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明朝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后,为何选择藩王朱厚熜来继位呢?

wojiushiwo080728


大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朝代,大明十六帝各有个特色,这些帝王当中有两位藩王一位是朱棣,还有一位就是朱厚熜,燕王通过造反成为皇帝,朱厚熜因正德皇帝无子,有幸成为了皇帝。

按照正常情况下,其实皇帝之位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成为皇帝,如果,没有朱厚照突然的去世以及无子,这个皇位他是没机会的,但是最后他还是成为了皇帝,并且成为了大明王朝最聪明,城府也是最深的皇帝,史称“嘉靖皇帝”

为何,一个外地的藩王可以成为皇帝,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明武宗朱厚照无子。

作为一个爱折腾爱玩的皇帝,朱厚照在位期间很多时候对朝政并不上心,导致朝局混乱,最后,朱厚照落水后受到惊吓后结束了他的一生,朱厚照虽好色但是他一生无子,因此,他去世后大明王朝的内阁们必须为大明帝国寻找皇位继承人,而朱厚熜是血缘上离朱厚照最近的皇室子弟所以他才能成为皇位继承人之一。

第二、机缘巧合

为什么可以说是机缘巧合,那个是因为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后,为了稳定王朝的稳定必须找到皇位继承人,因此,按照血缘来看必根据朱元璋指定的组训在根据现任皇帝血缘来看,并往上推后只能选择朱厚熜为大明帝国新一任皇帝。

第三、权臣当道

明武宗时期的最后权臣杨廷和,他在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后他在选择皇帝的人选上绝对的主角,因此,我们可以说明王朝这个时候唯一可以决定皇位人选的只有杨廷和一人。如果进行选择可以追到明宪宗这里他的孙辈很多,但是,如果按照顺序不一定是朱厚熜,但是,杨廷和可能觉得年轻人好控制最终选择了朱厚熜,在以他首辅的影响,朱厚熜最终成为了大明新一任皇帝。

第四、才华出众

虽然朱厚熜作为一个外地藩王,但是他聪明好学,才华出众和他的堂哥明武宗没法比,因此,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心中,他比自己堂哥优秀很多,他们想虽然他才十四岁,但是经过他们这些老陈的辅助下肯定成为一代明君,确实,后来朱厚熜开始的时候还是做了成绩。

我们可以说杨廷和给大明王朝选择了一个不错的皇帝,因为他天生就是皇帝,初入朝廷通过大一议礼打击权臣,数十年不上朝依旧掌握实权,并将权臣夏言,严嵩玩弄于鼓掌之间,可以说朱厚熜运用帝王之术之高,在明朝皇帝掌中无人可敌。


莫地方


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之后,明世宗朱厚熜之所以能够被选中继承皇位,表面上看是明武宗遗命以及明武宗生母张太后与宰辅杨廷和等人商议之后作出的决定。但是,说到根子上,还是明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皇位传承制度起了决定性作用。众所周知,明太祖是铁杆的“嫡长子继承制”奉行者,为了避免后世为了皇位祸起萧墙,明太祖挖空心思制定了一整套具有明朝特色的“嫡长子继承制”,或者可以称之为“嫡长房继承制”。其核心原则就是嫡长房优先,而不是嫡长子优先,嫡长房绝嗣才考虑嫡出其他各房,嫡出各房绝嗣才考虑庶出各房,依然是某一房后裔优先,绝嗣才考虑齿序更靠后的一房。



或许有人会说,整个明朝的史料都没有“嫡长房继承制”一说。但是,明朝皇太孙、亲王世孙等等却是史籍中事实存在的,甚至还有关于亲王世曾孙的记载。试问,如果嫡长子没了便考虑其他儿子,还有设置这些皇太孙、亲王世孙乃至世曾孙的必要吗?皇太孙,多扎眼的名号,如果皇太子没了便选择其他儿子为新的皇太子。那么,置这个前皇太孙于何地?岂不是要生出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明太祖制定这一整套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不必要麻烦,没有理由自己制造更多的麻烦,不是吗?



明武宗驾崩之后,因为绝嗣,没有儿子继承皇位。按照制度,应当由他最年长的嫡出弟弟这一房继承皇位。可是,明武宗只有一个弟弟——蔚悼王朱厚炜,嫡出倒是嫡出,只可惜死在了明武宗前面,而且也绝嗣了。也就是说,明孝宗朱祐樘这一房彻底绝嗣了。因为明宪宗朱见深无嫡子存活,明孝宗本身就是庶出。所以,皇位继承人只能在明孝宗最年长的庶出弟弟这一房产生,这位弟弟是谁?他就是明世宗的生父——兴献王、明睿宗朱祐杬。虽然彼时兴献王已经作古,但是他这一房并没有绝嗣,作为兴献王的嫡长子,时为兴王的明世宗理所当然就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这也是明世宗以兄终弟及的形式继承皇位的法理依据所在。也是为什么明世宗敢于在初抵北京、尚为继承皇位之时便因为继嗣还是继统以及从哪个门进紫禁城的问题给群臣和大妈张太后来了个下马威的原因所在。因为他的皇位并不是大妈张太后和杨廷和等人施舍的,而是依照明太祖留下的制度名正言顺继承的。



