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宋朝为何宁可割地、赔款、纳贡,偏偏就是不愿意和亲?

史事春秋


从五代十国末期开始,儒学复兴,朝廷就越来越重视个人了。

毕竟儒学传统,以人为本,和亲这种事,太没有人性了,在士大夫看来,跟给河神送女人,几乎没有区别。

五代十国太乱了,人们达不成一个共识,没有一个基本的社会秩序,每个人都活的提心吊胆的。

百姓活的艰难,统治者也不容易啊,说被杀就被杀了。

渐渐的,人们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啊!

要想安居乐业,人们就得达成一个共识,有一个基本的社会秩序。

那达成一个什么样的共识呢?建立一个怎么样的社会秩序呢?

佛道两家不行,汉唐都重视佛道,可是结果是什么呢,人们常说,脏唐臭汉,这两个朝代的结束,都带来了长久的混乱,三国乱世,五代乱世,人们都生活的水深火热。

汉武帝时期,确实提出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也只是走个过场,形式主义,并没有真正的实行下去。

最后,通过历史的总结与教训,统治者认识到,只有儒家!

只有儒家才能拯救这个已经破败不堪的社会。

事实证明,重视儒学的宋明两朝,都没有出现统治者被自己人弄死的结果。

而且他们的结束,都没有带来长久的混乱。

就算是清末,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也没乱了多少年。

毕竟,清朝也是以儒治国的。

其实元朝大体上也是以儒治国,也还好。

总之,宋朝以后,就没有出现三国,五代这样的乱世。

也没有出现过秦始皇,隋炀帝等这些不重视百姓生命的皇帝。

也没有出现司马懿,赵匡胤等谋反成功的逆臣。

不得不说,这是儒学的功劳。

儒家能保证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帝能保证人们的生活稳定不动荡。

即使是更新换代,只要新的统治者重视儒学,也能很快的确立权威,重新稳定全国。

所以说,宋朝之所以,割地,赔款,纳贡,就是不和亲,背后的原因,就是儒学的复兴!以人为本!



茅汇


和亲是中原王朝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重要外交手段。当自身国力抵抗不了外族的侵扰时,和亲算得上是最有效的对外政策。一位公主的远嫁,就可以换回双方停止交战,维护边疆稳定。所以,自先秦时期,到西汉,再到唐朝,和亲就常有发生。凡事都有特例,至宋朝时期,宋朝宁可割地、赔款、纳贡,偏偏确不愿意和亲。细究其因如下。

首先,宋朝自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来,国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使得士大夫在朝堂决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士大夫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明华夷之辨,以中华正统自居,对契丹、西夏等异族有着一定的偏见, 正统思想不断加深,民族观念越来越重,也就对少数民族越来越轻视,认为他们都是未开化的野蛮人,自上而下的国人一致认为和夷狄和亲是件极不光彩的事,有损国家颜面,即便是辽兵压境,也拒绝和亲。 为了强调正统地位,在主观上反对和亲。

再者,宋朝经济实力太过于雄厚,经济手段高深,契丹、西夏等反而要被宋朝赚钱。如北宋其时,北宋政府岁入一亿两白银,而《澶渊之盟》以来的岁币不过三十万两,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宋朝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之前的任何朝代。农业、印刷业、造纸业、纺织业、造船业、航海业等有了长足的发展,南方的农业、手工业的快速发展更是带动了纸币“交子”的出现,这个时期农业社会开始向工商业社会迈进,工商业的极度繁荣带动了国家收入(税收)的突飞猛进,极大地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更重要的是,辽国的贵族贪于享受,羡慕宋朝丰富的物质享受,购买宋朝的丝织品、茶叶等,把马匹等卖给宋朝,反而自己亏了。

还有从辽国、西夏等和亲国家立场来说,对和亲也不感兴趣。他们在中原王朝强盛时便臣服,衰弱时便侵略,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功利主义,和亲除了一点嫁妆加一个公主没什么大实惠,而岁币赔款就不一样了,每年都有实际的收入。所以辽国、西夏等国家更喜欢赔款而不喜欢和亲。

故宋朝时期,儒家思想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人们内心排斥与少数民族通婚。再加上经济实力允许,宋朝统治的三百年间,一直没有与少数民族政权进行和亲。宋朝以纳贡称臣的方式维持了相当长时间的和平,边境贸易增多,经济往来加强,反过来又促进了宋朝经济的繁荣。所以,即使宋朝军事弱,他们也没有和亲的意愿。


刘文广


引言

和亲作为一种外交手段,经常被用来维系邦交关系。在古代社会,统治者通常会运用这种“卖女儿”的方式来解决一时的危机。相对于割地、赔款、纳贡来说,和亲看上去或许是最为经济的一种邦交方式。而宋朝在面临外患的时候却不去考虑和亲这种方式,在这背后又隐藏了哪些原因呢。


