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古代人的嫡庶观念真有电视剧演的那么严重吗?

猴格大人


古人的嫡庶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轻重不同 但重视时期的程度不比电视剧演的轻

在讨论嫡庶观念之前,必须明白古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用嫡庶观念来严格区分的。嫡庶观念来源于西周的宗法制——以明确的血缘方式明确继承制毒。简单说:除了天子、王、爵位(公伯子男等)具有世袭性质的官职或爵位。

嫡庶制度只和继承有关。

嫡庶观念在不同时期的情况

1、在商朝不存在嫡庶观念,商朝皇族是内婚制,所谓的儿子,不仅仅是指亲生儿子,侄子、外甥都包括在内;

2、西周在宗法制中确立了嫡庶观念,虽然严格,但也只是用在继承问题上,庶子只是失去继承权,地位也不低;

3、西周晚期开始、春秋时期兴盛的庶子夺取嫡子的继承权,非常普遍,观念上恢复到商朝时尚贤尚才的观念;

4、战国时期,和戎夷杂居的秦国,基本上不存在嫡庶观念;东方的魏、齐等中原地区依然坚守嫡庶观念;

5、秦汉时期,早期嫡庶观念并不强——刘邦就想立爱子刘如意为太子、汉文帝能够即位也因此,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固守嫡庶思想渐渐在和平时期成为主导,并成为主流;

6、五胡乱华和南北朝时期,在嫡庶观念上的表现是:北方胡人以能力为标准,南方汉人继续坚持嫡庶观念;

7、在隋唐时期,随着突厥等游牧思想,加上胡人和寒族崛起的潮流,嫡庶观念根本就难以成为主流思想,一直到五代时期都如此;

8、北宋建立后,以文制武,忠君、服从思想成为核心,嫡庶观念非常严格,但庶子还是有出头之日,直到明清。

以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为例来说

1、嫡庶观念以儿子、孙子等男性继承人为主,女儿、孙女等不具备继承权的女性嫡庶观念并不严格;

原因很简单——无论嫡女、庶女,都是父辈拿来建立政治联盟的工具,嫡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们所嫁的夫家。

最多是嫡女嫁给世家官宦,庶女嫁给没有什么背景的新晋潜力股。

世家官宦是惯例,真正有潜力的才是潜力股——因此嫁嫡女、庶女,在于对那方的重视程度。

即:以所嫁的男人作为重要性标准,不是以女儿作为重要性标准。

举个例子:科举中举的进士,就是官宦进行政治结盟的对象。如果真的重视,即便对方是毫无背景的进士,即便是嫡女一样嫁——因为潜力股比起明星股更有吸引力。

2、唐宋时期流行的是先娶妾后娶妻,并非我们所熟知的明清时期先娶妻后娶妾。

韩愈、苏东坡等等唐宋名人都是如此。原因很简单:在韩愈、苏东坡等人中举之前,一名不直,想要娶一个有地位、出身大家的妻子,是不可能的;韩愈、苏东坡等只有在中举之后,或者在仕途崭露头角时,才考虑娶妻——娶一个对自己日后仕途、事业有帮助的妻子。

妾,只是唐宋人在自己展露才能、显示能力之前,出于繁衍后代而娶的。

即:妻是为了仕途如虎添翼,妾是生育工具。

因此,在唐宋时期的文人,如苏东坡等,都有将自己宠爱的妾送给好朋友的惯例。

明清时期先娶妻后娶妾制度,是保守固执的理学思想和满蒙妾室地位较高两个原因相融合的。

剧中只有顾二叔先娶妾后娶妻是对的。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可以这么说,其实如今的影视作品对于古时候的嫡庶尊卑观念已经很大程度进行淡化了。历史上真正的嫡庶制度,要比如今通过影视剧所展现的更加严格苛刻。“侧室扶正”“母凭子贵”极其罕见。即便是进入封建王朝后期的明清两朝,嫡庶观也开始逐渐淡化,仍旧比如今影视剧里表现得严重。

古代嫡庶观念究竟多严苛呢?

