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你的建议再好,也不要高高在上的教育和批评别人”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再好的建议也要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环境说给别人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会起到相反的结果,还会增加双方的矛盾,沟通是有技巧的,也和人的所处的位置有关系。

那为什么再好的建议,也不要高高在上的教育和批评人的?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自尊心的提高,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在90后和00后的成长中,尊重尤为重要。不尊重别人,再好的建议也会被抛之脑后。

中国有句固话叫忠言逆耳利于行,话虽这么说,如果有更好的表达方式,为什么要让利于行的好话,变得逆耳呢。完全可以用其他方式处理问题,通过讲故事方式能更好的让人接受。

如果你是一个人微言轻,切忌教育别人。位高权重之人,教育别人就容易的多。


桔皮


对!佛渡有缘人。

孔子教学讲究因材施教。根椐学生的不同,对症下药。

提建议的目的,是想让人听进去。再好的建议,人家听不进,一切都是浪费表情。

兼听则明,反听则聪。良药虽然利于病,但是毕竟苦口;忠言虽然利于行,但是毕竟逆耳。逆耳的话谁都不愿听,连孔圣人到了六十才耳顺,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公认的圣君李世民尚受不了魏征,忍不住想杀了这个乡巴佬。我们应该反省。

所以进言时,都要事先掌握受言者能承受的度,把握好分寸。免得一番好意,最后落得连朋友都没得做!


犬儿嘟嘟


这句话说得很对。中国有句老话“人穷休入众,位卑莫劝人”。同样的建议,不同身份的人说出来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在你的地位和别人相同或者比别人低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去劝别人,尤其是你和对方还关系还没有那么熟悉的时候。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完全理性地看待自己,先入为主是很多人的思维定势,在我们听建议时也是这样。如果你再用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很容易让人以为你在鄙视他,进而会产生很强的抵触心理。

我们和接受建议的人换位思考一下,同样的一句话,你的同事说出来和你尊重的领导说出来,你的接受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是吧?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甚至包括和自己的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提建议时一定要考虑到交流时的方式和方法,否则,如果采用了高高在上的方式,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头硬的二狗子


平时看到他的时候,也跟他打招呼,要做到好坏心里分.不要把厌恶的情绪挂在你的脸上.只不过在与这样的人尽量少共事就可以了. 与这样的人一起做事,要格外小心,自己留个心眼,要学会保护自己.如果这样的人要给你找麻烦的话,你就要拿出你自己的立场,观点,维护自己的利益.他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该反驳的反驳他.拿出自己的态度,观点.他也不敢把你怎么样的.


Andy温迪


“你的建议再好,也不要高高在上的教育和批评别人”你怎么看?

你们可以从生活中发现,总会碰到那么一两个极爱指点别人的朋友或者亲戚。实际越是指点别人,越是过得失败。

不要觉得碰到了这样的人,就是遇到了一个免费的专家,他们滔滔不绝地讲,往往只是一个失败者的滑稽表演。

喜欢批评别人,他ta们会在见面的时候吐槽你的种种行为,然后以一副专家的姿态来指点你应该如何去做,总让自己站在制高点,而且ta们会常常强调自己在某一方面很有经验,会和你说:你不懂,所以凡事都是ta说的对,实际自己过得并不好。

当然不是说ta说的总是错,偶尔也会对一两次。但是ta所输出的情绪必然是没有正能量的。

我们遇到的生活坎坷已经够多了,何必还要再背负另一个人的负面情绪?

没有任何一个人喜欢在交往中不停的被指点,被批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处境,不同的需求,如果你真心想给别人出意见,一定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深思熟虑,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信口开河。

我觉得对于这些人我们应该也是一种警示,不要妄图指点别人的人生。

当你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对别人评头论足时,也会被自己的思维所封闭起来,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也无法做出改变,最后只会在自己的世界里越过越差,拥有更多的失败经验。

建议:没有上帝的全视角,就不要对别人指手画脚过好自己的人生。





蟹小鱼


一个人就是一个星球,在与他/她没有做到联通之前,最好不要乱提建议!有两个寓言故事讲给您听听:有一只鸟儿长的非常漂亮,羽毛鲜艳,姿态优美,气质高贵。唯有一点,似乎每天捕食辛苦一点。一天,它遇到一个国王,国王心想,这鸟儿还要自己捕食,实在不该,以它美丽和高贵,就应当衣食无忧,于是国王命人把它关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处所,给予它最美味营养的佳肴,可是不久这只鸟儿却死了!

