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重庆的历史方方面面,每一面都似有顺口溜,每一个方向都有说不尽道不完的历史渊源,今天很幸运收到一位老师的提问,找到了一首童谣《重庆歌》,又是一段段难忘的历史,可是寻找了很久,发现有的历史,如果我们再不记住,可能就要被历史发展的进程所遗失了,所以为了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尽量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自己及大家重现一下部分重庆旧的记忆。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一.《重庆歌》

朝天门,大码头,迎官接圣(开)

翠微门,挂彩缎,五色鲜明(闭)

千厮门,花包子,白雪如银(开)

洪崖门,广开船,杀鸡敬神(闭)

临江门,粪码头,肥田有本(开)

太安门,太平仓,积谷利民(闭)

通远门,锣鼓响,看埋死人(开)

金汤门,木棺材,大小齐整(闭)

南纪门,菜篮子,涌出涌进(开)

凤凰门,川道拐,牛羊成群(闭)

储奇门,药材帮,医治百病(开)

金紫门,恰对着,镇台衙门(开)

太平门,老鼓楼,时辰报准(开)

人和门,火炮响,总爷出巡(闭)

定远门,较场坝,舞刀弄棍(闭)

福兴门,遛快马,快如腾云(闭)

东水门,有一个四方古井,正对着真武山,鲤鱼跳龙门(开)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二.“九开八闭十七门”历史

l 公元前316年。为巩固秦朝统治,张仪在故原巴国国都江州(今重庆渝中半岛)始筑城墙。

l 南宋时期。蒙古南侵,彭大雅据半岛地势筑城,基本形成重庆古城墙格局。

l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驻守重庆的卫戌指挥使戴鼎把签人修筑的城墙、辟的城门进行了大规模加固、修缮和改造,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确定方位,“九宫八卦之象”①确定数量,建成象征“九宫八卦”的九开八闭②共十七座城门,代表“金城汤地”③的含义。

l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重庆城市改造,陆续拆埋城墙门,仅通远门、东水门留存下来。

l 2012年、2013年、2017年。人和门、太平门、南纪门相继得到发掘,至今共计五座城门留存至今。其他城门虽已消失,但渝中尚有很多地名仍以城门命名,如朝天门、千厮门、临江门、储奇门、金紫门,还有与城门相关的地名如金汤街,凤凰台等。

注释:

①九宫八卦:九宫: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将天宫以井字划分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等份,在晚间从地上观天的七曜与星宿移动,可知方向及季节等资讯。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八卦:“乾[qián](天)、坤[kūn](地)、震[zhèn](雷)、巽[xùn](风)、坎[kǎn](水)、离[lí](火)、艮[gèn](山)、兑[duì](泽)”,象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事物与自然现象,象征世界的变化与循环,分类方法如同五行,世间万物皆可分类归至八卦之中,是二进制与电子计算机的古老始祖。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九开八闭:据传,最初修建城门时,并没有闭合之门,十七座城门中,有九门是专供力夫挑两江水入城的水门,另外八门也是开放的,但是因重庆城内经常发生火灾,官府认为是水门洞开不能克火星的原因,所以把八道水门全都关闭,被关闭的城门就成了有名无实了,就形成了“九开八闭”之说。

③金城汤池:城、池:城墙和护城河;汤:热水。金属的城墙,滚水的护城河。比喻坚固无比、防守严密的城市或工事。

三、城门典故

1.朝天门

朝天门位于重庆城东北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公元前314年,秦将张仪灭亡巴国后修筑巴郡城池时所建。明初戴鼎扩建重庆旧城,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城门就是朝天门。门上原书四个大字:“古渝雄关”。朝天门,是历代官员接皇帝圣旨的地方,因古代称皇帝为天子,故此得名“朝天门”。1891年重庆辟为商埠,朝天门始设海关。1927年因修建朝天门码头,将旧城门拆除。1949年的“九·二”火灾使朝天门附近2千米的区域化为一片废墟,从此,朝天门仅余城基墙垣。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2.翠微门

