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特殊的开学第一课:重温医学生誓词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2月24日,承德医学院网上开课第一天,全体师生在看过一段精心制作的视频后,一起重温医学生誓词。疫情之下,这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让身处不同地域的承德医学院师生在同一时刻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特殊的开学第一课:重温医学生誓词

△学生重温誓词。

有关疫情的报道、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师生作为志愿者奔波在防控一线……承德医学院这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是一段以疫情防控为题材的视频,在大约10分钟的视频里,有疫情突袭的严峻,有众志成城的担当,更有“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同时,视频中,承德医学院党委书记盛婉玉对承医师生传承红医精神、展现新时代承医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寄语学生从一线抗疫人员的身上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以大局为重,以国家为先。

据了解,承德医学院前身是1945年9月建校的冀东军区卫生学校,1948年1月更名中国医科大学冀察热辽分校,1949年1月奉命改称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分校。1949年7月,学校的484名师生赴热北赤峰一带配合苏联专家和东北防疫队防治鼠疫,成为热河省防疫战线上的第一批骨干力量。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承德医学院历届毕业生更是纷纷主动请缨上前线。记者从承德医学院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承德医学院共有80多位毕业生战斗在武汉抗疫前线。

承德医学院宣传统战部部长王海民告诉记者,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承德医学院立足自身特点,在学校党委的部署下,精心制作了这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目的就是要弘扬红医精神和承医精神,让医学生们不忘济世初心,勇担医者使命。

2月24日8时整,《开学第一课》宣传片在承德医学院微时讯公众号、学校官网视频新闻栏目同步发布,同时推送到学校思政育人工作等多个微信群、QQ群,瞬时点击量近万次,承德医学院师生纷纷点赞,并在朋友圈转发、留言。这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更成功地成为一节爱国主义教育课和职业精神教育课。

特殊的开学第一课:重温医学生誓词

△教师观看开学第一课。

“一定要为抗击疫情尽自己的责任”

“这样的开学第一课对我来说是个意外,也是惊喜。”2017级护理学专业的陶洪迪说,“这个视频的效果非常给力,我特别有感触。”陶洪迪家是沧州南皮县的,大年初四她就随在县里残联工作的父亲到防控一线做志愿者,在社区的防控点坚守,帮着测体温,还和大家一起扫雪。

“通过学校的信息发布,我知道有很多师兄师姐们,还有附属医院的老师都去武汉支援了,我也要做点什么。”而这节特殊的开学第一课,让陶洪迪在深受感动的同时,也愈发觉得自己做的是正确的:“我的爷爷和父亲都当过兵,我作为一个医学生,作为一个预备党员,一定要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特殊的开学第一课:重温医学生誓词

△承德医学院的学生董娇在家乡做防控志愿者。

我在“开学第一课”找到了自己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完全不同于往年,不仅形式新颖,内容更让人感觉深刻,我还在里面看到了我的照片!”说起观看开学第一课的感受,2017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董娇还有点兴奋。

董娇的家在邯郸武安,父亲是村委会成员。大年初一,当父亲为村里的疫情防控忙碌起来的时候,董娇很自然地加入了防控志愿者的队伍,忙碌起来。村民们防控意识不强,董娇就利用自己是医学生的优势给村民们讲防控知识,提醒他们戴口罩。她还帮被隔离的武汉返乡的大学生和打工村民购买生活用品,村子里建一户一档的时候,董娇则作为志愿者逐一入户为村民们测体温。此外,她还组织班里的同学向武汉市慈善总会捐款。而和董娇一样参加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的,班里还有11位同学。

“看到那么多校友在救治患者,我觉得特别骄傲。虽然我不能到临床一线,但我可以坚守在防控一线,这个时候,能多做一点就尽量多做。”董娇说,因为一直在防控一线,所以看到这节特别的开学第一课时,她心里觉得非常激动,“我们很受鼓舞,这对我们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走向都会有引领作用。”

当同学们纷纷在朋友圈转发这节与众不同的开学第一课时,董娇也不例外,同时她也感慨地说:“选择学医,我一点都不后悔。”

(燕都融媒体记者卢伟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