或许有人说,难道一个皇太后、一个宰相还玩不过一个年轻的后生?别说,还真不一定!首先,明朝的文官集团并不是铁板一块,而且不少还是为了维护制度敢和皇帝死磕的主儿。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就是最典型的事例,事关皇储,明神宗想违背祖制废长立幼,文官集团第一个就不答应。最终,明神宗只能认怂!杨廷和虽然是宰辅,却不能代表整个文官集团。更何况,新皇帝已经依法产生了,群臣站队几乎是必然的,即便张太后和杨廷和变卦,谁又会去担巨大政治风险,跟着杨廷和起哄呢?更何况,明朝除了文官集团之外,宦官集团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这些人更加不可能为了已经去世的旧主子去和新主子过不去。



因此,彼时的明世宗多少有那么点儿有恃无恐,之后发动的所谓“大礼议”,实际上明世宗的底气也在这里!自己是合法即位,并不是谁施舍的,更不是非法篡位!


农民工歪说历史


首先不是明武宗朱厚照要传位于朱厚熜,而是他的母亲张太后与以杨廷和为首的大臣合力的结果,包括明武宗下的那最后一道颇有“罪己诏”意味的最后一道诏书,也是他们模仿武宗口吻写的,并非武宗本人意愿。

其实说起来,迎立嘉靖帝朱厚熜的原因无非两点,一是,武宗朱厚照无子,二是,那帮大臣早受够了武宗朱厚照的“离经叛道”似的皇帝做派,如今好不容易等来了一个机会,当然要想办法选一个看似“听话”“好控制”的皇帝了。

我们一步步来分析,首先武宗无子,孝宗也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所以按照“就近原则”只能从孝宗的兄弟中的儿子中去选择,至于为什么要按照“就近原则”,因为亲啊,你愿意把东西给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吗,即便给了人家也不一定认你的好,所以找个相对更亲近的更稳妥可靠些,再说你如果找的太远,怕是太祖朱元璋的子孙都有份,那选择范围海了去了,你说你把皇位给谁?范围缩小了工作量也小了,各种问题也就少了。

孝宗兄弟中有儿子且当时儿子在世的一共有这么四位,分别是兴献王朱祐杬、益端王朱祐槟、衡恭王朱祐楎、荣庄王朱祐枢。这四位除了兴献王朱祐杬(也就是嘉靖皇帝老爹)只有一个儿子在世外,其他诸王都有四个或以上儿子在世的,而且这位兴献王朱祐杬比武宗还早死了两年,与其他诸王比,朱厚熜母子可以说真算的上是孤儿寡母,并且兴献王朱祐杬还是孝宗皇帝兄弟中血缘离得最近的一个。

再来看看其他诸王,益端王朱祐槟、衡恭王朱祐楎、荣庄王朱祐枢,那时都还在世,如果立这三位在世的王爷的儿子为帝的话,那么他们这当爹的是不是该封个“太上皇”,这问题是不是有点尴尬,况且未来皇帝又有那么多兄弟也不好处置(控制),这么一比较兴献王朱祐杬他们家的优势就出来了,血缘又最近,孤儿寡母又好控制(至少是看上去好欺负)。

这和西汉时候群臣立汉文帝刘恒有异曲同工之妙,看薄姬母子孤儿寡母、势单力薄,所以才选了刘恒做皇帝。

至于后来大臣们看走了眼,明世宗朱厚熜母子虽是孤儿寡母,可是并不好欺负,那是后话了。


多多爱吃鱼哟


原因无非有二:血统与现实利益

首先是血统问题,明武宗去世的时候没有留下后代,所以他的皇位必须要由别支继承,因为武宗一脉没有人了,只能从他父亲那一辈开始,但所选择的继承人不能高于武宗,否则等于是否定了武宗的存在,所以只能在他的同辈或后辈中选择。朱厚熜是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佑樘之侄,兴献王朱佑杬之子,也就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由此朱厚熜有了继位的可能性。\r

第二也是最关键的是现实利益的博弈。在自古皇位继承就还一个复杂的背后交易过程。这个利益指的是拥有拥立权的人的利益,自然就是那些朝中大臣,当然也包括武宗母亲也就是太后的利益。朱厚熜上位和西汉霍光拥立昌邑王有相似点,藩王身份,缺少在中央朝廷的权威和熟悉度,很容易被大臣们架空,另一方面,年轻,朱厚熜继位时14岁,在明代皇帝继位时中算是较为小的了,这决定了他的大政方针肯定要受到太后,大臣的影响。这肯定是符合这些人的利益了。\r