  • 第一,嫡尊庶卑严格区分,地位与继承权顺序绝不能乱;
  • 第二,嫡可废不可降,庶想扶正难比登天。


古代施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所以为了保证家族爵位、财产等顺利继承,以宗法制为根基的嫡长子继承制诞生,而嫡庶制度也伴随产生。简单来说,正妻与正妻的子嗣为嫡,侧室与侧室的子嗣为庶。

在嫡长子继承制中有基本的规制——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选择继承人要选生母最高贵的,嫡子若在庶子一般就没有机会;而同是嫡子那就选最年长的。总而言之,即便嫡子年幼甚至无能,但只要是嫡子就有绝对优先的继承权。


其实直到唐朝,庶子才拥有了财产继承权,但仍旧不能承袭爵位。而魏晋时代,庶子则完全没有继承权,在家族中被视作奴仆对待,士大夫阶层甚至不会让庶子进入宗族族谱。

商纣王帝辛与其兄长微子启都是同母所生,只是因为其母生微子启的时候是姬妾,成为王后之后才生育帝辛,所以帝辛为嫡,而微子启为庶。

通常影视作品中有一种情景很常见,就是妾室得宠欺压正室,甚至将妾室扶正。然而这种情况在历史上相当少见,而且是难比登天。

比如清末的袁世凯,因其母是妾室,死后被其正房所生的兄长拒绝葬入家族坟地,当时的袁世凯已经是直隶总督,仍旧无能为力。


古代所谓“娶妻纳妾”,就是说妻子需要三书六礼明媒正娶,而妾如同奴婢只需要纳也就是购买而已,两者地位差别可见一斑。同时,正妻可以废黜休弃但不得降为妾,而妾也不能轻易扶正。即便正妻被废或者离世,家主也会另娶一位正妻而不是扶正侧室。很长时间里,士大夫阶层与官吏如果扶正侧室会被惩处。

唐朝对于妻妾地位待遇颠倒还有对应的罪名叫做“妻妾失序”,所谓母凭子贵、侧室扶正是不可能的。明清之后嫡庶观念淡化,但妾室想扶正依旧困难。像是明清藩属的李朝实行“从母法”,子嗣跟随其母阶层,庶子不能参加科举,庶女将来也只能做妾室甚至妓生与奴婢,即便其父亲是贵族也不能更改。

澹奕认为,嫡庶有别严格区分是古代宗法制奉行的必然,只有比想象中更加严格而没有宽松,封建王朝若乱了嫡庶尊卑,那么宗法制就难以为继,所以也就注定了侧室、庶出们的悲哀。


澹奕


妻妾成群那是有钱人和贵族的做法,中国自古重男轻女,男多女少是常态,有钱人妻妾多了,必然导致平民更多光棍汉。

周朝时周王和诸侯有多位妻妾。正妻一位,每位正妻又来亲友团(一般是亲妹妹或堂妹)三位,称滕妾,滕妾的地位低于妻但是高于妾。士大夫也能娶妾但是数量少。后面的朝代,贵族妻妾的数量跟其爵位和官职挂钩的,官小了或没当官的只能娶一位或两个妾。当然很多姬妾是没有名份的,称外室,跟如今的二奶三奶差不多。没有名份的姬妾地位小于妾,因为妻和妾都是经过手续和仪式迎娶的。


用户104713436689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瞅着这题目,俺就想说麻烦您把那吗字给去了,这就得了。电视剧演的算个啥也,现实中只有更严更重的,这叫不提不知道,一提吓一跳。

嫡子和庶子的区分其实从根子上讲,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的一个衍化。

在解决问题之前,咱先简单的提一鼻子啥是嫡长子继承制?

这么说老爷子拼死拼活的打下了老大一片的基业,到了这气都快捯不匀了,这就想把自己个家业留给后代,让儿子,孙子把这份家业发扬光大。

得咧!老爷子也不费那劲了,一家伙就把家业全留给大老婆的大儿子,其他儿子连个搓澡剩下的泥巴都没留一撮。

这就叫嫡长子继承制,当然当爹的心疼其他儿子,给其他儿子留个三瓜两枣的,但相对于庞大的家业,这三瓜两枣跟块鼻屎差不了多少。

所以正妻的大儿子继承家业,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公不公平

说道这里,估计就有人要说了:“这也太不地道了吧,其他的儿子就不是儿子了吗?这不公平!”