分析

  • 历史上和亲的典范

在宋朝之前,和亲是经常存在的,有很多的和亲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1、昭君出塞:汉元帝时期的昭君出塞是我国最为成功的和亲典范之一。当时南匈奴的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单于打败,而依附于汉朝。呼韩邪单于为了能够获得汉朝的支持,主动向汉元帝自请为婿。汉朝当然也希望能通过呼韩邪单于来消耗郅支单于的力量,于是就从宫女中选了一个人嫁给了呼韩邪,这个人就是王昭君。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最终控制了整个匈奴,昭君出塞这个事情也在后世广为流传。出使后的王昭君和匈奴人相处的很好,还向匈奴传播了大量的文化知识,为匈汉和平做出了贡献。

2、文成公主入西藏:在中国历史上,文成公主入西藏是同昭君出塞有着相同历史地位的和亲。当时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经过了一番奋斗之后,相继的击败了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等部落。连续的胜利之后让松赞干布开始膨胀起来,于是他开始向大唐进军。在被大唐击败后,他认识到自己的实力不足,主动向大唐请婚。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大唐与吐蕃的和平,从宗室中选了一女子,封为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在此之后的长达两百年时间里,吐蕃与大唐都维持着相对和平的关系。每次有新的赞普要继位,都会请唐天子来“册名”。文成公主虽然远嫁到了西藏,但是她为西藏带去了大量的中原文化。促进了大唐与吐蕃的和平。

  • 和亲的目的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会发现,不同时间段的和亲有着不同的目的

1、为了缓解当时所处的危机环境。在汉朝建立的初期,汉高祖刘邦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因为当时汉朝的实力不足以战胜匈奴,汉高祖派遣娄敬为使者,与匈奴和亲:

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娄敬往结和亲约。

这一次的和亲虽然汉朝是以失败者的身份主动提出的。但它给了汉朝发展的时间,让建立不久的大汉王朝得以休养生息。

2、以军事为目的的和亲。在古代的时候,和亲往往也是缔结盟约的一种手段。当一方的力量不足以满足他所要完成的军事目的的时候,就会选择和亲的方式来寻求新的军事力量,来帮助自己完成军事目的。

3、以促进双方和平,稳固两国关系为目的的和亲。历史上,最被人们所称颂的两次和亲,都为和亲双方带去了和平,这是一种伟大的和亲,没有什么比和平更加可贵。

  • 为什么在宋朝的时候,外交政策中没有和亲

一、根据不同的协议来分析其原因

  • “澶渊之盟”:

1、“澶渊之盟”里面有很重要的一条,那就是辽国要称宋朝为“兄长”。由此可见“澶渊之盟”在经济上宋朝的确是损失了,但是在名号上宋朝看上去反而更有尊严。所以说,对于好面子的宋朝而言,统治者不会选择“和亲”这种有损国家“尊严”的方式。

2、对辽国而言,能得到岁币这种有实质性价值的东西,要比“和亲”来的更实惠。和女人相比,辽国更为缺钱。而对宋朝而言,他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支付这一笔“岁币”,能用钱解决的事情那就不会用人的。

  • “庆历和议”:

1、“庆历和议”是北宋与西夏的和议。在签订“庆历和议”的时候,西夏已经与辽国联姻了。宋朝怎么会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西夏来做一个第三者呢?

2、西夏的统治者李元昊是一个民族感极强的人。他根本就瞧不起宋朝,即便宋朝抛开自己的面子选择与李元昊和亲。按照李元昊的个性来看,他都会选择拒绝。

  • “绍兴和议”

1、南宋朝廷于金国签订“绍兴和议”的时候宗室早已经被金国掳走了。当时的南宋根本就没有宗室女子可以去和金国“和亲”。

2、金国更在乎的是南宋的土地与财富,即便有宗室女子可以“和亲”,那也只能是附赠品,无法替代土地与财富。

二、对上述的原因进行一下总结

1、随着时间的推移,少数民族政权的野心也随之膨胀。到了宋朝的时候,对少数民族政权而言,土地、财富这些更为实惠的东西,要比“和亲”为他们带来的实际价值高。

2、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和亲之所以能成为有效的外交策略,有很大程度上基于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原政权的内心敬畏或者憧憬。虽然说有些时候是中原政权在弱势的时候与少数民族政权和亲的,但对于少数民族政权而言,这种和亲可以满足自己内心的虚荣。而宋朝的时候,无论是西夏也好,还是辽、金也好,他们并没有觉得中原政权有多么的高贵,他们不需要满足这种虚荣心。

3、宋朝本身也不愿意选择和亲这种有损尊严的事情。在宋朝的统治者眼中,和亲是一种羞辱,他们宁可选择用钱来换取和平,也不想通过“卖女儿”的方式来维系双边关系。

结语

“和亲”作为历史上一种惯用的外交方式在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民族融合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个外交政策在宋朝却没有被使用。宋朝宁愿选择割地、赔款也不选择和亲的原因要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看。主观上宋朝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尊严而抵触和亲。客观上少数民族政权也不愿意选择和亲的方式。同“和亲”相比,赔款与土地带给他们的实际价值更大。