不过最后结局有点戏剧性,朱厚熜上台后不仅没有顺着那些大臣走,还和他们闹过好多次,最著名的就是大礼仪之争,这也是后话了。



书侠剑客


这与同治,光绪的继承是一个道理的。无子弟承而已


我心动不乱浮生


朱厚熜能当上皇帝和明武宗朱厚照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能当上皇帝,是由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的。而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张太后。张太后是何许人也?她是明孝宗(也就朱厚照的爹)唯一的妻子。说来也让人佩服,作为可以拥有三宫六院,无数美人的皇帝,明孝宗硬是控制住了自己的欲望,他这一辈子,只娶了张氏这一个妻子,再无其他嫔妃。

张氏是个贤惠而有思想的女人,她出身低层,深知民间疾苦,她协助皇帝发布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治国方案和主张,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张皇后和孝宗共生育三个孩子,但不幸的是,其中两人早早夭折,只剩下唯一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明武宗朱厚照。可惜的是朱厚照不是当家理政的料,他不但没有继承父亲的优良传统,反而背道而驰,他当了16年的皇帝,玩乐了16年,胡作非为了16年,连个儿子也没有留下,最后在外出游玩溺水,导致受惊而死。儿子死后,当年只有51岁的张皇后,吸取了不争气儿子当皇帝的教训,她开始在近亲中海选,选定一个合适的接班人。

这时饱读诗书,且一向安分守己的朱厚熜进入了她的视野。朱厚熜绝不同于一般吃喝玩乐的藩王家庭子弟,相反从小就获得良好的家庭教育。他还曾在湖广府学里就读,就在这一帮府学学子里,他的学习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的。而且在父亲过世后,他以世子身份打理王府事务,更把一群手下管的服服帖帖,堪称天生的管理人才。然后,令张皇后没有想到的是,她这次不仅选错了人,还选了个白眼狼。朱厚熜智商非常高,当皇位的大馅饼从天下掉下来的时候,他只有十四岁,但他却宠辱不惊,面对京城里他的另一个恩人杨廷和为首的一干老臣的掣肘,他却借力打力,提拔张璁夏言等名臣,掀起著名的“大礼之争”,不动声色地把大权牢牢抓在手里。不但争权功夫了得,而且在政绩上,朱厚熜在当上皇帝的前期表现还是非常称职的。同时,他对提携自己的张太后百般敬重,且称其为圣母。但随着自己位子坐稳以后,他就对她百般冷遇,并把原先给张太后“圣母”的名号,也改为伯母。有一次,张太后的弟弟犯事了,朱厚熜要对其进行严厉处罚。为了给弟弟求情,张太后苦求朱厚熜,希望能放弟弟一马,甚至在无望的情况下,不惜当众给朱厚熜跪下。但即使这样,朱厚熜仍然不给面子。回去后,张太后为此一病不起,几日后,便气绝而死。而就在她死后第二天,朱厚熜下旨,砍了张太后弟弟的人头。


东白启明


明朝明武宗朱厚照31岁因病驾崩。死后没有留下后代。他的皇位只好选择别支来继承。出于血统和利益的考虑,选择了明宪宗朱见深的孙子,明孝宗朱佑樘的侄子,兴献王朱佑杬之子,也就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来继承皇位。朱厚熜继位时年仅14岁。他的大政方针要受到太后和大臣的影响与左右,这就符合这些人的利益了。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理政阅历,朱厚熜终于成熟了,他利用“大礼议之争”将首辅大臣杨廷和等明朝旧臣赶出朝堂,将杨廷和削职为民。随后找借口杀死了张太后的弟弟张鹤龄,张延龄。张太后在悲愤无望中去世。最终嘉靖大权独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武断,最独特,最任性的黄帝。


春风


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后决定让兴王朱厚熜继承帝位的人是太后张氏与内阁首辅杨廷和。主要原因有二

一、明朝帝位传承制度

明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有一整套的帝位传承制度:有嫡子立嫡,无嫡立长,无子就兄终弟及。武宗死后绝嗣,且无兄弟,只能从其父孝宗的兄弟中远。其祖宪宗共有十四个儿子,长子次子天折,三子就是孝宗朱祐樘,四子兴献王朱祐沅已经逝世,其子朱厚熜袭封兴王。所以在血统上朱厚熜是最近的一支。

二、符合张太后和杨廷和的利益

当时的朱厚熜只有15岁,在太后张氏和内阁首辅杨廷和看来更容易被掌控,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一位天子,使其更符合己方的利益。


Z-one413


武宗无后,那么就应该是由兄弟继承。朱厚照有个亲兄弟,朱厚伟,但是朱厚伟死的比朱厚照早。于是只能从他父亲,也就是孝宗朱佑樘兄弟这辈来找。兄弟这一支最近的就是老四朱佑元,朱佑元前面大儿子死了,次子就是朱厚熜。所以按照血缘最近理论,皇位就应该由朱厚熜继承


酱油与味噌


没更好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