翠微门码头是丝绸、绸缎及绢帛的出入港口,是全川最大的丝绸市场。四川盛产丝绸,川丝也是全国市场上的俏货。翠微门码头作为水路转口码头集聚了川内各大绸缎帮,成为全川最大的丝绸市场。当年曾盛极一时的"宝圆通"商号在翠微门外就是以经营布匹、棉纱最为出名。门外长江对岸的瑞典安达森洋行曾在抗战时期成为近4000箱故宫国宝的藏身之处。因处于江南岸又悬挂瑞典国旗,遂躲过日军的轰炸,使这批文物毫发未损。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3.东水门

东水门在重庆城正东。它是仅存的老重庆两道古城门之一。没有瓮城④,城门没有面江,北向。过去到南岸,一向多从此门渡长江,因而是很繁盛的。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城垣已拆,到处可以出城,改由望龙门街渡江,这里才冷落下来。门上城楼已不复存在。该门约230米,城门宽3.1米、高4.5米、厚6.6米,属石卷顶城门洞,附近有石城墙一段,也许是其所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缘故。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④瓮城(wèngchéng),为古代城市的主要防御设施之一,可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的特例)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4. 太安门

与南岸龙门浩隔江相望,因此此片区又被名为"望龙门",望龙门并非门,而是取"望-龙门"之意。太安门虽为闭门,但门内曾有二府衙、城隍庙、文庙等显赫的建筑。该门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拆除。民国时期茅以升于此设计望龙门缆车,是中国第一条客运缆车。1993年,因修建长江滨江路,望龙门缆车停运。2009年底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5.太平门

太平门是重庆城的重要门户,出门渡长江至龙门浩,经巴县背峰、木洞、天赐入南川县,可通往贵州和湖南西部,被称为重庆的“东南路”。城外临长江,城内是一条繁华的长街。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最早一批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不少外国商人来到重庆经商。但他们被限制在南岸租界区里,与门内白象街隔江相望,没有经过许可不能入城。白象街位于重庆城太平门内,靠近官府,于是有了为洋人办事的买办。当年的白象街上,汇集了百货、银楼、当铺、钱庄和很多行帮,成为百年重庆城最豪华的街道和金融中心,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重庆扩城。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6.人和门

人和门居太平门与储奇门之间,门内有重庆各类镇台衙门,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惟一一座闭门。明重庆卫指挥使戴鼎当年筑石头城,在此设闭门,所谓天地人和,故名“人和”。 2012年1月,渝中区长江滨江路储奇门加油加气站正对面的人和湾某工地内发现一座老门洞,门洞位于明代人和门城墙的底部,面向长江,城门洞属石卷顶,高约4米,宽2.6米,周围露出城墙长约200米。据悉,在之前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由于周边房屋遮挡,门洞掩于屋基之中未被发现,后房屋搬迁,门洞暴露出来。门洞由大型条石砌成,厚重结实;门洞上部,条石表面已呈现明显的风化现象。专家推断该处为人和门。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7. 储奇门

储奇门自古就是重庆城药材集散之地。命名“储奇”,含有预兆城丰,祈愿昌盛之意。以前,西南各地进贡给皇帝的奇珍异宝都要在这里停留后再转运进京。从地理位置来看,储奇门算是重庆城的正南门,与北面临江门遥相呼应。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将军殉国,28日下午,灵榇沿长江逆流送抵重庆,储奇门码头人山人海,10万人前来凭吊,蒋介石曾亲往储奇门码头迎灵。欣赏“海棠烟雨”的最佳地点储奇门江岸边,只见雨中淡淡的云雾忽而与江戏水,忽而缥渺舞动向南山。江对面依山傍水的高楼,在烟雾中时隐时现,美不尽言。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8.金紫门

重庆金紫门紧靠储奇门,方位也在城的正南方,城门对着江面,没有瓮城。因这里曾有古庙金紫寺而得名。江边是柑桔船集中的地方。古重庆十七个老城门,只有金紫门和储奇门这两个开门之间,无闭门。此门是因重庆官府衙门集中此地,而专门兴建的。金紫门城门对面,就是重庆镇署衙门,衙门四周有轿铺、饭馆、茶馆、酒肆,繁华热闹。镇台衙门是重庆权势显赫的大衙门。据载,附近在过去还是官府金库所在地,或许特设此“开门”的目的与官府方便调遣军队及运输库藏金银相关。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9.凤凰门

