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男童兩個月時被父暴打致殘,母親:疫情讓我們更像平常母子


#自拍我的故事#我叫程玉琳,今年33歲,更多人喜歡叫我“樂樂媽媽”。2015年6月,我兒子樂樂出生僅兩個多月時被親生父親虐打,導致視網膜脫落並顱內出血,法醫鑑定為重傷二級、腦萎縮,大腦僅剩三分之一。去年4月,我在今日頭條“感光計劃”講述了我們母子倆的故事,愛心網友伸出了援助之手。現在,我獨自帶樂樂在老家山東濰坊租了一間離康復中心較近的小屋。疫情發生後,因不能出門做康復治療,我和樂樂過上了一段特殊的獨處時光。

“我有一個小小的願望,長大以後能播種太陽……”2月21日下午,收拾完樂樂的日常起居,我給樂樂歡樂地唱起了他最喜歡的歌謠,一隻手將樂樂抱在懷裡,另一隻手抓著樂樂的小手跟著節拍舞動。雖然不會說話,但樂樂卻咧嘴笑著,跟著我咿咿呀呀地發出聲音。因為父親施暴帶來的損傷,樂樂已經歷了4次大型手術,小腦袋上留下了一個個傷疤。5歲的他還像一個兩三個月的嬰孩,只能僵硬地躺在床上,偶爾發出一些嬰孩般的聲音。

樂樂父親被判處7年有期徒刑。為了兒子,一直懦弱的我告訴自己,要為了兒子站起來。辦好離婚手續後,我帶兒子回到了老家濰坊。每每看著孩子,我痛苦、自責,但是我知道,這些都無濟於事,兒子現在能依靠的只有我,我要幫他好起來,能夠自理,能叫我一聲“媽媽”。幾年來,我風雨無阻地帶著樂樂做康復訓練,去年下半年,樂樂終於能發出“媽”的聲音。那一刻,我的心都化了。兒子,你一定能好起來。圖為樂樂睡覺時媽媽都會陪在身邊。


疫情發生後,我們在康復中心和出租房之間兩點一線的生活也按下了“暫停”鍵,生活不再像以往那樣忙碌,我們母子有了更多時間去做之前沒時間做的事。我為樂樂織了一頂毛線帽、跟著網上教程做了電飯煲海綿蛋糕、每天換著花樣給兒子做好吃的……整天只能在家,反而能慢下腳步,做一些像平常母子一樣的事。

而又長了一歲的樂樂也用自己的進步和變化給了我越來越多的驚喜:反應能力變好了,跟我的互動也越來越多。雖然不會說話,但樂樂卻越來越能表達自己的情緒。看不到我時,他會用哭聲來找我;當聽到我的回應,知道媽媽在身旁時,他就馬上會停止哭聲。樂樂最喜歡的歌謠是《小青蛙》和《種太陽》,每次我給他唱時,他都全神貫注地聽著,好像真的能聽懂,嘴裡還發出咿呀學語的聲音,像是在跟著我一起唱。

這個階段,買菜成了生活中最大的難題。好在可以網上下單,不少商家可以將菜送到小區門口。以往出門,我總是要帶著樂樂,但現在考慮到疫情,樂樂的抵抗力又極弱,我只能趁樂樂睡覺時快速跑到門口拿菜,再匆匆跑回家。買的最多的還是西紅柿、雞蛋、胡蘿蔔……這些都是根據樂樂的口味選的。樂樂現在也會“挑食”了,不喜歡的東西就會吐出來,這也是他自主意識增強的一種表現。


最近,不少好心人擔心我們母子倆的生活,紛紛致電問候。一些一直鼓勵關心我們的“愛心媽媽”都說我越來越堅強。其實,這些改變都是因為樂樂。我明顯感受到樂樂的情緒受我的影響非常大,每次我跟別人聊天,笑的特別開心的時候,樂樂也像能聽懂一樣,咧著嘴笑的很開心,所以,我要樂觀、堅強起來,才能給樂樂更大的力量。圖為熟睡中的樂樂 。

我最欣慰的是樂樂是個開朗愛笑的孩子,笑的時候眼睛像月牙一樣。孩子都這麼堅強,我更要堅強、樂觀。疫情期間,在照顧樂樂之餘,我通過網絡賣貨,做的也越來越好,現在,這份收入成了我們母子主要的收入來源。我常常是趁著樂樂睡了,趕緊學習、研究產品,雖然累,但是看著熟睡的樂樂,我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我要用行動告訴兒子,即使再苦再難,我會一直陪在他身邊,做個溫柔有力量的媽媽。圖為樂樂媽媽給樂樂喂水果來補充營養。

“感光計劃”為公益攝影師、慈善組織、募捐平臺搭橋,發佈困境家庭的圖片故事,助力募集善款。該計劃是由今日頭條攜手中國攝影家協會與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等具有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聯合發起的圖片公益項目。如有困難,可私信“感光計劃”官方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