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如果庞统不死,刘备会不会统一中原?

创造者放映


并不会。

刘备所属势力是三个势力集团内最弱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孙家有江东肥沃的土地和多年威望,底蕴根基扎实。曹操取信于夏侯家等各大亲族世家。而刘备从贫民崛起,一直处于缺兵少将的境地。

不仅如此,刘备前半部分的发展中大多处于寄人篱下的流亡中,从公孙述到刘表,又或者是陶家,其实一直缺少地盘。

另外,虽说刘皇叔懂得笼络人心,并不代表其他诸侯不会。相比起来刘备画出来的大饼,其他诸侯给的真金白银更有说服力。

也就是说受到人才的助力,其实刘备是小于等于别人。

在当时乱世,少人缺地,能够有蜀国这样的成就实际上也算是求仁得仁。并不是说庞统一人不死,史书就能改写一样。


牧清和


不要抢,我来说说,如果庞统不死,刘备会统一中原。

我这样说,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徐庶有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庞统号“凤雏”,天下知名,和“卧龙”诸葛亮齐名。这里有个误区,可能大家会认为“卧龙凤雏”,庞统的能力就应该在诸葛亮之后。

他的才能其实比“卧龙”诸葛亮高,这可以从他巧设连环计,用火攻破曹军,令周瑜和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胜出。自此才有了名传天下的赤壁之战。这里的诸葛亮,只是知道可以利用天气原因进行火攻,但能让曹操中连环计,全天下除了庞统绝无其他人。

其实,知道这个事情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给刘备引荐他们的徐庶,事实证明,最厉害的是他,可惜刘备没有能力留住他。



第二个原因,庞统的治理政事能力超强,当初诸葛亮写举荐信让他直接找刘备,打算委以重任。

但刘备以貌取人,基于还是诸葛亮介绍的,就只让他做了耒阳县令。

开始庞统天天出去溜达,回家吃饭喝酒睡觉,对县衙的事情一概不理。

张飞下来巡查,庞统当着张飞的面把积聚起来两个月的政事两个时辰就处理好了。



等诸葛亮回来告诉刘备,刘备才知道埋没人才。这里可以看出刘备没有曹操的心胸开阔,没有曹操的容人之量。如果是曹操,就不会以貌取人,而是以能力强弱来下定论。

庞统处理事情,比起诸葛亮的事必躬亲是不是要轻松很多?所以庞统不死,就没有诸葛亮的累死于五丈原。

第三个原因,庞统的内政处置能力更厉害,战略性部署比诸葛亮更长远和成熟。如果庞统还在,虽然他是从襄阳出来的,但领军人物已经是诸葛亮了,他就不会属于任何一个集团,也不会偏向于任何一个贵族势力,他只会一心一意的帮刘备取得天下。那他就能分化蜀国的凉州集团和荆州集团的力量,才能更加利于团结起来征战四方。



还有,如果刘备要取得天下,那么还要庞统和诸葛亮要团结,一致对外,方能得到天下。那么徐庶的预言就能成功,“卧龙凤雏”当真就名垂千古了,可惜啊!

“凤雏”庞统终陨落于“落凤坡”,只留下了“卧龙”诸葛亮孤身一人,穷毕生之力,终斗不过曹魏。


白云山水居


庞统不死能不能帮刘备一统不好说,他的死却实给蜀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庞统如果不死,诸葛亮也不用急着入蜀,有诸葛亮在,关羽至少不会死,可能就没有了让蜀国大伤元气的夷陵之战,刘备也不会落得白帝托孤。

蜀国又怎么会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如果关羽不死,荆州不丢,诸葛亮何必辛辛苦苦的六出祁山,他在隆中定下的可是荆州和蜀中夹攻魏国的局面就可以实行了。到那个时候天下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所以庞统的死导致诸葛亮的入川,其实就是为关羽荆州败亡乃至蜀国后边一系列事情埋下的隐患和导火索




呼市小宇


假设庞统不死——刘备能够更快平定益州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指出“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但是到了北伐前夕的“出师表”中,却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同样是益州,怎么在刘璋手上又是沃野千里又是民殷国富的,到了刘备手上,却疲惫不堪、危急存亡了呢?

