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天王洪秀全,在占领南京后,为何11年没有出王府一步?

汉史趣闻


洪秀全11年没有离开王府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但是,洪秀全不离开王府,并不是说他不关注国事了,否则,他也不会把杨秀清给杀掉了。

洪秀全不出王府,主要是怕杨秀清猜疑。

大家都知道自从太平军占领南京之后,他们就开始有了明确的分工,洪秀全是天王,他仅仅是太平军精神方面的领袖。

实际上太平军的军政大权,都是掌握在杨秀清的手里。

对于杨秀清来说,他最大的威胁,并不是敌人,而是在自己头上的天王洪秀全, 尽管洪秀全没有实质性的权力,但是,他在太平军里的威望是很高的。

杨秀清对洪秀全有所忌惮,若是他发现洪秀全,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肯定就会对洪秀全下手的。

所以,洪秀全为了自保他只能选择沉迷于酒色之中,不让杨秀清怀疑自己。

处心积虑,抓住机会除掉杨秀清,然后夺过太平军的军政大权。

洪秀全的王府里,养了几千名女人,他整天和这些女人在一起。对于杨秀清来说,洪秀全只知道享乐,其他的都不管不顾了。

所以,看到这样自甘堕落的洪秀全,杨秀清也就放心了。

正是在杨秀清对洪秀全放松警惕的时候,他联合了韦昌辉一起搞了一场阴谋,然后把东王杨秀清给杀了。

杨秀清一死,太平军的军政大权再次落到了洪秀全的手里。

可是,杨秀清一死,太平军也走向了末路。

毕竟韦昌辉杀了杨秀清,石达开和韦昌辉闹矛盾,然后石达开又杀了韦昌辉。再加上洪秀全猜疑石达开,石达开只好选择和洪秀全分道扬镳。

杨秀清被杀之后,太平军开始走向末路,洪秀全忙于和清军作战,没有机会出王府。

杨秀清被杀,太平军开始被分裂,石达开带领十几万太平军出走。清军开始大举进攻南京,这时候的洪秀全只能想对策和清军作战。

但是,他们一直是被动挨打的一方,根本没有突围的可能。

最后太平军被打的连吃的都没有了,洪秀全带头吃野草,然后洪秀全可能是吃野草中毒死的。

所以,他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死在了自己的王府里。这就是种种缘由造成了他11年里没有出王府一步的原因。


不才讲史


准确点说,洪秀全从1853年3月进入天京到1864年6月死亡,历时11年3个月,却曾出过一次天王府。当时,洪秀全出宫坐着64人抬的大轿,前去看望生病的东王杨秀清。

天京攻破后,就连老对手曾国藩也感到奇怪:“洪逆深居简出,从无出令之事。”也就是说,洪秀全几乎没有出过天王府,而且也没有下过圣旨一类,确实给人极为奇怪的感觉。

据被俘的幼天王洪天贵福在供词中说:“我现年16岁,老天王是我父亲。我有88个母后,我是第二个母后赖氏所生。”

以此来看,洪秀全的后妃人数超过了历代帝王常讲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之数。

同时,又据《江南春梦笔记》记载:洪秀全的天王府里有爱娘、嬉娘、妙女、姣女等16个名位共208人,24个王妃名下又有姹女、元女等7个名位共960人,共1168人。

对此,多数人猜测,洪秀全进入天京后,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这才没有出府一步。此推论,虽然也有一定道理,但并一定就是主要因素。因为,正常人都不会这么干,有人认为他是明显的“精神分裂”者。

例如:无论是起义前的“奇怪呓语”,还是临死前的“疯言疯语”,都给人以非常怪异的感觉。而他的“精神分裂”则来源于一个诡异的“丁酉异梦”,对于此梦的真实性学界也给出了诸多的证据。

洪秀全,原名叫洪仁坤,家住广东花县官禄布村,家中有几亩薄田,日子也算过得去。1837年,他第三次报考秀才落榜,这时他已有30岁,并且考了17年,而他的同村伙伴却均已成家立业。

因此,给他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并且一病不起,长达40多天。病中,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龙一虎一鸡走进屋中,一华美大轿抬他到了一个光明美丽的地方,有无数男女迎接,下轿后有一老妇人引导其至河边洗净身子,在宫殿内被剖开身体,挖出心肝五脏,又被放进新的,伤口随即愈合,随后他被引见给一个金发皂袍的老人,老人授剑让他斩杀鬼魔,并给他一印绶和金黄色美果,洪秀全吃了美果以后力量大增,和一中年男子一起斩妖杀敌,还大骂孔子。”