明重庆卫指挥使戴鼎垒石筑城,依袭旧俗,因台设门,便在金紫门与南纪门之间建了一道闭门,起名叫“凤凰门”。 外有川道拐在南纪门外的雷家坡与石板坡之间的坡坎下,明清至民国,自贡、綦江、贵州的牛羊源源不断地送到川道拐,那里是重庆著名的专业屠宰场。上世纪之初,重庆城拆城围之后,重庆的牛羊肉,均是从川道拐经邵家院、伍家巷,经由凤凰台送入城来的,成群的牛羊,不绝于途,经年累月,构成一景。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10. 南纪门

重庆南纪门原来专管菜篮子,在城的西南角,有瓮城面向西,城门上号“南屏拥翠”四个大字,正是因为它隔江而对的是南山“翠峰碧峦”景色宜人的风光,是城内市民出城到南岸郊游观光和乘渡船过江的交通要道,因而,南纪门历来是下半城的重要城门之一。而此城门外江岸平坦开阔,成为重庆木材业集中的码头,木材堆栈一直到黄沙溪。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11.金汤门

金汤门在南纪门与通远门之间,位于雷家坡上面临打枪坝这片山峰山脊间,城外是悬崖高谷,城门恰对着长江边上的珊瑚坝。其始建于公元1371年,清康熙四十六年被编为金汤坊,成为重庆城区二十九坊之一。金汤门内散落着有天官府、体心堂、仁爱堂等建筑。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12.通远门

通远门历史上是重庆城通往外界唯一的陆路通道,门外的七星岗原来则是一片乱坟岗。城门建于山顶上,为全城最高处。2005年,重庆市政府斥资8000多万将通远门及还残留的一段城墙修建成城墙公园,供市民游玩。

南宋末年,蒙古军攻破成都,宋军退守重庆,彭大雅出任重庆知府。彭大雅竭尽全力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通远门就是那时所建。第一次刀光之灾是忽必烈强攻重庆,守将张珏率众血溅通远门,终被破门,重庆失守。第二次刀光之灾发生在明末清初,张献忠率部数十万,超过守军十倍以上,仍无力正面强攻。张献忠绕道江津从菜园坝登陆,夺取浮图关,卡死了明军路上唯一退路。当时这一段到通远门全是棺山,没有大坡大沟,适合步兵作战,从水陆两路合围重庆。最后的主战场就在通远门。经6天激战,起义军炸塌通远门转角城墙,一举攻入重庆。张献忠令手下兵士大肆杀戮以解心中之恨。《荒书》记载,“城中男女皆断右手”。民国,通远门内五福宫领事巷的英国领事馆、法国领事馆、仁爱堂修道院以及后为渝中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德国领事馆,都是当时外国人云集之地。衣香鬓影,客似云来的场面,是通远门外的小市民难以想象的。1929年,国民政府首任重庆市长潘文华凿穿通远门,一改老重庆城市格局。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13.定远门

重庆古城的十七道城门大多面向两江,惟城西处的城门只通陆路,戴鼎将这道城门定为通远门,寓意的是通向远方的坦途光明之路。通远门岂止是通向远方的坦途大道起点,它还是渝城西面的一道天然屏障。为显示军事要塞的坚实与重要性,戴鼎特地在通远门左右两边设置了金汤门与定远门。在戴鼎眼底心中,金汤坚城,挥戈定远,只有通远门安然屹立,重庆城自便平安无事。至于其余十六道城门,大多临江据险,大可高枕无忧了。定远门系闭门,旧时这里的人们出重庆城都须转经通远门或临江门。正因这缘故,明代渝城行政区划八坊二厢之中少了定远门的踪迹,定远门一带归属通远门辖区之内。清康熙四十六年,巴县知县孔毓忠重划城区为二十九坊、十五厢,定远门这才粉墨登场,也才有了定远坊、定远厢的名号单独立世。公元1932年兴修七星岗至朝天门的中城经路,城垣遭拆围,定远门走完它五百余年历程,终于物是人非云散烟消。1935年,重庆市下设五区二十二坊,定远坊复归入通远门、走马街、红庙子区域,隶属第二坊,定远坊、定远厢亦悉数消亡了。定远门位置应该在东周巴蔓子将军墓的马路对面,七星岗下面的民生巷沿崖边坡顶处,一号桥石梯内侧堡坎高处附近。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14. 临江门