啥叫公平?三大小子,把家业分成三份?十个大小子,就把家业分成十份?这就公平了?

这压根就不是公平不公平的事,古人老早就明白,只有五个手指头攥紧了才是拳头,打出去才具有威慑力。五根手指头散开抡圆了,只能扇耳光,羞辱可以,威慑力还是算了。

西边那国家搁过去有个庞大的帝国罗马帝国,就是因为老爷子心疼俩孩子,一家伙把个庞大的帝国分成了东西俩个罗马,结果呢?没多久这不就完了,所以这么干的都是扯淡中的战斗机——傻帽。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嫡长子继承制压根就是个错的,应该是立贤才对!”

俺就呵呵了,这事咱老祖宗都讨论过,论证了几千年了,他们能不明白吗?立贤是好啊,出来的继承人优秀。

但您想过一个问题没有,如果真要是立贤,这继承制就真成了养蛊一样了,把兄弟几个弄到一起,他们只会残杀在一起,决出最狠的那一个。贤吗?不一定,但狠却是一定的。

所以您这是在提倡兄弟相残啊!这事那个给人当爹当老祖宗的都不愿意看到。

为嘛是嫡长子继承制呢

说道这里,估计又有人要说了:“拉倒吧,嫡长子继承制,他们就不互相祸祸了,也没见他们有多团结!”

说这话就没见识了。咱一般情况下,正妻是啥?那都是娘家是个同样庞大的家族。

搁过去,咱讲究门当户对,人家娶你姑娘当大老婆,那都是瞅你的家底和人家的家底差不离,这才会有的事,

正妻有娘家人给看着,你这当妾的娘家人下场走一个溜溜。所以正妻生的娃,那是有人罩着的,动一个试试,后果自负。

话说这正妻生的娃他也不止一个,所以父亲就给定了,就年龄最大的那个,为嘛这么干呢?

年龄大的,思想毕竟成熟,摆脱娘家人的控制,所以嫡长子继承制这就既要你罩着,也不让你控制。

所以搁过去嫡长子继承制大行其道,不是没有道理的。您就算是想要下个黑手啥的,那手段就得高明了,这嫡长子能躲过一茬又一茬的攻击长大。多多少少自己不会太蠢,或者身边有着一群高明的人。

说不好听的,立这么一个靶子,吸引火力,避免大规模的为了那些个利益,而发生看不下去的流血事件。

所以嫡长子继承制从官方上就在极力维护这事,那么到了民间,这就成了约定俗成的事。

到了衙门口说事,他都会拿这嫡长子继承制和你掰扯,毕竟这关乎皇帝的正统性。

要不当年朱棣造反成功,非要拉着马皇后当自己个妈,这是有原因的。

所以衙门口他就拿这当条例的使唤。

除非这当老子的在还没死的时候,给你这庶子留点东西,衙门口还保护,但偏开这一茬,您没理。

搁过去,那些个有爵位的官宦世家,这爵位都是留给嫡长子的,至于其他的儿子,洗洗睡吧,压根就没你啥事,长大了有能力自己整一个,没能力的,啃老吧。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那如果嫡长子整个就是个傻子,那咋办啊?”

凉拌呗!还能咋办!又不是没有过,傻子皇帝司马衷走一个,就那个何不食肉糜的货。

其实从这事,咱也能瞅出来嫡长子继承制在咱大华夏地头上的强大。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古代人的嫡庶观念比电视剧演的还要严重,尤其古代的世家大族和皇室


我相信8279


事实上,古代人的嫡庶观念,远远比电视剧里表现出来的严重的多。还是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听老年人说,解放的时候,我们那里镇压一个地主。镇压那天,他的七个老婆,在现场哭作一团,有一个细节,表明嫡庶等级差别很大。

现场人山人海,相关人员把他的七个老婆安排在阶梯上,让她们远远观看。乱哄哄的场景,小老婆们仍然没忘记等级差别,她们把大老婆安排在最好的位置。

现在的电视剧,为了剧情,把古代的很多规矩,已经歪曲了。举个例子《甄嬛传》皇后和皇帝的几个妃子,勾心斗角、明争暗斗。

在古代是不合情理的,皇后是后宫之主,在后宫,她有生杀予夺的权利,下面的嫔妃,宫女,巴结她还来不及呢,哪敢不尊重她!