此梦,史称“丁酉异梦”。同时,病中几次苏醒都会胡言乱语,不断重复着基督、耶稣、洪秀、洪全之类的话。醒来后,他的病不但好了,而且神采奕奕,随改名为洪秀全,并且开始钻研梁发写的《劝世良言》。

1843年,他说通过钻研《劝世良言》突然醒悟:“妖魔即偶像, 我这几本书实为上天赐于我,以证实我往时经验之真确者。如我徒得此书而无前时之病状,则断不敢信书中所言而反对世上之陋欲,然而若徒有前时之病而无此书,则又不能再次证实吾病中所见所历之为真确,亦不过视为病狂时狂想的结果而已。”

随后,洪秀全砸了孔子牌位,并赴桂传道,从而也证实了“丁酉异梦”的真实性。

对于此梦,瑞典传教士韩山文根据洪仁玕口述所作的《太平天国起义记》记载,他虽然认为其内容可能有部分失实,但也证明了“丁酉异梦”的内容基本属实。

同时,据美国浸礼会传教士罗孝全讲,洪秀全起义之前曾向他请教解梦。他认为,该梦可能是由于体力或心力受损所致,自己也莫名其妙。当一个人请求别人解梦时,绝对不会捏造一个“纯属虚构”的梦。进一步讲,如果该梦子虚乌有,而没有某种力量支撑的话,洪秀全也不会有如此勇敢的行为。(来源,魏万磊的《近五十年来有关洪秀全的心态史学研究综述》)

事后,学界许多人通过对这个梦的心理学分析,认为洪秀全可能有心理问题。也就是落榜引发的心理疾病综合症,严重刺激到了神经系统,这才会有一系列的反常举动。

就连他对儿子的教育,也给人异样的感觉。据记载,洪天贵福9岁之前,洪秀全基本上没有给儿子安排过老师,一直都是他的姐姐教习识字写字。而对于一些传统的书籍,洪秀全认为都是“妖书”,不准儿子去读,只许儿子读他所著的“天主教的书”,也就是《天父诗》,传言共40余本。如:《天父诗·二十八》“服事不虔诚,一该打。硬颈不听教,二该打……眼左望右望,九该打。讲话不悠然,十该打。”

1863年12月21日,天京外围要塞尽失,军中缺粮,忠王李秀成建议洪秀全“让城别走”。意为弃城而逃,但洪秀全没有同意。

1864年2月28日,由于天京城被清军围困,将士和城中百姓已无粮可食。为此,李秀成上奏询问洪秀全怎么办?洪秀全传话说:“合朝俱食甜露”。意为让全城军民啃食杂草充饥,而他同样也靠啃食杂草维生。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情加重,并一道匪夷所思的圣旨:“朕奉上帝圣旨、天兄耶稣圣旨下凡巡查,如今已功德圆满,也该回归天国,今特留下洪天贵福继续代朕巡守,尔等好自为之。”对于此圣旨,谁也看不懂。接着,洪秀全面含微笑就此病逝。

对于这些,正常人应该都做不出来。显然,“丁酉异梦”引发的“精神分裂”,或者“精神分裂”引发的“丁酉异梦”,这或许才是洪秀全11年没有出王府一步的真实原由吧。


祥子谈历史


洪秀全在天王府的11年中,并不只是在沉迷享乐,他一直在干着他认为对太平天国重要的事情。

洪天王的职责:主与军师

与历史上任何世俗政权不同,太平天国是一个建立在“拜上帝教”基础上的一个组织。

因此,宗教教义的建设与实际军事政治活动是同等重要的事情。

在太平天国的语境中:天王是主,即高高在上的宗教领袖;军师是操持军政的实际领袖。两者都具有宗教地位!

