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軟銀上市開始“跑馬圈地”,孫正義為自己爭得“互聯網大帝”皇冠

孫正義到底是哪國人?對這個問題,孫正義自己曾經說過一段話:“在23代之前,我的祖先是中國人。所以我的姓是一箇中國的姓氏,後來我的家族從中國移居韓國,然後再遷到了日本。”倔強的孫正義沒有忘記自己的姓氏,他用了33年的時間,讓日本有了“孫”這一姓氏。

他在1996年第一次來到中國,遊覽長城時感慨道:“我是孫子的後代。我能感受到血脈裡的呼喚,所以我來了。站在這裡,我取得的成績渺小如塵埃。”

軟銀上市開始“跑馬圈地”,孫正義為自己爭得“互聯網大帝”皇冠

“這已經是計算機產業的第三代了,4年後我們會迎來它的第四代發展:電腦接入互聯網。所以,互聯網才是我們的未來。4年後,互聯網產業會在日本形成爆炸式增長。不出15年,寬帶業務會成為主流,多媒體產業也會迅速發展起來。”——孫正義

一、發展壯大,成功上市


孫正義看到了日本未來10年互聯網的發展,要成為日本第一,就必須抓住這個大趨勢,必須在互聯網上傾注全部的力量。

1991年,美國Borland公司與孫正義達成了協議,將他們聞名世界的C語言編輯器升級版交給軟銀,允許軟銀在日本發行。不僅如此,Borland公司還送給孫正義一個大人情:勸說美國局域網專業公司——網威進入日本市場。

引進網威,孫正義正式邁開了登頂互聯網行業的腳步,網威系統後來甚至成為區域網系統的標準。但是1992年,一家公司的出現讓他的登頂之旅出現了變數。不過孫正義從網威身上還是得到豐厚的回報,到了1994年,網威的營業額達到了1.3億美元。

美國思科公司成立於1984年,1991年時,它迎來了新一任掌門人錢伯斯。在錢伯斯領導下,思科成了全球頂尖的互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它的業務覆蓋了網絡建設的每一個細節。

1992年,思科在日本成立了子公司——思科日本,它的業務一度超過了網威,市場份額達到40%。

孫正義想要在互聯網上大展拳腳,思科現在已經在互聯網領域佔有資源,與它合作比對抗更有利。1994年,孫正義開始向當時日本的主要IT企業展開遊說並募資。他親力親為,在5個月的時間裡爭取了13家主要企業的支持。1994年8月,思科日本終於成為一家合資化的企業。孫正義作為發起人,成為最大的股東。

思科在13家日本企業的護航下成為日本互聯網企業的標杆,買路由器認思科也成為日本民眾的普遍看法。孫正義自不必說,思科成了他進軍互聯網的橋頭堡,軟銀至今仍與思科有著堅固的合作關係。

1994年軟銀上市,這讓孫正義的身價達到了10億美元,那一年他37歲,軟銀成立也不過十幾年。

1995年,孫正義收購了Ziff-Davis出版公司的部分股權,同時收購Comdex展會部分股權。一家是全球IT出版業巨頭,一家是當時風光無限的信息產業展覽企業,孫正義對它們的收購完全是出於戰略考慮。

互聯網時代就像一個埋藏著無數寶藏的島嶼一樣。“當你去寶藏島的時候,你準備帶什麼工具呢?是食物,槍,還是藥品?我想要的卻是寶藏島的地圖,這樣可以直達寶藏所在地。”——孫正義,在Ziff-Davis和Comdex身上花費的50億美元,其實是在花錢買藏寶圖。也就是在那一年,Ziff-Davis的老闆向他推薦了雅虎。

軟銀上市開始“跑馬圈地”,孫正義為自己爭得“互聯網大帝”皇冠

二、展開“圈地運動”,收購雅虎30%的股份


1994年,軟銀上市,此後孫正義在全球展開“圈地運動”,收購了大量公司,僅在美國他就花了40多億美元。到了1995年他更是加快腳步,在55家網絡公司身上豪擲3.5億美元,其中就有雅虎。

那時雅虎的許多人都認為他瘋了,在1996年2月花1億美元是要有很大闖勁才行的,但我認為他的成功不是靠運氣,他是個能前瞻15年到20年的人。——雅虎創始人 楊致遠

當時的中國互聯網剛剛起步,雅虎的創始人楊致遠只是年輕的學生,比當年的馬雲還要青澀,而且雅虎的項目沒有任何收入,利潤為零,怎麼看都像是學生們的社會實踐。

1994年,楊致遠26歲,還沒有結束自己在斯坦福大學的博士生研究工作。此時,他和自己的合作伙伴大衛·費洛在校園裡租了一個閣樓作為實驗室,藉著學校網絡搭建網絡分類目錄站點,供登錄者按自己的需求查詢內容。這是雅虎最早的雛形。

學校的網絡因為他們的服務器不堪重負,最後他們被“趕”出校園,將實驗室搬了出來。那時的楊致遠非常窘迫,沒有電腦也沒有服務器。他不得不花掉自己所有的積蓄買來幾臺電腦,然後租用其他大公司的服務器。他們不但沒有收入,每天還有大筆支出。

