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看似不起眼的餐前面包,原來還藏著這些講究

餐前面包是西餐裡的神奇存在,看似不起眼,但其實看似簡單樸素的餐前面包其實也有不少講究和學問,這次我們來講講餐前面包的小知識吧。

看似不起眼的餐前面包,原來還藏著這些講究

餐前面包存在的原因

對於餐前面包存在的原因眾說紛紜,有說是西餐通常分量會比較小,餐廳怕客人吃不飽給差評,讓餐前面包來負責管飽。也有說法是因為西餐上菜速度會比較慢,餐廳擔心客人等的不耐煩,就先上餐前面包讓客人打發時間。

看似不起眼的餐前面包,原來還藏著這些講究

其實餐前面包是屬於西餐傳統禮儀的一部分。

西餐注重禮儀和情調,會有規範的上菜順序,按照先後順序一道一道上菜。而餐前面包就是從西餐禮儀中沿襲下來的傳統美食,可以視作歡迎禮的一種形式,在很久以前,西餐廳只在特定時間段營業,餐廳會送上餐前面包讓客人先開開胃,為接下來品嚐美味做準備。

看似不起眼的餐前面包,原來還藏著這些講究


如何享用餐前面包?

餐前面包的食用也是講究禮儀的,當侍應把麵包籃放到我們面前時,最好不要直接把麵包拿起來咬,而是把麵包放到我們左側的麵包碟上,在盤子上把麵包撕成一小口的大小再用黃油刀尖取一點兒黃油抹在小塊麵包上,可以蘸點餐廳提供的油醋汁,增加風味,然後一口吃下,接著抹下一塊。

餐前面包理論上是可以不限量續的,但也不要貪心吃太飽,以免影響享用主菜。

如果主菜沒有吃飽,也可以讓侍應再加餐前面包。有個小細節需要注意下,吃餐前面包的時候,最好不要一手拿麵包,一手端酒杯,這樣在西方人看來是不雅的行為

看似不起眼的餐前面包,原來還藏著這些講究

餐前面包的常見種類


​法式餐廳

法棍( French Baguette)是法式餐廳裡最常見的餐前面包了,通常會被切成片狀上桌,抹上黃油便可食用,入口香脆,很有嚼勁 。也有被塗上黃油和蒜泥經過烤制後做成香氣四溢的香蒜麵包。

看似不起眼的餐前面包,原來還藏著這些講究


意式餐廳

意式餐廳通常會提供佛卡夏、阿拉棒和夏巴塔,搭配橄欖油和意大利黑醋一起食用。

<strong>佛卡夏(Focaccia)用英文來表達就是“Italian Flat Bread”,是一款原產於意大利的扁麵包,這款麵包的特點就是特別平,上面通常會撒上香草,和披薩有些類似。

看似不起眼的餐前面包,原來還藏著這些講究

<strong>阿拉棒(Grissini)也叫麵包棒,通常是細長的棒子形狀,口感偏硬,但咬下去香脆。阿拉棒可以被做成如火柴棒般細小,也可以像家庭自制的指節般粗壯。意大利的烘焙師傅會利用剩餘的麵糰來烤制阿拉棒,可以添加芝麻或罌粟籽來增加風味。

看似不起眼的餐前面包,原來還藏著這些講究

<strong>夏巴塔(Ciabatta)是意大利的代表麵包之一,是一種長而寬的長條麵包。Ciabatta在意大利語中是“拖鞋”的意思,而夏巴塔也正是因為外形像夏天穿的拖鞋而得名的。夏巴塔的口感外脆內軟,越嚼越香。

看似不起眼的餐前面包,原來還藏著這些講究


美式餐廳

美國本就是個多元文化交融的國家,這個文化背景也體現在了飲食上。美式餐廳的餐前面包種類和形式會比較豐富,也隨性,沒有特別固定的麵包種類。比較常見的是條狀麵包或小圓麵包,最具代表性的應該是玉米麵包(Corn Bread)了。而如今越來越重視健康的美國人也會選擇全麥麵包(Whole Wheat Bread)和黑麥麵包(Rye Bread)。

看似不起眼的餐前面包,原來還藏著這些講究


在瞭解了餐前面包的小知識後,是不是蠢蠢欲動了?有空【山界特色西餐吧】嚐嚐高原食材做成的特色西餐吧~

看似不起眼的餐前面包,原來還藏著這些講究


喜歡的朋友可以收藏點贊轉發哦,感謝!

請繼續關注@山界特色西餐吧,走進高原食材,學點西餐小知識。

【山界特色西餐吧】地址:成都市高新區盛邦街匯錦步行街9棟附2號

看似不起眼的餐前面包,原來還藏著這些講究


——The end——

⊙圖文素材綜合自DiningCity鼎食聚北京及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