因此,洪秀全承担了两方面工作:

(1)、主的工作。作为宗教领袖,他必须负责起宗教建设、传播的工作;

(2)、军师的工作。天京事变前,这个工作由杨秀清、肖朝贵、冯云山做了,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害怕再被夺权,“主是朕做,军师亦是朕做”。此后,他正式成为军政的总负责人。

让我们看看这11年中,洪秀全在这两方面做了些什么。

“主”的工作:宗教建设

在今人看来,拜上帝会的教义荒诞不经。不过,这可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论基础。

因此,“主”的工作,在当时是十分重要的。既然你撒谎把事情闹大了,你总是要小心翼翼把谎言圆下去的。

在整个太平天国运动中,除了意外地被杨秀清、肖朝贵天父天兄下凡“骚扰”外,洪秀全从未让人插手过宗教建设。

进入天京后,洪秀全在这个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

洪秀全的建设主要有3个方面:

1、改造传统文化。

拜上帝教与在孔孟之道是极不相容的。

因此,洪秀全设立了“删书衙”,准备按照拜上帝教的教义来修改儒家经典。

洪秀全试图在保留儒家三纲五常的伦理基础的情况下,修改掉其中一些与上帝信仰相矛盾的地方。

2、修改基督经典。

拜上帝教与基督经典也是极不相容的。

因此,洪秀全亲自对《圣经》等基督经典进行了精心的修改。

其中的修改包括三个部分:

(1)、把自己加入到基督故事中去。

老外的基督经典没提到我洪天王呀,有漏洞,补上!

(2)、修改一些与国人伦理观不符的内容。

《圣经》毕竟是外国的,其中一些行为,尤其是“性与酒”等观念上不为国内伦理及洪秀全本人所认同。

因此,洪秀全要么删掉敏感关节,要么通篇重新写个故事。

(3)、给自己补坑。

拜上帝会有严格的戒律。但是,许多戒律对实际生活、生产、战斗都不适应,因此,作为“主”,洪秀全必须亲自做出修改,减少戒律对实际斗争的影响。

天王,上帝要搞男女分居,夫妻不得团员,我们受不了呀!

天王,上帝说杨秀清、韦昌辉都是军师,都是天父之子,他们怎么互相杀了起来?

这些事情,洪秀全都要通过宗教和大伙解释清楚的,一不小心,谎言就会被戳穿。

这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圣经》这么长,又有许多地方需要修改。但是主要的故事情节已经说得更清楚了,保住了家族的荣耀。——《史景迁.太平天国》

世俗事务:委任+控制

在世俗军政上,洪秀全以委任+控制的手段,履行着自己的思路。

1、委任。

洪秀全在宗教建设上很擅长,但在实际军政能力上却不足,对此,他本人似乎也有自知之明。

因此,从拜上帝会时期开始,太平天国就形成了独特的“军师负责制”,洪秀全在一段时间内,“理论上”无需操持军政事务。

但是,在冯云山、肖朝贵死后,杨秀清坐大,几乎危害洪秀全的地位!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吸取教训,“主是朕做,军师亦是朕做”,但是,他还是有自知之明,对于实际军政事务并没有过多地干预,而是放手委托给了李秀成、陈玉成等人。

如此,他本人在军事、政治上的水平,没有成为太平天国的天花板。在李秀成、陈玉成等杰出人物的活跃下,太平天国一度迎来中兴。

2、控制。

正因为洪秀全的“委任”,使后人常常质疑他贪图享乐,不理朝政。

实际上,洪秀全可不是随随便便做甩手掌柜,他在深宫之中时,时刻保持着对权力的控制:事我可以不管,但话事权要在我这里!

在与杨秀清的竞争中,暗中操作,以韦昌辉、秦日纲诛杀杨秀清;

与韦昌辉的竞争中,轻松甩锅,以石达开弄死韦昌辉;

与石达开的竞争中,安插亲信,暗中削权,挤走石达开;

李秀成、陈玉成坐大后,洪秀全又滥封诸王,削弱其权。

可以说,暗中屠杀、栽赃甩锅、安插职位、众建推恩,权力游戏的武器库中,十八般兵器洪秀全全部用来了!

通过权力游戏,洪秀全既让优秀人才在位置上充分发挥才干,也限制了杨秀清这样强势人物的再次出现。

天王府建设

另外,还有一件事情,洪秀全似乎花费了巨大的力气去办:天王府制度建设。

在我们看来,后宫就是给洪天王一个人服务的,洪天王这不就是享乐嘛!老婆太多,管不过来呗!

