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经常踮脚走路,当心马蹄内翻足

11岁的男孩阳阳因为右腿患有畸形,一直以来,只能踮着脚走路。年前在广州医院接受了手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目前走路姿势得到明显矫正。


“大夫,请帮帮我的孩子!”这是很多脑瘫患儿的家长就医时常说的一句话,陈先生也一样。

去年12月,陈先生带着他右脚患有畸形的儿子,千里迢迢从贵州来到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脑瘫科就医。


据陈先生回忆,阳阳2个月大的时候,他们就发现孩子的右边肢体有点僵硬。阳阳从小就不喜欢动,到1岁左右开始学走路,但是右脚很不灵活。后来阳阳好不容易学会了走路,却只能踮着右脚走路,右脚跟始终无法着地。上学后,由于走路和其他孩子不一样,阳阳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排挤,慢慢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这些年一直四处寻医,但效果都不明显,请你能帮帮我的孩子。”

我院脑瘫科尹靖宇主任对阳阳进行了专业查体,他发现患儿的右侧肢体运动不便、右下肢肌张力明显增高、右足下垂,导致患儿行走姿势异常。

我院颅脑MRI提示患儿左侧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存在软化灶并伴有胶质增生。

结合患儿的病史、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尹靖宇认为阳阳的脑部可能在孕产期中受到了损伤,导致出现继发肢体功能障碍。

2019年12月3日,尹靖宇主任团队为患儿施行“右侧胫神经缩窄+右侧跟腱延长+右足踇长屈肌腱松解+右足跖腱膜松解+石膏外固定术”,手术过程很顺利。


拆除石膏后,在尹靖宇的安排下,阳阳开始接受康复训练治疗。经过一个多月的康复训练,阳阳的右足脚后跟能够完全着地,行走姿势也比术前好看许多。看到孩子的改变,陈先生心里很是欣慰。

经常踮脚走路,当心马蹄内翻足

▲术前:站立、下蹲时,右后跟无法着地

经常踮脚走路,当心马蹄内翻足

▲术后:站立、下蹲时,右后跟已能着地

经常踮脚走路,当心马蹄内翻足

▲术前

经常踮脚走路,当心马蹄内翻足

▲术后

尹靖宇解释,由于跟腱挛缩,导致患儿在后期形成了马蹄内翻足,只能踮脚走路。而跟腱延长术是矫正马蹄足畸形的一种经典软组织手术。脑瘫导致的马蹄内翻足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不同,脑瘫患者通常会在痉挛的基础上继发跟腱挛缩,从而限制关节活动范围。因为痉挛性脑瘫通常是屈肌痉挛,故尖足步态是最常见的症状。在治疗时,需要区分是腓肠肌痉挛还是比目鱼肌痉挛,或者二者都有。再根据不同情况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同时采用微创方法缩窄支配痉挛肌群的胫神经,可以使手术效果更持久,减少复发。

跟腱延长的长度需要准确把握,后期还需要石膏固定和矫形支具维持。如果早期对脑瘫患者的马蹄足畸形不重视,随着痉挛的持续存在和患者的生长发育,还可能继发膝、髋关节的畸形。所以建议同时存在痉挛与挛缩的患者,及时采取神经+矫形的联合术式进行治疗。”尹靖宇补充道。

目前阳阳已出院返回贵州老家。出院时,阳阳的管床医生徐涛医师叮嘱陈先生,如有条件,建议阳阳在当地康复机构坚持做康复训练。持续的康复训练对于手术的巩固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能够调整康复策略,减少畸形的复发。


专家介绍

经常踮脚走路,当心马蹄内翻足

尹靖宇

现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分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发育与康复分会委员。

擅长:1、脑性瘫痪、精神发育迟缓、孤独症等脑功能发育障碍的综合治疗;2、用外科治疗和肉毒素治疗痉挛及骨与软组织畸形,尤其擅长脑性瘫痪、儿麻后遗症、外伤后痉挛状态、髋关节发育不良、足部畸形、O型腿、X型腿、斜颈、脊髓拴系综合征等各种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的治疗。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七年制本硕连读临床专业,师从我国著名脑瘫专家徐林教授,长期从事儿童神经康复与矫形外科的研究和临床诊疗,对脑性瘫痪等脑发育障碍类疾病、外伤后痉挛状态及各种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复杂病例的个性化阶梯性手术治疗,以及精准定位下的A型肉毒毒素注射疗法,共主持及参加各类矫形及脊柱手术3000余台,肉毒素治疗近千例。

近5年主持省级科研课题2项,参与2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经常踮脚走路,当心马蹄内翻足

徐涛

毕业于三峡大学医学院,医学学士。

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骨科专业,曾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进修学习一年,师从徐中和教授,对各种骨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经验,能独自开展创伤骨科、关节骨科、脊柱骨科、矫形外科类手术。

长期从事脑瘫疾病的诊治,对脑瘫的康复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均有较深的认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脑瘫疾病前瞻性研究及治疗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