最搞笑是《甄嬛传》的皇帝,被后宫搞得焦头烂额,这更不可能,在古代,男尊女卑,在家庭中,男的再懦弱,也是一家之主,更何况是皇帝。

所以说,现在的电视剧,把小朋友带歪了,很多东西,在古代是不可能的,不要相信,要看就看正剧。


蜀中梁哥哥


好吧,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来试着回答一下吧。

先说结论:古代人的嫡庶观念要比电视剧里演得更严重。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1、什么是嫡庶?

所谓的嫡庶有两种意思,第一是指嫡子与庶子。《列子·力命》:“ 齐 公族多宠,嫡庶并行。” 张湛注:“ 齐僖公 母弟 夷仲年 生 公孙无知 , 僖公 爱之,令礼秩同於太子也。”《后汉书·百官志三》:“宗正,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序录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明史·杨涟传》:“今海内清晏,内无嫡庶之嫌。”

第二是指正妻与妾。 宋 王明清 《春娘传》:“我在风尘中常退步,况今日有云泥之隔,嫡庶之异。” 清 李渔《奈何天·闹封》:“况且我那位主人,又不是会整纲常,能分嫡庶弹压得妇人倒的。” 清 袁枚 《续新齐谐·李生遇狐》:“况吾家小叔已定婚某室,他日入门,谁为嫡庶?”

实际上嫡庶是中国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但各个妻子之间的地位不平等,这种差别就是嫡庶之分。嫡是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嫡庶的差别在唐宋以前比较重要,经元明清而逐代减弱。

中国一夫多妻最初只流行于贵族阶层,平民多为一夫一妻,称“匹夫匹妇”。

正常情况下一夫多妻的家庭里面,一个男子只能有一位正妻,称为嫡妻,(宋代之前只有贾充等数人因特殊情况得到皇帝许可而有地位相等的左右夫人)。正妻与丈夫地位平等,在服制,车制等礼仪制度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比如皇后的袆衣和皇帝的十二章衣,其裨、纽、约、佩、绶等配件便是完全相同的。在宋元之前多数朝代,无特殊许可而有两位正妻的行为,会被处以一年以上徒刑和相应的杖刑处分,并被强制离婚,但后世渐趋宽松,明清时期有不少男性都有平妻。

正妻是指男子娶的妻子,一般需要娶背景相当的女子,娶亲之时,通过婚书写明双方家庭门第、嫡庶、年龄等资料。于某些朝代例如唐代,如果弄虚作假,娶到不相称的女子,无论女方地位高于还是低于男方,这段婚姻通常都会被强制解除,且追究作假一方的法律责任。娶妻的仪式非常隆重,周代周天子娶妻前后历时一年多,诸侯则超过半年。后世娶妻仪式虽然简化,但仍包括聘书、礼书、迎书等三样文件(三书),经过纳采、问名、纳吉(又称过文定)、纳征、请期(又称乞日)和亲迎(或迎亲)六个步骤(六礼)。有时男子还须亲自射雁以供奠雁仪式之用,有些朝代男子需准备诗歌做催妆诗之用。正妻不能降为妾,通常只在犯七出的情况下才能被休弃,而有些朝代还规定,即使犯七出,但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任何一条的,也不能休出(三不去):第一,经历或主持了公公或者婆婆的丧礼;第二,娶时男方地位不高,后来富贵的,也即是所谓的不去“糟糠之妻”;第三,妻子的家族散亡,假如妻子被休则无家可归。