其实不然。天王府不只是洪秀全享乐居住的地方,还是当时太平天国的最高机构,其中除了妃嫔,还有女官等。

历史上,因为后院管理不当,导致宦官、外戚专权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皇宫(王宫)内的建设,也是大意不得的。

洪天王也是如此,他老人家一口气写了500首诗,用于规范天王府的行为规范。

11年500首诗,虽然比起40000首诗的乾隆爷来差距很远,但洪天王显然在王宫秩序上,也算是费了心的。

结果

由上可见,洪秀全在11年的宅男生活中,并不仅仅只是沉迷酒色、纵情享乐,他还是投入了较大精力来干事的。

从结果上看:洪秀全的努力有效果,却远远不够。

洪秀全本人的努力,在当时至少起到了两个积极效果:

1、太平军将领基本保持了对拜上帝会的宗教信仰。

太平天国失败后,洋人依然惊奇地发现,许多早已经投降大清的前太平军将领,依然认为:洪秀全曾经上过天堂,和上帝一起交流过,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2、基本上找到了正确的人才主持军政。

前期的杨秀清、石达开,后期的陈玉成、李秀成,太平天国基本上能在一个相对优秀的军政领导集体来指导工作。

而且,自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对陈玉成、李秀成的谨慎使用,使他们始终没有成长为杨秀清一样对权力结构产生致命影响的任务,避免了太平天国的再次内讧。

太平天国能坚持这么多年,与洪秀全的大胆任用是分不开的。

可是,这些努力的效果都没有意义。

1、努力的方向不对。

太平天国能否改朝换代,不在拜上帝会有多么缜密、美好,而在于:在政治上提出符合人民利益的主张,在军事上找到壮大自己、削弱敌人的方法。

残酷的战争年代,最高领导人宅在家里写故事、搞理论,历史上可有这样的“创业之主”?

2、塑造的权力平衡不符合时代要求。

战争年代,取胜是最关键,甚至是唯一的使命。

因此,必须有一个具备战争指导能力的领袖班底,统一整合所有资源,团结一切力量,用于后方建设、前线斗争。

因此,太平天国如果要真正打败敌人,就必须要一个像杨秀清一样强势、有力的领导人。

洪秀全既然无法接受杨秀清的强势,只想塑造一个平衡的权力体系。

最终,连陈玉成、李秀成也无法正常指挥手下的将领,整个太平天国变成了一盘散沙!

总的来说,洪秀全不是一些作品中描写的那么“奇葩”,他在天王府的11年中认真、努力地去做了他认为该做的事情。

不过,他的拜上帝会绝非当时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他本人,也并非刘邦、朱元璋一样的创业之主。

因此,洪秀全和他的太平天国,最终难免走向失败。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趣谈答案:因为南京实在是太美了,风美景美,人也美。

洪秀全的大志向

接下来的这一段话出自民间野史,但是我们有一定概率认为这就是洪秀全说的。

在某一次攻城战役的时候,洪秀全对着自己手下的兵说道,我和你们都是穷苦农民,都是穷苦百姓,我希望做到的就是让你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大房子,每顿饭都有肉吃,如果你们享受不了好生活,我是万万不敢享福的。

这句话听起来有些拗口,甚至咱都不知道洪秀全想表达什么。简而言之:同甘苦共患难。

洪秀全说完这句话之后,就以这句话为座右铭,时刻标榜着自己,有好东西先给老百姓,有好吃的,好玩的也先给自己的手下,自己一不贪功二不享福。

只不过这样的日子只维持了短暂的时间,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面,洪秀全变成了另一个人。

南京城的洪秀全

当洪秀全占领南京城的时候,他整个人的变化之大,足以让史学家们为之震撼。

11年没有出王府,仅仅是第1步,而第2步就是在他所统辖的区域之内,挑选所有的年轻貌美的女子。

挑选女子干什么呢?洪秀全要娶妻纳妾了。

为了能够让妻子的数量达到他满意的地步,而不伤脑筋的就喊出她们的名字,洪秀全想出了一个极其简单的办法给她们编号。

于是就有了1号妃子,2号妃子,47号妃子,76号妃子。

整个王府的生活,眨眼间进入了奢侈的状态。

而老百姓们还在等着洪秀全给老百姓分粮食,分酒肉,分房子,等了半天啥也没等到。

可以说,当洪秀全搬进王府并且没有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和他的手下离心离德了,这个时候的洪秀全早已经变成了贪图享受的无耻小人。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趣谈唐宋元明清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就一脑袋扎进了天王府,再未出来过,唯有两次出天王府还是去东王府看望杨秀清。整整11年,洪秀全几乎是被禁锢在了天王府。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农民起义运动达到了顶峰,虽然没有开朝建国,实际上就跟一个地方政权差不多,洪秀全没有称帝,但和皇帝也差不多,只是他的称呼是天王,其他人见了他还是要高呼“万岁”。