那是因为战争对人力物力的破坏是巨大的,东汉桓帝时期人口有5000万,可是西晋统一之时,人口只有1600万,可见,经过东汉末年到三国的混战,中国人口锐减到原来的1/3,在庞统的谋划下,“所过辄克”,一直打到雒县,庞统身死以后,刘备命令诸葛亮等人入川,经过巴郡、雒城等战役,最终包围成都。就拿张飞打败巴郡太守严颜这一战来说,表面上是以张飞的胜利结束,实际上长远来看对刘备集团是重大损失。

张飞和严颜的战争,同时消耗了荆州和益州的兵力,实际上刘备原本是打算跳过巴郡,直取成都的,等夺取了成都,巴郡自然可以兵不血刃传檄而定,可惜庞统身死,打乱了刘备的战略部署,不得不调集诸葛亮来支援他。可是荆州与雒城距离千里之遥,刘备当时已经是孤军深入,如果诸葛亮要率兵支援刘备,必须自江陵西向武力夺取周围郡县,以武力夺取益州东部郡县,无论是刘备集团失败还是刘备集团胜利,对于益州来说都是属于内耗状态。

汉中之战,虽然刘备在正面战场打败曹操,夺取汉中,但是实际上曹操已经提前迁移了汉中人口,刘备是“得地失人”,而且汉中之战刘备集团其实打得非常艰难,甚至前期的作战是非常不顺利的,直到法正献策、黄忠阵斩夏侯渊,才反败为胜。汉中之战,是刘备集团“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结果,实际上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再加上夷陵之战,数万益州精锐全军覆没,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之前说益州民殷国富,北伐之时却已经是益州疲敝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庞统的意外身死。

假设庞统不死,不需要调遣诸葛亮入川,益州荆州的实力也不会损耗那么大,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还是比不上庞统的,如果庞统不死,刘备集团能够更快的平定益州,平定益州以后就有时间赶在曹操之前进攻张鲁,凭借张鲁的能力,肯定敌不过有庞统、法正两大顶级谋士。这样一来,无需与曹操进行“汉中之战”,就能够夺取汉中之地了。

假设庞统不死——诸葛亮能够继续留守荆州

因为庞统的身死,刘备不得不命令诸葛亮、赵云、张飞前来支援,这样一来,整个荆州只剩下关羽一个人留守,而高傲的关羽根本看不起江东孙氏,为今后孙权集团袭取荆州埋下伏笔。实际上吕蒙的白衣渡江之策并不算多高明,诸葛亮如果留守,是可以识破吕蒙的计策的,而且诸葛亮性格极其谨慎,一定会把荆州防线布置的固若金汤,吕蒙敢不敢偷袭都是问题。江陵城易守难攻,如果南郡太守糜芳不投降,实际上是可以坚持到关羽回援的。可是糜芳因为和关羽有矛盾,居然直接投降了吕蒙,如果诸葛亮在,糜芳是断然不敢投降的。假设庞统不死,诸葛亮能够继续留守荆州,荆州也不至于失守了,这样一来,隆中对从荆、州益州二路分兵的计划可以实施,蜀汉很有可能真的北伐成功的。

综述,假如庞统不死,蜀汉是可以一统天下的。





朝闻夕记


不会,历史是公平的绝不会因为一个人,而停止历史的脚步,历史是有人民群众决定的。

庞统久负盛名,与卧龙诸葛齐名,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所以大家可能觉得庞统的作用比较大,当然历史讲的也都是英雄史,没有英雄的历史,历史就显得枯燥乏味。但是英雄在整体的历史长河中,也会显得微不足道。

第一,庞统在整个三国中最大的贡献对于刘备来说,是帮刘备拿下了西川,让刘备从此不再漂泊,有了安身立命的场所。使得刘备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这也是庞统用了毕生所能达到的境界,如果一个人真有本事统一天下,那么我觉得他也不会死的那么快了。

第二,刘备于曹操相比更是微不足道,曹操的名气手腕,要远远超过刘备,准确来说更加具有帝王气息,拥有帝王的霸气,而反观刘备,似乎只能用人,而不具有什么帝王之气,准确来说,主子无能,累死三军也无用!

