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马营三大堡:君子堡、马营堡、松树堡

马营三大堡:君子堡、马营堡、松树堡

君子堡,原名“近边堡”,城堡筑于明宣德初,宣德五年毁于贼,正德三年(1508年)毁于虏寇,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马营参将董麒拓筑修复,万历八年(1580年)增修包砖,万历二十五年建“北门锁钥”、“塞上藩篱”两座牌坊。君子堡周一里三百五十步,城墙高三丈五尺,楼二,铺一,门一。


马营三大堡:君子堡、马营堡、松树堡


君子堡当马营堡正北之冲,北距马营冲隘仅五里,若敌从此入犯,径逼马营则本堡首先受困,此堡虽小乃马营之唇齿,唇亡齿寒,最称要地焉!新镇楼口川原平坦,一望内外毫无阻隔,尤为极冲!(君子堡形势说)


马营三大堡:君子堡、马营堡、松树堡


城堡名字来源


1.因距镇朔口(马莲口)边塞仅五里之遥,故名“近边堡”。


马营三大堡:君子堡、马营堡、松树堡


2.筑城时,征调大批民夫,在张姓老人的看管下,筑城工具均无丢失,人谓君子,故名“君子堡”。


马营三大堡:君子堡、马营堡、松树堡


3.与蒙汉边贸活动有关系,万历中期马莲口成为宣府北路最大的民间贸易市场,蒙汉人民和睦相处,平等贸易,马莲口长城没有警讯,人们称此段长城“君子边”,而最近的城堡自然就叫君子堡。


马营三大堡:君子堡、马营堡、松树堡


君子堡城头设誓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马营指挥赵堂闻俺达犯境,赴马莲口堵截,敌众,退守君子堡,城孤无援。时京营退役参将范瑾,年逾六旬,闻讯,速邀属下及老者于城头交拜:“誓与城堡共存亡!”敌梯而攻,城头忽炮矢如雨,敌大骇,引去,城遂安。范瑾无援君子庄,鞑靼敌众恣骄狂。垣头设誓相交拜,众志成城保我乡。范瑾率领众多老年人协助指挥赵堂击退贼寇对君子堡的围困。


马营三大堡:君子堡、马营堡、松树堡


马营三大堡:君子堡、马营堡、松树堡


马营堡 西汉时为汉匈边界(汉景帝时期,在马营羊坊村南台地、挡将梁等地设置军事城堡,派驻军队,抵御匈奴),辽、金时期为震州,元朝为大猫儿峪,官办牧场“宿卫马”的专职牧养地,明朝初年为西猫儿峪(相对于猫峪而言,在猫峪西侧),明朝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杨洪率卒筑城堡,因当时战略位置重要,兵马众多,故名兵马营,后简称马营,“马营”一名沿袭至今。


马营三大堡:君子堡、马营堡、松树堡


马营因城墙横跨西山和冠帽山两座山,形似凤凰两翼,被称为“凤凰城”,因“马营佛儿爷——狗吃了”的传奇故事,被称为“小北京”,又因当时庙多,被称为“塞外庙都”。


马营俗语背后的故事更是大家久谈不厌的话题,“一进马营城,石头旮旯绊倒人,走了一道街,不见半个人”、“马营的官一抖一抖的”、“马营滩,灌脊梁”、“白天悠悠走四方,黑夜熬油补裤裆”、“牛皮鼓里点灯,里亮外不亮”、“栽树求阴凉,养儿防必老”、“拆了独石盖马营”、“三分不值二分货”……


马营三大堡:君子堡、马营堡、松树堡


而那些有关马营的诗词佳作,更是独特的文化标识,如“瑶山森桧柏,幽寂伏胎禽”、“志在云霄远,思怀沧海深”、“良材未尽清时用,逸态偏宜老将夸”、“马营貔虎枕天戈,近日书生要决科”、“昔日杨洪驻马营,胡尘不动朔风清”……


马营三大堡:君子堡、马营堡、松树堡


松树堡 当马营正西,筑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周二里,高三丈五尺,堡楼二,角楼五,门一座。同年建防守卫和巡按察院署。该堡地处平川,为交通要道,土地多为黄壤土质,因早年此地长有松树,故得名松树堡,海拔1 250米。


马营三大堡:君子堡、马营堡、松树堡


本堡在马营正西,与君子堡相为犄角,盖马营屏翰也,次冲如光葫崖梁等四处,极冲如总望墩,平漫可通大举,真危地也,堡西黄家岗可伏兵!(松树堡形势说)


马营三大堡:君子堡、马营堡、松树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