太平天国很奇葩,是以洪秀全创办的“拜上帝教”为信仰基础的政教合一的农民一起组织,而实施的管理制度却如同西方的“总统”、“总理”制度,从永安建制开始,洪秀全就是天王,其他的东西南北王均为正副军事,翻译一下:洪秀全是总统,正副军师就是总理。正军师节制副军师。

正军师有两人,一个是杨秀清,一个是萧朝贵;杨秀清能力强,有眼光,萧朝贵能打仗,是洪秀全的妹夫(洪宣娇的老公,洪宣娇是洪秀全的义妹),他们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点,具有宗教神权身份。

杨秀清可以天父附体,随时下来收拾收拾洪秀全;萧朝贵可以天兄下凡,直接和天父之子,耶稣之弟进行沟通协调。

好在没多久,萧朝贵就战死了,这下正军师就只有杨秀清一个了,他节制所有的王,并统管所有的太平天国军队,当然,他也受制于天王洪秀全,毕竟洪秀全可是整个太平天国的精神领袖。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干的第一件事情和金田起义后一样,那就是瓜分利益所得,这是所有农民起义运动成功或者半成功后干的事情一样。大家都是穿草鞋的,现在打下了江山,不享受成果简直对不起那双还沾满黄泥的脚。

太平天国到天京,最大利益占有者肯定是洪秀全,毕竟他是天王,而且具有神权,按照“物物归上主”的宗教精神,所有的财富都应该给洪秀全。于是就给洪秀全修建天王府。

天王府不用修,清廷给他留了一座,那就是原来的两江总督府,这可是当时江南地区清廷最大的官住的地方,别挑了,也别建了,太过麻烦,就它吧。

洪秀全在众王及臣下的拥护下,就直接住进了天王府,这天王府虽然是两江总督府,却还达不到天王宫殿的富丽堂皇的程度,那就改建吧,反正所有的钱都是洪秀全的,于是太平天国就开始出钱出方案修缮、扩建两江总督府,给洪秀全打造一座真正的皇宫。

钱好说,反正都是抢来的,抢来的反正都归上主洪秀全,关键是人不好办。因为天王府有了一个新规矩,只能女人进去,禁止男人进入,这有点皇帝的意思了,天王洪秀全也怕自己戴绿帽子。

这种变态的规矩让很多女人受了罪,杨秀清给洪秀全收集了很多女人,她们进到天王府伺候洪秀全,至于具体做什么,都听洪秀全安排,白天干活儿,晚上洪秀全干活儿,大家都还是其乐融融。

天王府很大,根据现在的南京天王府遗址来看,规模不是一般的大,不能算作府,完全就可以叫成宫。府内居然还分有两城,一座叫太阳城,一座叫金龙城。光天王府的院墙都周长十几里,墙高两丈有余。

高墙壁垒,洪秀全在里面啥都不缺,要吃有吃,要喝有喝,要女人有女人,而且还全部都是女人,想干嘛就干嘛,不但没人管,还可以提出任何合理的不合理的要求。

就是皇帝也没他那么权力大,因为皇帝估计还有老妈子管,皇帝可能还有几个朝臣谏言几句,洪秀全完全没有那方面的压力。

首先,不是哪个臣子想见都能见他的;其次,不是洪秀全想见谁都能见到谁的。

这中间有个一个正军师杨秀清,他此时正统管、节制太平天国所有政务呢,这大小事务只能汇报到东王府,至于天王府门朝哪个方向开,不需要知道,也不敢知道。

洪秀全这11年一直深居天王府,不是他不想出来走走,玩玩,实在是没有那个必要,出来也是前呼后拥,听个三呼万岁,政务事情他又管不着,还不如在天王府纸醉金迷,过着混吃等死的日子算了。

其实,究其原因,洪秀全不出府主要有两个原因:

1、洪秀全是社会底层出生,穷怕了,好不容易逮着享福的机会了,那是往死里享受。这是赤贫者深植灵魂的渴望。

2、杨秀清不希望他出来,杨秀清同样是赤贫者,他对权力的控制欲望在骨子里从未消失,他会变着花样的把洪秀全留在天王府。

综上来看,洪秀全不出府,折射出了中国几千年来赤贫无产者们一旦翻身到了社会顶层,对金钱、美色和权力的渴求与享受达到了变态的地步。


沉墨I方之城


太平天国创始人之一的洪秀全,在占领南京之后,为何11年没有出王府一步呢?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他不敢出!

