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战“疫”日记】哈市五院李传斌:重症医学科医生,生命必承之重

重症医学科医生:生命必承之重

黑龙江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哈尔滨市第五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李传斌

在这10多天的工作中,第一件难到我的事是方言,由于我们穿着多层的防护服,听力有所下降的,重症患者带着正压通气面罩,说话更加费力,加上汉川的方言,可以说完全听不清和听不懂。我决定用我提问,他们以点头和摇头作答的方式来沟通,如此这般效果还不错,解决了进入病房初期沟通不顺利的问题。

每次进入隔离区的前两个小时特别难熬,口干明显,鼻梁疼痛加重。想来想去,应该是佩戴口罩的时候虽然位置没有问题,但是由于隔离病房中交流需要大声说话,张口运动导致口罩下移,压住了鼻部气道,只能以张口呼吸来缓解,疼痛姑且忍者。后来,感控护士为我们贴上鼻贴,疼痛减轻了很多。

在隔离区工作还是与平时有很大的不同,想查看患者辅助检查、下医嘱、回顾病历等等,都只能应用对讲机与外面的组员沟通,有时还得反复多次确认,导致在隔离区值班说话,比平时多了很多,值班前不敢喝水,一会就开始口干舌燥了。消除这一切不适的最好办法,就是工作,转移注意力。

【战“疫”日记】哈市五院李传斌:重症医学科医生,生命必承之重

正在为汉川抗疫的李传斌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在这里异常重要。一次,我查房时发现一个重症患者的病床是空的,我当时就提高了惊觉,患者应该是去卫生间了,我意识到此时患者离开氧疗、加之排便时氧耗增加,极易发生意外,之前曾有多位患者因此导致病情加重。

我赶紧去卫生间查看,当我走进卫生间时,发现患者已经有些意识朦胧,我立即把患者拉出卫生间,喊来护士将患者搀扶到床上,继续高流量吸氧,并增加氧流量及氧浓度。10分钟后,患者意识逐步好转,据患者说,自己便秘,便了很久,然后就不记得什么了。

经此一役,我的警觉性更加高了,有些患者卧床治疗时生命体征十分平稳,但一旦氧耗上升,打破了供需平衡很容易造成意外的并发症,加之此类便秘患者卧床排便困难,只能改为坐位。风险极大,看来调节患者胃肠道功能和排便时的监护,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

重症病区患者有些看似稳定,但是病情进展迅速,如另一位患者,由于进餐时不能行无创正压通气,进食过程中出现血氧下降伴有意识障碍,后在患者进食时,给予经鼻高流量吸氧维持患者血氧;所以重症患者床旁观察十分重要,需要随时调整治疗和处置。

做为一名战斗在汉川的重症医学科医生,每一次进入隔离病房都是一场战役,面对新冠肺炎病毒,我们有太多的未知,但也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有了更多关于专业的感悟和体会。

这里,我还要说一件重中之重的事情,那就是脱防护服。如果稍有不慎,不仅造成自己感染几率上升,还会加大清洁区同事的感染。所以,每次我们下班走出隔离区时,都会严格按照感控流程一步一步的操作,反复的手消毒,20分钟后终于到了摘口罩的步骤,摘下口罩那一刻,觉得整个人“重获新生”!原来畅快的呼吸空气是这么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