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棉花:国外疫情增长迅猛 驱动性质发生改变

本周,肺炎疫情在国内逐步好转,但是在国外却迅猛增长,市场对疫情失控的担忧加重,欧美股市、大宗商品等风险资产再次受到卖压冲击。全球棉纺终端需求受到疫情扩散威胁,2月24日之后博弈天平开始倒向空头,那么后市棉价是形成趋势空头大幅下跌,还是动态探底后恢复升势呢?

1 疫情扩散形成预期偏差

涉棉驱动发生质变

图1 国外新冠肺炎情况

棉花:国外疫情增长迅猛 驱动性质发生改变

据wind资讯,截至到2月27日,国外共确诊新冠肺炎患者3869例,死亡62例。其中,韩国、日本、意大利、伊朗增长迅猛,因各国的检验能力、统计口径和信息透明度不同,预计确诊病例近期还会大幅增加。韩国中央应急处置本部副部长金刚立2月27日介绍,在“新天地”大邱教会的9000余名信徒中,已有近1300例出现疑似症状的信徒接受了检测,对剩余信徒的检测则将在未来两至三天内完成。日本政府则在2月25日正式推出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基本方针对策》,决定“不再扩大检测范围、不再追查密切接触者、轻症者居家静养、重症再来医院治疗”,医生认为你有必要进行检测时,再对你用试剂盒进行检测,所以实际确诊要大于公布数量。伊朗的死亡人数、确诊人数和4%以内的致死率也对不上,外界怀疑真实情况远大于官方公布。

2月24日,在第4期“疫中粮策”会议中,笔者在预期偏差部分提到“国外疫情有快速增长苗头,驱动有从阶段性利空转为长期利空可能,谨防上涨前的二次探底”。当时,国外疫情的扩散烈度尚不足以改变驱动性质,笔者仍然将疫情驱动划为阶段性脉冲型利空。但是,经过一周观察后发现,国外疫情增长迅猛有失控趋势,威胁全球终端需求的逻辑成立,笔者将疫情涉棉驱动由阶段性利空正式划为长期利空。

如果国外疫情失控、管控升级,那么后期外贸订单增加的推论将不再成立,疫情导致的2月消费降50万吨、3月降10万吨,总计60万吨的减量很难再挽回,本年度消费调整为773万吨附近。棉价的见底的拐点需要关注国外疫情何时被控制,这次的探底是动态博弈过程,不好推断具体点位。

2 国内疫情控制复工增加

中美贸易缓和、低估去库存逻辑仍在

据TTEB,截至2月21日,中国纱线开机负荷36.3%,环比上周+12.7%,比去年同期-24%;中国坯布开机负荷30.8%,环比上周+10.3%,比去年同期-26.3%。下游复工在逐步恢复,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因统计口径的原因,笔者预计国内实际复工应该在50%-60%区间。疫情打断了下游“原料补库,成品去库”进程,并有小幅反向运行特征。据全国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截至2月21日,全国棉花销售进度49.1%,同比增加5.7%,销售斜率走平放缓验证了疫情不利影响。国内疫情驱动已经由预期交易转入实证交易,随着下游复工逐步增加,刺激经济的政策分批落地,预计再有1-2周将见到实质性原料补库。

中美贸易在11月之前,预计都处于第一阶段协议执行阶段,同时兼有第二阶段谈判,目前中美双方对已加征关税商品进行排除工作,预期后市美国外贸订单回流的逻辑仍在,在此不再赘述。国内棉花种植成本折14200元/吨附近,郑棉对大宗商品估值在8.95,仍然是处于上市以来同期最低,而最新的M2已经到了202万亿了,比郑棉上市的2004年增加7.5倍,笔者估计在16000元/吨以下,郑棉的低估不易改变。虽然由中国的目标价格和印度的收储政策干扰,过低的棉价还是引发了全球种植面积下降。棉花和玉米等农产品比较处于历史低位,新年度种植面积下降,单产虽然增长,产量仍然下降,消费小幅增加,全球和中国均是去库存周期,长期看利于价格上行,详情可关注热点报告《USDA棉花展望论坛解读》。不过单产处于蝗灾的威胁之下,是否增加还是未知数。巴基斯坦种植期市5-7月,印度种植期是4-8月,要关注6月再爆发的节点。数据方面,非洲棉花产量144万吨,占比5.5%;印度642万吨,占比24.3%;巴基斯坦144万吨,占5.5%;印巴合计约占全球产量三成,影响较大。

综上所述,当下棉花市场的博弈力量开始变得复杂,既有中美贸易缓和、棉价低估去库存的利多力量,也有疫情带来的长期消费下降利空,

研判后市的难度加大。预计,棉价真正的上涨要在国外疫情动态寻底之后,策略上把握动态探底结束后的做多机会为宜。

本文源自中粮期货研究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