庶妻是指除正妻以外的其他配偶就是庶妻,但通常称作姬妾,按地位从高到低有媵(正妻的同族陪嫁女子)、妾的区别,另外亦会有一些没有经过正式婚姻仪式的女性,多为婢女或妓女等贱民女子,近似现代的情妇,有时也被称为妾,或称侍妾。媵在周代盛行,周代贵族女子出嫁,需要同族姐妹或姑侄陪嫁,称为媵,后世鲜见。妾一般是男子娶地位低于自己的女子,不经过三书六礼,而以较简单的仪式纳为配偶,称为纳妾,经过正式仪式所纳的妾又称为侧室。妾可以买卖,但妻子不行。宋元以前,妾不能为妻,否则男方可能被处以一年半的徒刑。宋元起有男子在正妻去世或休弃之后把妾立为正妻,需要经过一重仪式,称为扶正。明清时代,嫡庶区分不再森严,把妾扶正的情况更普遍,也有男子买卖妻子的情况出现。

当然,还有通房丫头、婢女等,地位就更低了,比如《红楼梦》里面的平儿,是贾琏的通房丫头,地位低于妾,但高于婢女,而袭人则就是婢女,即使她跟贾宝玉上过床了,也没有被正式提拔为通房丫头,更不用说是妾了。

2、嫡庶的观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在上古时期,是没有嫡庶的概念的,人人平等。后来到了夏、商时期,有了高低贵贱之分,但是还没有产生嫡庶的问题。比如商朝的时候,采用的是兄终弟及制,也就是说,只要是前任国君的儿子,都有机会当国君。但是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都是前任国君的儿子,凭什么你当国君,我不能当。凭什么你先当,我后当。于是,兄弟之间产生了血腥的厮杀,对于王朝内部来说的话,是非常不稳定的。所以,到了周朝,吸取了前代的经验教训,开始发生了改变,建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能够继承天子位置的,只能是嫡长子,什么是嫡长子?嫡就是嫡子,必须是正妻的儿子,长就是长子,还得是正妻的大儿子,从血统和出生顺序上规定了只有这一个人可以继承天子的位置,其他人就别想了。那其他的儿子能干什么呀?可以分封为诸侯,在诸侯国里面,他们就是长房,就可以一代代传下去。以此类推。

3、嫡庶制度的发展。

嫡庶制度的产生有利于王朝内部的统治,但是血腥的厮杀有没有减少呢?一点都没有,最著名的,杨勇和杨广,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标准的嫡子之间的厮杀。但是这种观念毕竟十分的深入人心,所以在社会上的所有人都有意或者无意地遵守着这个观念。还要说到《红楼梦》,里面贾环是庶出,贾宝玉是正出,他两之间的地位差距之大,恐怕每个读过的人都知道吧。另外《家》、《春》、《秋》里面也有类似的表现,《雷雨》里面也有,很值得一看。


老庄说故事


方圆论坛观点

中国的嫡庶观念是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而慢慢减弱的。事实上最初时期古人的嫡庶观念比电视演的更加的强烈。中国最早的社会体系并不是家天下,而是禅让制度,通过禅让来挑选继任者。后来启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夏朝。从此禅让制度结束,开始了世袭制度,也就是我们是的家天下。而嫡庶观念是伴随着家天下所诞生的选储观念。嫡庶之分最早出现在商朝,后经过周朝整理完善才形成了流传千年的嫡庶之分的阶级差异。


既然出现了嫡庶之分,那么肯定就会区别谁是嫡谁是庶。现在很多认为古代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度”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在古代妻子只有一位,所以说古代实际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在妻妾当中只有正妻生下的孩子才是嫡亲。而其他妾生下来的孩子都是庶出。就好像我们都知道的东汉末年军阀袁绍和袁术一样。很多人都认为袁绍比袁术有能力而且年纪还大,所以袁绍的家族地位一定比袁术高。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袁术的家族地位要比袁绍高很多。因为袁术是袁家长子嫡孙,而袁绍则是小妾生的庶出孩子。这也是为什么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际袁术本身没什么本事,但初期时袁术的势力却是最强的。就是因为有了袁家的帮助。而袁绍相比则要黯淡很多。嫡庶之间的地位显而易见。