还有在古代,有一个得道高人,神通广大,玉帝知道了。派人来凡间找他,说你这么神通,上天去帮玉皇大帝吧,可以毫不费力位列仙班,何其美哉!这不是多少修道之人梦寐以求的么?没想到这位高人断然拒绝了,说我还是愿意做一只乌龟,拖着尾巴在稀泥塘中厮混!说罢化作一只乌龟,慢慢走进泥塘。

这两则寓言还都真是巧,都碰上了大王。只有大王给出的“建议”才够好,且能实现,可也只有大王才是不自觉地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结局两个大王都失败了!

所以我们要想给谁什么建议时,一定要注意自己是不是在自以为是?态度是否高高在上!


分享KL


他人征询我们的意见或建议,也许是为了听到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也许是醍醐灌顶的豁然开朗,不是为了寻求人生导师。不能强行改变他人思想,每个人的决策没有对错,只是立场不同的看法不一。即便是老师,也会允许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路。所以他人询问一件事情的意见,我们不要试图改变一个人的看法,既然他人愿意倾听,我们说出自己的见解就好,最终的问题的决定权不在我们手中。


辉之兰心


认同你的看法,一个人的建议再好也不要高高在上的教育和批评别人。

任何一个人都不喜欢别人的高高在上或者盛气凌人,目空一切,唯我独尊和被别人批评和责怪。这是人的本能反应。出生半岁的婴儿就能看得懂别人的脸色,大人如果不给他好脸色或者批评他他就会以哭。更何况是大人呢!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都愿意平等相处,当被别人鄙视和不被尊重时心里就会萌生一种不满。即使接受别人的帮助时也不希望是被批评和教育。


木和草


大家都知道,别人的谈吐说话方式,会影响到你对这个人的看到感受。所以说话的技巧对于人际交往是很重要的。

少说威胁型的话语,比如”如果......我就“,威胁的话往往会引起逆反心理,给别人不好的印象。少给别人贴标签,不要说”你怎么老是这样“的话。会让别人委屈或者是愤怒不要用指令性的话语,这种高高在上的说话语气谁都受不了,要多站在别人的方面想想。和别人说话时不要敷衍,每个人都希望被认真对待。少用质问型的话,换成征询的口吻更容易让人接受。

说话不耐烦的语气也会让听者很受伤,沟通是双向的,如果别人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却被冷冰冰的对待。估计以后都不想和你说话了。


小巧一家


特别赞同这句话,即使你的建议自认为对我特别有效,但是非要趾高气昂地以批评和教育的方式让我信服,怕是很难让人接受。

每个人的生活和经验都不一样,也无法完全复制一模一样的人生。也许,某些建议对你来说有效,但是对于别人,或许会适得其反。

站在建议方

正常情况下,我们在提出建议,多半是出于为对方着想。当提出的建议得不到回复、认可时,我们会急躁,会用一种教育的方式去重复阐明自己的观点,试图以更快的方式让。对方接受。我们会全然忘记自己的一言一行,出现一些让人觉得极端的举动,或者说,有些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故意表现出高高在上。

有时,站在建议方的立场是自认为的帮助她。可是人这一生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生活,有没有一模一样的理解或是应对模式,如果一畏的打着为对方好的口号来教育批评他们,只会让对方反感。最终适得其反。

站在受建议方:

面对某些问题,我们能说王思聪的建议无效吗?不能,有钱人的建议,在很多人看来确实有效,但是这都是站在他们的立场、他们的角度上。毕竟我们没有他们那样的生活环境。

只能说,你的建议再好,我也不一定派得上用场。即使我吸纳了你的建议,有可能也不一定能达到你预想的效果。如果你非得认为,自己是在以最好的建议帮助我,这会让我觉得你是在对我进行一种道德绑架。当你给我提出你认为最好的建议,我未能如你所愿去实施,然后你高高在上对我施以教育和批评,这是不是也会造成某种道德谴责?

所以,无论是建议方,还是被建议方,最好以一种对方能理解的方式提出建议,即便是教育或是批评,也能做到适当的客观。如若不然,请不要高高在上的教育和批评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