可按道理来说,作为太平天国的实际领导者,太平军的大哥,为何就不敢出自己的王府呢?难道他在王府里面有什么秘密不成吗?亦或者,他是有其他的考虑呢?想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便是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之一——杨秀清。

在研究太平天国这段历史中,其内部矛盾是研究太平天国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的矛盾,便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天京事变,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这也是我们解决本问题的重要线索之一。

洪秀全——剧照

咸丰元年十二月初十日(公元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发动起义,建国号为天平天国,自称为天王。咸丰三年(1853年)定都南京,称其为“天京”。在正式入驻南京之后,洪秀全的地位虽然仍是太平天国中最高的,但实际上,他所能掌控的权力却微不足道。洪秀全名义上是太平天国的大哥,但军政大权却掌握在东王杨秀清手中。

其实在太平天国早期的时候,军政大权基本上都是由军师负责,洪秀全在退居到幕后对待朝政则极少管理,等到军师冯云山和肖朝贵去世之后,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便落在了东王杨秀清手中。相对于冯、肖二人来说,杨秀清的野心更大,政治手腕更强。所以在杨秀清掌权之后,洪秀全的地位便岌岌可危,稍不注意自己便会被杨秀清给取而代之,甚至是有生命危险。

但此时的洪秀全似乎还没有意识危机的来临,仍旧在王府里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那么,洪秀全为何能在王府待十一年之久呢?他究竟在王府里做些什么呢?

按照一些野史笔记和民间传说,很多人都说洪秀全自从占领南京之后便开始堕落了,因为此时的他已经占据一方,小有成就的他已经开始享乐了。据说,在天王洪秀全的王府里,一共养了三千多个美女,而他每天的“职责”就是为了享乐。在外人看来,此时的洪秀全已经是全然不管太平天国今后的发展状况了,现在他的眼中已经只有那些娇滴滴的美女,和那令人陶醉的美酒佳肴了。

但事实上,此时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被杨秀清控制得死死的,如果洪秀全做出任何“夺权”或者是发号施令的动作,那么很可能就会被杨秀清给处决掉。所以,聪明的洪秀全只能是以奢靡的生活让杨秀清误以为自己真的只知道沉溺于享乐之中,从而使得杨秀清对自己放松警惕。

当然了,我们也不否认洪秀全确实在小有成就之后就开始沾沾自喜,贪图享乐,但是从当时的时局来看,太平天国的处境并不算稳定,相反,这个新成立起来的政权还有着“内忧外患”的危险,所以洪秀全不能,也不会只知道沉溺于享乐之中的。因为我们可以从他后面的所作所为就看出来了。

杨秀清

洪秀全贪图享乐的外在形象使得杨秀清放松了对他的监视,并且还让杨秀清认识到,洪秀全是一个没有野心,胸无大志,只知道享乐的人。而也正是杨秀清的轻视,才使得洪秀全得以有机会找到韦昌辉,试图利用韦昌辉和杨秀清之间的矛盾,让两人互相争斗。咸丰六年,洪秀全便开始密诏北王韦昌辉率领大军返回天京诛杀杨秀清。

1856年(咸丰六年)9月2日凌晨,韦昌辉帅军突袭东王府,将杨秀清及其家人诛杀殆尽,这边是历史上著名的“天京事变”。按照天王洪秀全的意思,罪魁祸首只是杨秀清本人,但是韦昌辉将事态扩大,滥杀无辜,所以在洪秀全最后迫于众怨,只好除掉韦昌辉,并下令以翼王石达开主政。

不过好景不长,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翼王石达开受到猜忌负气出走,此时的天王洪秀全虽然已经掌握了朝政大权,但此时的太平天国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但不管太平天国的最后的结局如何,就本问题来说,洪秀全之所以待在王府中十一年之后,并非只是贪图享乐而已,而是在等待机会,等待一个能够除掉杨秀清,从而控制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的机会。但也就是这样的权力角逐中,才促使这一场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迅速崛起,又迅速灭亡。


方圆文史


洪秀全之所以11年不出天王府,是因为天王府有着足够吸引他的东西,而府外又没有他要操心的事!