根据《周礼》规定。家族之中嫡长子具有合法的家族继承权利。也就是说嫡庶之间优先选择嫡系为继承人。在嫡系继承人中优先选择年长者。有次可以看出为什么唐高祖李渊不愿意立李世民为太子。李渊拼着老脸不要毁诺也没有把太子之位交给李世民。而是交给了长子李建成。主要就是因为周礼的缘故。而且李渊也能看到隋文帝杨坚废除了嫡长子杨勇而立了杨广为太子。最终导致隋朝覆灭。这也是李渊坚持不立李世民的重要原因之一。

嫡庶观念诞生之后秦,汉,唐,宋都是《周礼》的坚决拥护者。在以上这几个时代嫡系在家族中可以获得最好的资源。而庶出的孩子地位很低。一般也就你家里的仆人高一点。说白了就是不把庶出子弟当人看。除非他们非常优秀,优秀到足以盖过嫡系子弟的光芒。否则庶出子弟一辈子也没什么翻身的机会。而到了明朝和清朝时期虽然也依旧遵循着《周礼》。但是在家族嫡庶区别这块并没有先前的那么苛刻了。而且明清时期皇家之中不论是嫡出还是庶出也都是具备争夺皇位的权利。尤其是清朝,他们选择继承人更多是看每个皇子的个人能力来挑选继承人。而不是比谁出生的早。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方圆论坛


一句话就概括了,人们常说嫡亲子女,嫡亲血脉,说得就是正房正妻所出的孩子!!


灵魂寶唄


古代流行一句话很毒的骂人话“小老婆生的”,这句话很大的杀伤力。

老北京有个骂人词“你丫的”,现在好多人都不知道原本意思了,这话就是“你是丫鬟生的”,简化为“你丫的”,通房丫鬟不就是小老婆嘛!

皇家的嫡妻那就是皇后,古代富贵人家只有嫡妻正室,才资格叫“妻”,剩下的只能叫“妾”,俗称小老婆。

嫡妻的子女就是嫡子、嫡女,其他女人生的统统是“庶出”。想一想“小老婆生的”都能成骂人话,可见嫡庶差别相当大。

古代嫡长子继承,那就是金科玉律。皇家是嫡长子继承皇位,官员是嫡长子继承爵位,富贵人家嫡长子继承家业。

平民百姓呢?就别闹了,草民一个,蝼蚁一般,连三妻四妾的资格都没有,还分什么嫡庶。

三国时代的袁术、袁绍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袁绍虽然是兄长,但是因为他母亲是个婢女,作为“庶子”的袁绍在袁家地位很低,甚至直接送给伯父袁成续香火去了。

袁家的势力范围汝南、淮南这些地盘,袁术啥也不用干,躺着就统统就继承了。而袁绍只能拿着“四世三公”的虎皮,出去抢地盘。即使后来袁绍发达了,袁术仍然看不起他,张口闭口就称袁绍为“吾家奴”。

东晋著名傻子皇帝司马衰,就因为是嫡长子,明知道“不堪大统”也能继承皇位。

袁世凯的生母就是小妾,1901年去世时,袁世凯已经是一品大员直隶总督,而袁母也被赐正一品诰命夫人。可正房嫡室的袁世敦就以“嫡庶之分”,小妾不能葬入祖坟刁难。封疆大吏袁世凯磕头哀求也没用,气的袁世凯再也没回过项城老家。

这里说一下,皇家的皇后死了或者下台了,妃子们还有机会上位。官宦和富贵人们的正房太太没了,小妾是永远没资格扶正的,下一任的正房太太只能另娶“续弦”。

“嫡庶之分”是古代纲常伦理中最严格的一部分,影视中的“宠妾灭妻、妻妾争斗”,反而把嫡庶观念淡化了许多。

实际情况是,小妾基本上就是比奴婢的待遇稍高点。正妻不虐待小妾就烧高香了,小妾能够挑战正妻的可能性很小。

红楼梦里,“嫡庶之分”就体现得很突出。正妻王夫人和小妾赵姨娘,嫡子贾宝玉和庶子贾环,待遇和地位简直天上地下。王夫人、贾宝玉那就是众星捧月;赵姨娘和贾环,就连小辈和奴才都能给摔脸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