雅虎當時的一些詳細描述:5個員工,辦公室被服務器蒸得悶熱無比。無數比薩盒和髒衣服隨意扔在地上,主人也根本沒有要整理的意思。此外,還有棒球和電話,但就是沒有椅子。

這時誘惑來了:美國在線和網景高薪聘用楊致遠。對一個沒有錢但又急需用錢的人說:“錢,拿去,但是你要放棄自己的夢想。”這可能是世界上最難的選擇,楊致遠也掙扎了許久,幸好最後他贏了。

1995年,楊致遠和大衛需要募資來發展自己的網站。他們接觸了很多硅谷的投資人,幾家公司包括著名的紅杉資本都對他們十分慷慨。不過在遇到孫正義以後,那些錢都成了小錢。1995年11月,孫正義給了楊致遠100萬美元。

1996年,孫正義決定追加1億美元投資,但楊致遠拒絕了孫正義,理由竟然和後來的馬雲一樣,因為他第一輪融資得到了不少錢,而且股權會因此稀釋太多。

於是孫正義問他:“你的競爭對手是誰?”楊致遠說是美國的遠景。“我是一定要投資一家互聯網企業的。”孫正義接著說,“我準備了這筆錢,一定要花出去。如果你不讓我投,我就只能投給你的競爭對手。”

這是赤裸裸的威脅,楊致遠最終同意了,儘管他有些心疼,好像親手賣了親生兒子一樣。事實證明孫正義總是勢在必得的,他最後擁有了雅虎30%的股份。

在1996年,給一家新興的互聯網公司投資100萬美元都是天文數字,更何況是整整1個億。孫正義的解釋是:“我從他們(楊致遠和馬雲)的眼神裡看到了熱情和力量。”也許孫正義在雅虎的楊致遠身上還看到了當年的自己,他的第一個公司同樣是以學生的身份創立的,憑著熱情和信念一直堅持,最後走向了世界。

軟銀上市開始“跑馬圈地”,孫正義為自己爭得“互聯網大帝”皇冠

正是自己有了這樣的經歷,所以他對夢想的投資一點都不會吝嗇,這是孫正義最大的智慧,但孫正義說那是“幸運”。

1996年雅虎上市時股價最高時飆升至43美元,最終以33美元收盤,雅虎市場價值達到8.5億美元。

2001年,雅虎的股價一度達到250美元,如果按照孫正義當時的投資來看,他擁有了100倍收益。

三、繼續“圈地運動”,拿到互聯網經濟的最大份額


“不管這個行業有多小,只要做到第一,我就能滿意。在某個小鎮成為第一,在某個業務領域成為第一。很小的人群,很小的領域,這個都不要緊。你只要成為第一,客戶就需要你,某一天你會成為一個大的領域的第一。”

軟銀孫正義在“這個星球上從互聯網經濟中拿到最大份額”,這些份額並不是通過鯨吞某家大企業實現的,而是通過日積月累實現。

孫正義的投資不僅是通過風險投資來獲得財富,錢一向不是他最終的目的,用他的話說:“不是因為我們有錢,所以我們才成立企業,而是因為‘我想做什麼’。”因此他的投資往往更有戰略性。

他的一般做法是以長期持有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股票作為戰略投資,比如阿里巴巴上市後,他並沒有著急退出以規避風險,而是繼續長期持有阿里巴巴的大部分股票。

避險對於孫正義來說,更像是這種長期持有戰略中的一部分,雅虎上市後,孫正義曾經出讓5%的股權,套現4.5億規避風險,但軟銀依然是雅虎的最大股東,即便後來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孫正義給了馬雲市值3.5億美元的股權,他依然是最大股東之一,這種投資方式讓孫正義比其他風投得到了更多的利潤。

2000年,他的名字一度列在日富榜首,那個時候他擁有互聯網企業達300家,身家超過700億美元。賺到更多的錢並不意味著孫正義是“常勝將軍”。

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孫正義的資產損失達到98%。

2003——2004年,孫正義在寬帶業務上遇到阻礙,面臨鉅額虧損,不得不轉讓一部分雅虎的股權以保證公司的現金流。

能熬過冬天,情況就能變好,能在產業最低谷的時候仍然堅定不移地堅持理想的人並不多,孫正義正是這樣的人。

軟銀上市開始“跑馬圈地”,孫正義為自己爭得“互聯網大帝”皇冠

1996年4月,孫正義和雅虎合資在日本成立了雅虎日本,軟銀佔有51%的股權。這個網站現在已經成為日本最受歡迎的門戶網站。

1995年以後30年間,孫正義成為全球各大互聯網的真正“掌門人”。

早先,他在美國進行一輪投資,但是谷歌、微軟早已經憑藉“地主”優勢抓住了美國互聯網的先機,二者的觸角甚至已經伸到歐洲大陸。

軟銀必須在“未來”尋找出路,而孫正義認為,互聯網的未來在亞洲,因此他將自己的重心轉向了以中國為中心的亞洲市場。

他從投資雅虎,E*Trade和其他互聯網公司開始,逐步登頂日本企業界,並且成為雅虎美國、ZDNet、GeoCities和雅虎日本的最大股東;進入中國後,他點中UT斯達康、阿里巴巴、新浪、網易、攜程、分眾傳媒、噹噹、千橡集團等,為自己爭得了“互聯網大帝”的皇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