洪秀全本是个大龄的落第秀才,心高气傲却郁郁不得志,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洪秀全接触到了一本叫《劝世良言》的书,经过一翻研究后便开始了他的“传道”之路,并吸引了很多忠诚的“教众”!


有了“教众”做基础,洪秀全便在广西金田发动了“金田起义”,并建立了太平天国,自称为天王,后来更是大封五王,并为自己挑选数位王妃。等到太平军攻占南京城后,洪秀全便下令建造了一座豪华奢靡的天王府,将天国大业抛之于九霄云外,在天王府里一呆就是11年!

那么,洪秀全为何11年没有出天王府一步呢?

洪秀全自1853年入驻天王府到1864年死亡,共在天王府住了11年,在这11年里洪秀全只出过一次天王府。而这一次洪秀全也是气派十足,老百姓路边跪迎洪秀全乘坐的64人豪华大轿!

平时洪秀全则宅在天王府里,享受着他的奢靡生活,据说,洪秀全吃一顿饭竟有八百八十道菜之多,每顿饭耗费白银几千两,他的豪华大床长宽都是八尺,用以让他和他的88个妃子过没羞没臊的生活,并且他的天王府里还有二千多个妇女用作伺候他的日常生活,有着这样舒服的生活洪秀全才舍不得出府呢!


再说了,洪秀全还封了大小2700多个王,外面的一切大小事务都由这些王爷处理,根本用不着洪秀全出府!

奢靡的生活是短暂的,正是因为洪秀全这般无休止的享受,最终导致了他创建的太平天国仅存在了14年就亡了!


唐古看今


其实理由很简单,有三点,洪秀全不想、不能更不需要离开王府一步。但是说他十一年时间里一次王府都没有出过,我想这是基本上不可能的,毕竟,十一年的时间,多多少少应该还是会有例外的,不过,我们也可以确定洪秀全不喜欢离开王府。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为何洪秀全在占领南京后,长达十一年的时间里极少离开王府


第一点、洪秀全不想,洪秀全本身穷苦出生,之在占领南京之前就是一直带兵与清朝对抗,可以说过的一直都是苦日子。然而在进驻南京后,特别是天王府落成之后,这让洪秀全体验到了从未体验过的贵族的生活,他开始变得享受起来,这也无可厚非。


毕竟,如果是像素,我可能也会变得和洪秀全一样乐不思蜀,光顾着享受了。但,我们也可以从这里看出洪秀全心态的一个转变和未来的失败买下伏笔。


第二点、洪秀全不能,洪秀全不离开王府实则上是在为自己的安全考虑,因为天王府来说是一个安全的场所。在此之前清朝曾多次派人暗杀太平天国的高层,造成了一定的恐慌,而重兵保护之下的天王府在洪秀全看来是格外安全的场所,所以他不愿意离开。

其次,洪秀全在起兵之时便是将自己包装成上帝的儿子,所以他是“神”,神肯定是不能随便现身的,他必须也必要的躲起来,让吃过群众们觉得他高深莫测,这样才可以震慑这些人。

第三点、洪秀全不需要,这点和第一点是相互关联的,因为日常的所有工作有杨秀清等人代为完成,所以洪秀全自己不需要操心政务,只需要在天王府港澳享福即可。而杨秀清也是个人才,无论是人员调度,还是军事安排,都能处理的井井有条,至于洪秀全压根不需要出面。


当然,也因为这个原因杨秀清开始自视清高起来,对洪秀全也是咄咄逼人的态度,引发了洪秀全的不满。最后洪秀全密诏发动天京起义,将杨秀清杀害,夺回政权。

这便是为何入驻南京后,洪秀全十一年没有出过王府的原因。最终洪秀全也是在这天王府的温柔乡中直至死去,最终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像素说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天王,他领导太平天国打下了半壁江山,沉重的打击了满清的统治。但是在太平天国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并且定都于此之后,洪秀全就再也没有出过王府,一共是11年,一直到太平天国的灭亡。

要知道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洪秀全事实上并没有起太大的作用,他被推举为首领,有一点阴差阳错的感觉。真正在其中起重大作用的是冯云山,杨秀清他们。而且太平天国在一开始就存在着内部的矛盾,不过冯云山萧朝贵在的时候还能形成一种平衡。在起义过程中,冯云山萧朝贵先后战死,导致杨秀清做大,洪秀全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傀儡的感觉。

