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这是西南地区博物馆中最大的下沉式微缩立体场景沙盘,它重现了上个世纪40年代北碚乡村建设运动后的城市风貌,此时的北碚街道整齐,是国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但在1927年,北碚还是位于江、巴、壁、合四县交界的一个小乡场,由于处于四不管地带,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此地盗匪横行、民不聊生,当地乡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举步维艰。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来到北碚后,卢作孚不仅扫清匪盗,同时还在北碚开始了他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以建设一个现代化乡村模板为目标,来推行其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理想。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在四川省政府的批准下,北碚成为了乡村建设实验区署,并在卢作孚先生及其四弟卢子英先生的规划实施下,建设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便是卢作孚与卢子英兄弟二人的雕像。

卢作孚被誉为北碚的开拓者,而卢子英秉承其二哥卢作孚的乡建理念,治理北碚多年,成效显著,成为北碚现代化发展的奠基人。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卢作孚上任后,很快消灭了匪患。

图上所展示的是峡防团务局为防范土匪而修建的碉堡,旁边是峡防局的士兵正在进行军事训练。

在强化武装能力的同时,卢作孚提出了“寓兵于工”的口号,让军队士兵积极投入到地方建设中去。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图上所展示的便是士兵们正在纺纱及铺路的场景。

我们说卢作孚的乡村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交通建设为先行,以乡村城镇化为带动,以文化教育为重点来实施的。

交通是城乡发展的命脉。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1925年卢作孚排除万难创办了以航运为主的民生公司

1927年民生公司在上海建造完成了民生公司的第一艘轮船民生号,这艘船开辟了重庆至合川的定期客运航线,为交通闭塞的北碚,开启了水路通道。

嘉陵江上来来往往的大小船只都需要煤来进行发动,但那个时期的北碚挖煤运煤都需要人力来运作,效率十分低下,为了保障民生公司的轮船运作以及北碚煤矿业的发展。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1928年,卢作孚发起修建了四川省的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照片中所展现的是北川铁路的总工程师,来自丹麦的守尔慈先生。

北川铁路是一条以运煤为主、客运为辅的铁路,它的建成通车为北碚的资源开发和矿区的交通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国民政府统计,抗战期间,重庆三分之一的能源消耗都是靠北川铁路完成供应的,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次是经济建设。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为发展北碚经济,1930年,卢作孚从上海购置了新式纺织机器,创办了四川第一家机器织布厂——三峡纺织染厂。三峡纺织厂所生产的三峡布行销各地,三峡布一时之间成为了民族纺织工业中的驰名品牌。(指沙盘—大明纺染织厂,而三峡厂便是大明染织厂的前身。)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1938年发起重组了天府煤矿,除此以外,卢作孚还鼓励其他士绅

办起了洪济冰厂、嘉陵煤球厂、利民水泥厂、观音岩石灰窑厂等等。

同时,卢作孚还兴办了农业银行、西山坪农场、苗圃等一系列产业。

蓬勃兴起的工业为北碚地区工农业及科学、文教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经济基础。

文化教育是北碚建设中的重点工作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1930年9月,卢作孚创办兼善中学。为给学校取名,卢作孚翻了三天的书,最后取了《孟子.尽心上》中的名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的兼善二字,以表达卢作孚终身的教育理想情怀。

1928年为开拓北碚的新闻事业,卢作孚创办了嘉陵江报社,亲任社长兼主编。旁边展示的是嘉陵江报的创刊号。这份以现代国防、交通、经济、文化四大问题为中心的小报纸,当时被免费发放到民众手里,还被张贴到读报栏中。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1930年,卢作孚开辟北碚城中的火焰山为平民公园,该公园保存至今,是现在北碚老城的北碚公园。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1933年卢作孚还在温泉公园筹办了中国科学社第十八次年会,邀请了全国各个科学精英会聚北碚,并由民生公司的民贵轮进行接送。此次盛会影响深远,为中国西部科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此外,卢作孚非常清楚的认识到,民众身体健康是城市得以良好发展的前提,于是他创办了峡区地方医院,为民众看病,改善地方医疗卫生条件,并且还修建了运动场,举办了运动会、健康儿童比赛等,提倡全民运动,强身健体。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1932年,卢作孚邀请了当时中国佛教学会会长太虚大师来到北碚,在缙云山缙云寺创办了世界佛学院汉藏教理院。这座佛学院办学近20年,培育了一大批极为优秀的佛教人才。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面对国家丰富的资源,卢作孚意识到科学考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里所展现的就是1929年卢子英带领的20余名少年义勇队成员跟随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在四川凉山采集植物标本时的场景。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学习和考察的积累,使得卢作孚于1930年正式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办科学院—中国西部科学院,4年后,在军阀杨森部科学博物馆的捐赠下修建了科学院的主楼——惠宇楼,1944年,在其基础上更是发起创办了中国西,并将惠宇楼作为展览陈列的场地。

在城区建设上,卢作孚按照青岛城市花园的式样来建设北碚,还派人将从上海带回来的梧桐树苗栽种在行道两侧,短短十年,北碚绿茵葱茏、环境优美,就像是平地中涌现出来的一座现代化市镇,成为了一座具有现代化雏形的美丽城市。

正是因为卢作孚的乡建运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抗战时期,许多乡村建设的杰出人物也相继来到北碚。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在1927年于南京郊区创办了晓庄师范,创新教育思路,形成了中国乡村教育运动最早的发源地。1939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来到北碚,卢作孚先生将位于北碚平民公园中的清凉亭交予陶行知,陶行知在此处创办了晓庄研究所,来研究兵役制度以及筹办育才学校以培养人才。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梁漱溟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同时也是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与其他三位不同,梁漱溟并非出生于农村,而是一个妥妥的城二代,但他放弃了体面而舒适的城市生活,毅然投入了乡村建设运动中去,这是因为他认为,乡村建设并非建设乡村,而是在建设国家。来到北碚后,在卢作孚先生的帮助下,梁漱溟在北碚创办了勉仁文学院。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这位是晏阳初博士,他与卢作孚先生是至交好友,同时也是我国乡建运动的先驱者,一位在国际上享誉盛名的平民教育家。早在1926年,他便在河北定县开展了乡村建设实验,主张平民公众教育。抗战爆发后,定县实验无法继续,晏阳初博士来到北碚,在卢作孚的支持下,于1940年,在北碚磨滩河畔创办了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在北碚开展起了他的平民教育和乡建试验。

他们来到北碚后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乡建人才,晏阳初与卢作孚后来一同创办了巴壁试验区,也就是后来的华西试验区,共同为乡建实验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这一时期北碚不仅成为闻名遐迩乡建模范城镇,同时北碚一时间荟聚的诸多乡建精英们,在这里继续延续百年乡建的文脉,从而让北碚成为中国近代乡村建设的大成之地。而如今的北碚仍然还保留着当年乡建时期的重要遗址,并先后建立起了专题博物馆,是目前全国乡村建设遗址中保留最完好、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对加快推进当今乡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历史之声丨《北碚往事·百年乡建》

出 品 | 刘懿锋

排 版 | 狙击哥

策 划 | 高晨露

讲述人文故事 | 写意生活印象

揭秘城市性格 | 镌刻时代瞬间

新时代 | 新青年 | 新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