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局部》:一场不讲美术史的“胡扯”

历经两年陈丹青的综艺《局部》第三季重新回归,这部综艺在豆瓣再次获得了9.6的高分。


《局部》:一场不讲美术史的“胡扯”

从古今中外各类艺术,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再到意大利散落各处的湿壁画…


三季以来,陈丹青带我们看到了很多被埋没的佳作,更展示了他对艺术的思考。


说到《局部》就不得不提陈丹青

画家、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员


《局部》:一场不讲美术史的“胡扯”


初识陈丹青,是在读起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时,听课学生陈丹青在与木心的这场长达五年的文学远征中整理记录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这是一个多么认真的人。或许正是因为他的认真,才能有如此真诚的作品。


陈丹青,无论画风还是文风,都具有一种有呀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洋溢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就像《局部》带给人的感受。我们可以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气氛中接受艺术的洗礼。


“《局部》就是给不画画的人看的”


《局部》:一场不讲美术史的“胡扯”


短小,每集20分钟不到

白话,不高深不做作,少有专业名词,对我等普通观众友好

随意,没有时间线,也没有什么框架,东拉西扯说到哪是哪。


以往的美术节目,基本都是制作人和专家站在“我知道”的高地上,教育科普观众。

但《局部》的好,在于陈丹青放低了姿态,他愿意站在“不知道”的平地上,和观众分享他对作品的第一感知。


陈丹青常说:“这是我胡说的”“我也不知道”“我瞎说的”...... 这不仅仅是一种自谦,也是尊重艺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会在艺术中有不同的解读,陈丹青只是想告诉大家,自己在节目里的言论不过是一通胡扯,不必全信。


《局部》的开端:一场关于少年的胜利


整个《局部》系列节目的首期节目,陈丹青给观众带来了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局部》:一场不讲美术史的“胡扯”

《千里江山图》局部


《局部》:一场不讲美术史的“胡扯”

《千里江山图 》局部


今天呢,我就单单是讲宋徽宗年代一幅画,一个人,就是,王希孟二十米长的手卷《千里江山图》。今天关于这幅画,我只讲一个点,就是。王希孟在画的时候,只有十八岁。


通常成年的老熟的大师,喜欢做减法,也就是所谓取舍和概括,可十八岁英年的王希孟呢,他是忙着做加法。人在十八岁年纪,才会有这股子雄心和细心,一点不乱。不枝蔓,不繁杂,通篇贵气,清秀逼人。那就是他的天赋了。他降生在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代,他在黄金时代只有十八岁。他在十八岁上,又有一个宋徽宗亲自给他调教。如此这般,我想他也闹不清怎么画出这幅伟大的画卷。十八岁干的事,多半其实是不自知的,他好也好在不自知。照西洋人的说法,那是上帝让他干了这件事情。


我们在想象中国古典画家的时候,都是白胡子老人。明清文人画,确立了山水画中的老人符号。晚清民初的黄宾虹、 齐白石、张大千,又坐实了这类符号的单一想象。在《千里江山图》中,我分明看见一位美少年,他不可能老。他正好十八岁。长几岁、小几岁,不会有《千里江山图》。

陈丹青从天才王希孟的十八岁出发,为我们展现了这部古代美术史上不可或缺一部神来佳作。这个"局部"的角度,使我们意识到原来古代画家的形象不只是那些白须老者,还有这位天才少年,而这位少年的形象在陈丹青的讲述中,已经活灵活现呈现在每个人的想象之中了。


伟大的工匠——意大利文艺复兴湿壁画


《局部》:一场不讲美术史的“胡扯”


《局部》第三季从筹备到播出花费了整整三年时间。2017年主讲人陈丹青在佛罗伦萨停留三个月,走访意大利各处教堂,最终为《局部》第三季确定了主题:伟大的工匠——意大利文艺复兴湿壁画。《局部》第三季近距离拍摄的壁画画面让人感到十分震撼,犹如身临其境,而陈丹青的讲解则凭借其独到的见解带领读者穿行于文艺复兴那个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


《局部》:一场不讲美术史的“胡扯”

陈丹青在《局部》第三季中曾言“《局部》不是上课,不卖知识,《局部》是观景器,我带大家去没去过的地方,看没看过的画。”《局部》第三季所做的,就是替观众走访这些在地图角落中隐藏的地区,通过现代化的拍摄方式,将湿壁画直观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局部》:一场不讲美术史的“胡扯”


什么是美?怎样定义美?如何欣赏美?这些问题,都在《局部》呈现出的每一幅湿壁画中找到了答案。《局部》在展现一个时代的艺术的同时,也在向观众传达着对于美的理解和向往。我们即将走上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