第三,要说不死,庞统不死,那么郭嘉也不死,赤壁战争,曹操不败,那么,刘备照样也不能统一中原!所以不允许假设。


陋室空堂


就算庞统活着,刘备依然很难统一中原。从始至终蜀汉一直是三国最弱的势力,哪怕刘备巅峰时刻拿下汉中进位汉中王依然很弱,否则孙权不会也不敢偷袭刘备拿下荆州。

后来刘备发动夺回荆州的大战,最终以失败告终。接下来我们说下庞统在蜀汉阵营的地位,仅以谋士的角度来考虑给刘备带来好处的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诸葛亮、庞统以及法正。诸葛亮制定了隆中对战略,庞统是刘备夺取西川前夕的重要谋士,后来刘备拿下西川,诸葛亮、法正才是重要谋士,后来夺取汉中出力最多的也是法正。

纵观刘备的发家史,庞统发光发热的机会并不多,或许他真的有本事,可很早就死了,不是《三国演义》死于落凤坡,而是在攻打雒县因为离得太近死于流矢。因为庞统在蜀汉的时间真的太短,某种程度上活着与否对蜀汉影响都不算大!






石说大史话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争霸,无论是曹操、孙权还是刘备,三人都有称霸天下的野心。汉朝实施的是分封制,这种分封制从周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到了汉朝时期仍然实施分封制,不过这样的制度有一种弊端,也是造成东汉末年乱世的一个原因。

分封制就是说由皇帝封诸侯,每一个诸侯都有属于自己的地盘。在自己的地盘中,诸侯有完整的行政体系以及军队,这样的情况下假如皇帝不能够压制诸侯,就会造成诸侯起义,春秋战国时期就属于这样的情况。

蜀汉的刘备是三人中最后一个建立诸侯国的。与曹操和孙权相比,刘备建立蜀汉的难度是最大的。刘备完全属于白手起家的典范,没有世家大族的支持,能够建立蜀汉绝非易事,相比于曹操和孙权来说,刘备有蜀汉的功绩,已经是很厉害了。

蜀汉建立时,刘备手中就已经拥有了很多人才。诸葛亮恐怕是刘备手下最为人熟悉的谋士,其次关羽和张飞都是刘备的武将,这样的刘备才能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建立蜀汉。现如今看来,刘备确有过人之处。

庞统是刘备帐下的重要谋士,庞统的重要性不亚于诸葛亮。在三国时期,庞统的地位与诸葛亮相媲美。历史上的庞统与诸葛亮是搭档,三国时期盛传,诸葛亮或者庞统,得一人可以得天下,幸运的是刘备都得到了。

那么刘备有机会一统天下吗?庞统在36岁的时候就战死沙场了,这样一来让刘备非常伤心,可以说刘备失去了一位重要的谋士。那么假如庞统不死,刘备能够一统天下吗?仍然不能,蜀汉的实力不允许,一人对蜀汉的影响有限。

《三国志》记载,庞统在西川之战中期战死,这时候的刘备将诸葛亮、赵云、张飞召集过来分兵攻击益州的郡县。这时候的庞统追随刘备向雒城进攻,结果在进攻的过程中,庞统战死。即使是在庞统战死之后,雒城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才攻下。

无论怎样布局,刘备都是将关羽一人防守荆州,这样一来荆州肯定是失守的。假如庞统没有战死,雒城拿下的时间会更快,但是这对大局的影响几乎是没有的。荆州才是重中之重,这对蜀汉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庞统活着会有一个好处,就是刘备在进攻其它城池的时候,会更快。诸葛亮、赵云和张飞等人将益州攻下,可是益州对于刘备来说,用处是有限的。在益州想要进攻任何一个城池,都几乎是不可能的。

直到曹操占领了汉中之后,刘备才开始绝对进攻汉中。在这之后,汉中之战爆发,此时庞统假如还在的话,刘备夺取汉中会轻松一些,同时曹操付出的代价会更多。不过庞统这时候已经不在了。无论怎么看,庞统在与不在,只是夺取汉中快慢的问题。