临江门是当时全市最大的粪码头,用于农业种植的肥料都是在这一码头上岸,或者从此地转运到嘉陵江、长江其他支流地区。从重庆城的地形来看,临江门乃重庆城的正北门,门外辖嘉陵江段水域。临江门往下,自古是悬崖。这就是重庆城易守难攻的要塞之一。从重庆解放碑穿地下人行道,右拐直走,出了地下人行道,就是这临江门了。可如今的临江门只留下了个名字而已,城门早已湮没了。具体位置据传可能在魁星楼处。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15.红崖门

红崖门大约始建于宋代,初时是道开门,直到明洪武四年戴鼎在彭大雅旧址上筑石头城时,洪崖门失却功能变成了一道闭门。清代重庆城区划分为二十九坊,城门外编为十五厢,洪崖门内地区属洪崖坊,附廓之区为洪崖厢,曾为军事要塞的洪崖门,历来也是重庆城的一大胜景。明人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引旧志云:“城西雉堞下有洞曰洪崖,覆以巨石,飞瀑时至,亦名滴水崖。有元丰时苏轼、任仲仪、黄庭坚题刻。”“洪崖滴翠”,被列为《渝城八景》之一,久负盛名。洪崖洞在门外,是一个巨大石窟,重庆人把它叫做洪岩洞,又叫神仙洞。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16. 千厮门

千厮门曾是重庆最古老的城门之一,自一九三零年拆除城墙、修筑码头后,七十年来历经改造,变化巨大,有关城门的遗迹已经保存得很少。从史料上得知,千厮门有瓮城,瓮门西向,城门隔江面对江北老城保定门。嘉陵江流域的粮棉都在此门卸货入仓,所以说棉花打包的“花包子”,雪白如云,也是千厮门得名的由来。千厮门名称的使用,至少在宋朝就已经出现,在蒙古入侵宋朝的史料中有明确记载。千厮门名取自《诗经·小雅》:“乃求千厮仓,万斯仓,黍稷稻梁,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盖以当年城门内有贮存粮棉的千仓万仓而得名,是祈祷风调雨顺,丰收满仓之意,预祝农事丰收。

从抗日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后六十年代这一段时期,是川江水运的稳定发展期,也是千厮门码头繁荣的鼎盛时期。那时,千厮门外沿江码头设置有六七座,一直绵亘至洪崖洞江边。千厮门外除有正街外,还有纸盐河街,还有天成巷,江边有货栈和加工作坊。据老人们回忆,那时候街上酒店、商号、茶馆、客栈一家接着一家,街市上商人、船员、居民、力夫各色人等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入夜,酒店茶馆内灯火通明,生意非常兴隆,食客们猜拳行令,一醉方休,茶馆内川戏坐唱,锣鼓喧闹,胡琴悠扬,夜阑方罢。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17.西水门

西水门在千厮门与朝天门之间,距千厮门较近,城门面朝嘉陵江。有多少流风余韵的西水门,实在少了些令人回忆的轶事。明清两朝,重庆城中,达官贵人们出门,多以轿马代步,骑高头大马者很是威风。科举时代,十年寒窗的莘莘学子,一朝金榜题名,隆重挂红,“打马游街”,是一件极为风光的事。老百姓无马可骑,然又心生羡慕,有心计的人便弄来些马儿供人骑玩,生意居然不错。但老百姓骑马玩是要选择地方的,生意人就在山崖边、平坝处、渝水旁,特地划出一条路线来,专供人们骑马溜玩。嘉陵江边的西水门,西接千厮门东抵朝天门,这一带地势平阳视野开阔,闭门内外商户人家相对较少,好一个天然溜马场自便形成了。溜马,一为玩乐,二为健身,溜,既指滑刷顺当,又喻骑马前行的时速程度,还含有嬉戏好玩之意。溜跑马,重庆人呼之为“骑溜溜马”。1927年2月动工,到当年7月完工,嘉陵江边的码头建成。码头新建,船只靠岸,货物装卸,顺当方便。新建的码头,是在西水门旧址上完成的,码头立于嘉陵江畔,人们便以水为号,称之为“嘉陵码头”。西水门便就此消亡了。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九开八闭十七门”这些重庆记忆,如果再不回忆,可能就记不住了


本文为作者根据各位热爱重庆的老师们撰写资料中搜集、整合而来,如涉及版权或表述不当的,请及时联系,谢谢!


撰稿人:若水如你

撰稿时间:2020年2月2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