星應用、新材料、新能源、現代都市、人工智能、智慧城市、融合創新等新興產業領域。

2018年~2019年,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進入3.0階段,採取以技術、產業路線圖為導向的投資模式,“直投+專項+母子基金”結合,主動做出產業選擇,與市場化熱點做好錯位。孫志剛表示,其下設的股權基金通過與產業背景的投資機構合作,共同促進高精尖產業領域的高成長企業對接資本市場,實現創新引領和快速發展。

2014年成立的廣東省粵科母基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也按照設立母、子基金的整體運營思路,多層次多渠道引入社會資本,實現創新創業資金的投資引導和放大。公司總經理陳志介紹,粵科母基金通過投資發起設立VC/PE基金、區域基金、產業基金等子基金,目前已引導400餘億元社會資本進入風險投資領域。

陳志表示,作為出資方,粵科母基金也會深入追蹤子基金投資項目,尋求聯合投資機會,還與上市公司共同組建了一批完全市場化運作基金,聚焦現代產業發展方向,整合優化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帶動新興產業發展壯大。

此外,粵科母基金還受託管理著廣東省創新創業基金、廣東省粵科創新創業投資母基金及各類市場化基金。以廣東省創新創業基金為例,重點投向新興產業前沿科技創新、區域科技產業創新、集成電路創新、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產業技術升級等領域。

另一家政府產業基金——蘇州產業基金主要投資於大健康、生物醫藥、TMT、先進製造業、新消費等新興產業領域。據介紹,其以蘇州各區縣的優勢產業及未來重點發展的產業為基礎,選擇本土具有較強生態群落和發展基礎的細分領域進行佈局。在被投機構的選擇上,蘇州產業基金也會以具有鮮明產業投向或可驗證併購整合能力的團隊為主,對於品牌白馬團隊和黑馬團隊均有佈局。

設立區域基金

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為促進區域產業升級,更好地實現區域協同發展,多數政府產業基金設立區域基金,與地方平臺深入合作。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就設立了區域基金的專門類別,主要功能即協同區域主管部門,投資符合區域發展定位的高精尖企業,助推形成區域特色優勢行業。

據孫志剛介紹,北京高精尖產業發展基金採取“龍頭企業+區域投資平臺+知名投資機構”三輪驅動策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在與區域投資平臺的合作中,結合各區優勢支柱產業,注重市區兩級基金的協調聯動,加強兩級協同發展。

粵科母基金圍繞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等重大戰略部署,對接省實驗室、國家級高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器等重大創新平臺。“我們充分發揮母基金作為資源整合平臺的優勢,從項目來源、項目篩選、投後增值服務、項目退出渠道等方面為子基金提供全方位支持。”陳志說。

截至2019年9月,粵科母基金自主管理19只基金,其中,母基金9只、直投基金9只、紓困基金1只,基金總規模近200億元。此外,粵科母基金還設立了59只子基金和3個紓困資金出資平臺,在全省超過3/4的地市、7個國家級高新區設立了區域基金。

蘇州產業基金一方面積極聯動各個區縣載體,主動挖掘項目引進機會,另一方面,在每隻子基金的投資過程中,均會聯合落地區域所在的國資平臺共同出資,以深化基金與所在區域協同關係。“蘇州地區經濟發展較快,各區縣板塊均有各自優勢產業,也先後設立了各自的產業引導基金平臺,兼備母基金和直投基金職能。”

據介紹,蘇州產業經濟基礎成熟,中小企業十分活躍。蘇州產業基金針對這一特徵對對外投資設立了統一明確的返投要求,原則上為出資額的100%。返投以對蘇州地方經濟實質帶來的增量為考核指標,會參考基金所聚焦的行業特質及與蘇州地方產業契合度等方面制定個性化方案,以利於子基金更高質量地完成投資。

築建產業生態,優化資源配置,政府產業基金撬動社會資金和人力來支持本土企業、完成區域協同發展的大目標,關鍵是緊密結合各地資源稟賦和區域特點,緊密契合當地產業發展規劃,求真務實,有效形成“以引促投、以投促產”。

□ 中國基金報記者 房佩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