这样看来与三国的局势无关。汉中之战后,三国的局面已经形成,这时候无论是谁想要一统天下,都是非常难得了。三国的局面不是庞统一个人就可以扭转的。刘备直到去世的时候,手中的人才仍然有很多,比如说法正、诸葛亮、刘巴等人都不次于庞统。因此庞统一人的死对刘备影响有限。


舞动的心动


在三国之中,“卧龙凤雏,的一人便可安天下”。卧龙说诸葛亮,凤雏说庞统。他们两个都是世上少有的人才,但是人们对庞统的死感到非常遗憾。庞统的死是不可接受的,因为他是神人,但他是在指挥进攻成都的战斗中被射死的。虽然诸葛亮很有权势,但毕竟他也会生老病死。所以很多人认为,如果庞统不死,他可以与诸葛亮联手便能统一天下。如果按三国演义的设定,庞统不死那就真的大结局了。庞统这个人,谋略不输诸葛亮。张飞去看他的时候,半天处理完几个月的事务,说明在处理其他事务上的能力也非常强,我们姑且可以认为他治理内政也没问题。但事实上,即使庞统还活着,刘备也几乎没能统一全国。地盘,经济,人口等方面的指标都在魏、蜀、吴三国之末。他只能团结吴国,抵抗曹操,占领汉中,然后模仿刘邦的统一道路,但太难了。此外,而且天时地利人和也没有优势。仅仅依靠顶级谋士,仍然难以改变天命。首先,刘备北伐的时机很少。赤壁战役后,北伐曹操可能是唯一的机会。刘备越晚,就越被动。因为曹操的地盘比较大,经济比较强,蜀汉根本耗不起。所以不管是天时地利人和,蜀国都没有太大的优势。即使凤雏没死,刘备也不一定能打败曹操孙权一统三国!




小熊读历史


假如庞统能够活下来,那么历史也许会不同。

首先,庞统的才能和诸葛亮不分上下,庞统原来担任的是东吴的功曹,相当于军中参谋。其胆识和谋略在其短暂的出场中便足以窥见。赤壁之战中献连环锁船使得曹操大败;出上中下计策助刘备谋西川。

其次,如果庞统仍在,刘备采用隆中对制定的据荆益,结东吴,图中原的战略的话。此时荆州守军便有军师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三大虎将。诸葛亮的治理能力是不容置疑的,从其前期赤壁之战中的出谋划策、后期白帝托孤后的团结蜀国内部的各种举措便可见一斑。

而刘备等占据益州后,便又能广招益州人才。 此时益州有军师庞统,武将也将不止于黄忠、魏延等人。

让我们继续假设,若荆州有诸葛亮和关张赵等人坐镇,诸葛亮能以其外交之才结交东吴,以内政之才治理荆州,关张赵静能守城,动可伐地。无荆州之失,刘备图谋中原能兵分两路,同时若与东吴共谋魏国,魏国将面临三线作战。

但历史的长河奔流,理想和现实还是存在着差距。假如庞统不落,荆州可保,无伐吴之消耗,韬光养晦,起荆益之兵,天下之主为知也。     


涂鸦小精灵


刘备永远统一不了中原,因为他打着汉室宗亲的旗号,但是汉室国运自尽,这不是迷信的说法,因为这就是气数,要是真想统一早统一了,直接华容道吧曹操杀了完事,虽然解释是曹操未合身亡,但是这理由太牵强了,用曹操来牵制孙权跟其他诸侯,诸葛亮是沙雕啊?曹操死则主动权在刘备手里,曹操不死主动权永远也轮不到刘备!假设关羽杀了曹操,不但荆州一举夺回,连中原也夺回来了,其他地方还愁拿不回么。要知道关云长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是如果跟杀了曹操想比。而且大部分曹操那些有实力的都跟着去赤壁去,留守许都自己没有实力为曹操报仇,这时候刘备可是一乎百应,还夺什么四川,亲自镇守荆州,庞统自然来投,而且曹操死了,可守家,诸葛亮亲自出马,拜关羽为上将军,张飞左将军,刘备又右将军,打他直接统一中原了!顺手守的降将跟士兵去打那都够用,十年之内可统一所有地盘复姓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