在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因为当时的大权几乎全部集中在杨秀清手里面,洪秀全只能够通过享乐来解除杨秀清对他的猜忌。当时据说天王府里选了3000多个美女,洪秀全日夜在里面享乐。正是靠着这种享乐的假面具最终迷惑住了杨秀清之后,洪秀全伙同韦昌辉等人,最终杀掉了自己的大敌。

而洪秀全个人能力事实上一般,杀掉了杨秀清之后,事实上太平天国已经处于分崩离析的局面。而洪秀全自然是想把这太平天国这个事业做好,但是他的能力根本支持不了他做这样大事情。而且太平天国本身就是靠神话来让大家服从,而作为天父之子的洪秀全自然只能够在天王府里面足不出户,这样才能够保持神秘感,才能让太平天国的手下服从他。而杨秀清死后太平天国的形势一步一步的恶化,洪秀全也不是不想打退敌人,可惜太平天国当时事业已经走下坡路,根本就回天无力了。所以最后洪秀全只能够死在天王府,可惜了太平天国那么多英雄豪杰。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最高领袖,自从广西的金田起义之后,经过多年的征战,最终他的事业巅峰出现在了南京,他占领了清朝,江苏地区的首府南京,而当时的南京被称之为天津,是因为洪秀全将太平天国的都城定在这里。

可是自从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已经迷失了自我。毕竟在此之前,洪秀全只是在广西的山村里面出来的一个普通文人,他自己恐怕也想象不到有一天,他能够占领非常繁华富庶的南京城,因此,当这样一位山野村夫占据的如此繁华的城市后,他就要开始享受人生了。

原本洪秀全给众人提出的目标是,带领贫苦百姓翻身做主。但实际上,他革命的目标是为了自己享受而已,在他占领了南京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自己修建庞大壮观的宫殿。他在南京城里划出了一块大约10公里左右的土地,为自己修建王府,正是这个王府在修好之后,竟然能让洪秀全在长达11年的时间内,没有迈出这座王府一步。

这就相当于在这座王府建好之后,一直到他去世,他就从来没有离开过王府一步,不过这也正常,毕竟他本身的要求就是想要享受荣华富贵。而且以他当时的权利,他也不用,也不必离开这座王府一步。在他的王府建好之后,他在府里面养了3000个女人,全部用来服侍他,虽然说洪秀全曾经也想过养太监就行,但是他们的严格水平实在是太差,再割了几个之后,这些人全部感染死亡了。所以洪秀全就决定在他的王宫里面只养女人,不养太监,这从侧面也反映了洪秀全的生活是相当奢华的。

但是不要以为洪秀全真的就是每天都只会过着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迷惑,东王杨秀清,在他们占领南京城之后,东王杨秀清就把军政大权一把抓,这也就是说洪秀全只是在名义上是被太平天国的人认定为老大,而实际上所有权利都掌握在杨秀清手里。洪秀全正是想通过让杨秀清每天看着他穿梭在女人当中来,打消杨秀清对于她的猜疑,所以洪秀全也正是想通过他从来不离开王宫一步的做法来告诉别人,他对于其他事情是没有任何兴趣的他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享受生活上。

不得不说,洪秀全这一招实在是高,不出所料的迷惑过了杨秀清。那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也就很清楚了,洪秀全果断的抓住了机会,他联合了北王,韦昌辉直接将杨秀清给干掉了,但是也正是因为杨秀清的死,直接让太平天国这架马车开始走下坡路,朝着死亡的深渊不断前进,太平天国也走上了末路。

在杨秀清死后,北王韦昌辉被石达开给杀掉,然后洪秀全又参与石达开,于是石达开又和洪秀全分道扬镳了,这就导致了太平天国内部的统治,发生了严重的内乱,间接也就给了曾国藩带领的湘军,一个歼灭太平天国非常好的机会,于是在这种太平天国内乱的情况下,湘军基本上没花费太多的力气,就直接把整个天京城给围住了,一直到太平天国的灭亡。

到了太平天国后期,其实洪秀全即便是自己想出王府,他都不一定敢出,因为当时的局势太乱,局面并不安全,为了自己的安全考虑,他自己也不敢随随便便走出王府。后来南京城被湘军给攻破了,洪秀全在天京城被攻破之前,就病死在自己的王府,所以他也就没有机会走出自己的王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