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美妙的歌词流淌于心灵与思想——阅读《阎肃人生》一书有感


我近日再读阎肃儿子阎宇写的传记书《阎肃人生》,颇有收获。

作家苏叔阳评价说:“阎肃弄出的歌词,大白话的居多,但他的大白话里满是学问,俗中见雅,耐人寻味。既不是白开水,又不装腔作势,是一首一首的好诗。”

美妙的歌词和音乐是内心流淌出来的。阎肃一生写了很多家喻户晓的经典歌词,比如《红梅赞》、《我爱祖国的蓝天》、《敢问路在何方》、《北京的桥》、《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雾里看花》和《长城长》等等。阎肃的歌词,大气,雅乐,正乐,立意高,意境美,符合人心向真、向上、向善、向美的本性。他的歌词,贴近生活、充满真诚,内容不空,口气不硬,轻轻柔柔,娓娓道来,丝毫没有哗众取宠的味道,是泪的滋润,血和真情流淌的诗。他在创作中始终如一地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文学功底深厚。从未脱去童心、童真与童趣。在这几点上,阎肃和歌词泰斗乔羽极其相似。这也是他们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吧。我应好好向老一辈的词作家学习。

歌词创作,与其说是创作,不如说是寻觅人们心底的声音,聆听社会的呼吸,扣准时代的脉搏。“诗无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正如袁枚所说:“诗宜朴不宜巧,然必须大巧之朴;诗宜淡不宜浓,然必须浓后之淡。”

《我和我的祖国》、《亚洲雄风》、《山不转水转》、《篱笆墙的影子》和《苦乐年华》等的歌词大家张黎先生,生前在全身心投入歌词的研究探索中,得出结论是:“为群众喜闻乐见,表达群众的心灵之声,这就是歌词创作的着眼点”。张黎先生认为,他作词的《我和我的祖国》之所以大江南北传唱,除了有语言的艺术,紧跟时代,紧紧抓住健康向上的主调外,曲作者秦咏诚和原唱李谷一功不可没。歌词创作要想成功,词作者自身要具备成为一个优秀词家的良好素质和思想修养,即不仅精通音乐,而且对歌词创作的文学、哲学和理论根基扎实、洞察透彻,建立自己的歌词理论体系,才能成为词坛独立大树,才能留下诗品和人品皆佳的好作品。

优秀的“大我”之作,要弘扬主旋律,歌和词要拨动无数听众的心弦,印刻下人们对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与时代跳动的最强劲的脉搏相融合,要脍炙人口。具有史诗一样的气派,是歌坛的骨骼,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音乐文化的水准线。能否写出“大我”之情的歌词和音乐力作,是衡量一个艺术家思想和艺术高度的标尺,也是奠定他在艺术史上地位的重要依据。《我的祖国》、《让我们荡起双桨》、《难忘今宵》和《人说山西好风光》等等经典歌曲的词作家乔羽先生感言:“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双坚实的翅膀,一只翅膀托着坚定不移的爱国心,一只翅膀载着光辉灿烂的作品。”

艺术创作上,要想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灵感和激情,就要特别热爱生活,心里要有很多美的东西。把艺术之根、情感之根,深深地扎根在基层,扎根于老百姓,向群众和生活学习。歌词内容就会自然生活化,不露痕迹。如阎肃先生所感悟,把握好成功的人生四分:天分、勤奋、缘分(机会)、本分。妙词好歌是平时的积累和精心思索而来。当下,藏族音乐处在十字路口,处在停止徘徊又艰难探索阶段,我们只有勤奋努力了,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风花雪月的精品力作。

2020年2月4日立春 写于西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