再言春秋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以其文人治国和繁荣的商业经济而著称,却又因为对外战争的失败和妥协而长期遭受诟病。可是有一件事向来难以理解,为何北宋宁愿割地赔款也不愿意和亲呢?这与历史上汉朝、唐朝的和亲而不割地赔款有着巨大的差别。原因其实有很多,但最重要的莫过于此。

首先,宋朝自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来,对士大夫的态度可谓是仁至义尽,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使得士大夫在朝堂决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士大夫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明华夷之辨,以中华正统自居,对契丹、西夏等异族有着一定的偏见,为了强调正统地位,在主观上反对和亲。

再次,宋朝经济实力太过于雄厚,经济手段高深,契丹、西夏等反而要被宋朝赚钱。俗话说,能用钱摆平的事都不是事。就以北宋来说,北宋政府岁入一亿两白银,而《澶渊之盟》以来的岁币不过三十万两,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更重要的是,辽国赚钱后,辽国贵族又贪于享受,羡慕宋朝丰富的物质享受,又购买宋朝的丝织品、茶叶等,把马匹等卖给宋朝,反而自己亏了。和亲反而对北宋有利。

最后,辽国、西夏对和亲自己也不感兴趣。这些异族在中原王朝强盛时便臣服,衰弱时便侵略,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功利主义,和亲除了一点嫁妆加一个公主没什么大实惠,而岁币赔款就不一样了,每年的都有的孝敬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辽国、西夏自己更喜欢赔款而不喜欢和亲。


海洋说历史


1、靖康之耻前北宋对辽基本只是赔款,没必要和亲、割地;如日本史学界竟认为(讲谈社),“澶渊之盟的30万赔款,是一种赏赐性质的赔款”;


2、靖康之耻后敌强我弱,宋对金奉表称臣。这回就算想和亲,金朝也看不上;我喜欢哪里的女人,直接抢或者要就行了,干嘛娶你?



一、和亲的前提是基本平等、地位差不多。

处对象讲求门当户对,不能相差太多。比如今天,某非洲贫穷国家的女人,想嫁给中国TOP5的富人,你问问中国人愿意吗?


汉唐和亲,是因为匈奴、吐蕃实力和当时中国差不多少,还喜欢中国文化,公主送过去,隆重欢迎,当个王后、妃子什么的,互惠互利。


而北宋前期军事实力有的,澶渊之盟射死萧挞览,前中期守城战也是胜利居多。这个时候只要稍微出点血,一年收入的0.3%(北宋当时岁币收入1亿贯,掏了30万岁币),不比嫁公主合算?


(澶渊之盟)

哪个父母都算的来这笔账。


但后来宋徽宗在位时期,宋朝秦桧、蔡京、童贯、高俅等奸臣当道,最终落得靖康之耻;宋皇室被抢的后妃、公主、妃嫔达上千人,多进金国洗衣院,为娼为奴,你想和亲,那时高攀。

(靖康支持宋朝的公主一文不值 )


二、后期,蒙古崛起,宋金关系又颠倒。


其实宋金和议有多次,宋对称臣,到叔侄、到叔伯;金国在更北面蒙古的压力下,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这种情况下,南宋报仇心切,错误的联蒙灭金,更不必和亲了。


(宋蒙战争)

到了更强的蒙古南侵,成吉思汗、忽必烈等人知道南宋孱弱,只需要征服,更不会和南宋和亲了。


三、结语:


人生在世打拼第一,否则,你连和亲的机会都没有。南宋就是例证,引以为戒。


涛说精彩历史


在强敌时常压境的情况下,宋朝坚持不和亲。这其中,什么因素使宋朝如此坚守自主的婚姻阵地呢?本文试从文化和经济方面分析其背景和缘由。 背景之一:宋朝士大夫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态度 一、外求谋和,内严守备,待机消灭之。 北宋宰相李昉持这样的观点:“……况天生北狄为患中国,汉髙祖以三十万之众,困于平城,卒用奉春之言,以定和亲之策,以至文帝,奉之弥优,外示羁糜,内深抑损,而边城晏闭,黎庶息肩,所伤匪多,其利甚溥矣。况獯鬻之性,惟利是求,倘陛下深念比屋之磬县,稍减千金之日费,密谕边将,微露事机,彼亦素蓄此心,固乃乐闻其事。不烦兵力,可弭边尘。



御前带刀侍卫


大宋自赵匡胤建国,其基本国策是:“重文抑武,奖农兴商”!所以有宋一朝的三百一十九年,发展极不平衡。一面是高度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文化;一面是孱弱的国防实力。而宋朝所处的时代,前有契丹、西夏;后有女真:蒙元。边患一直是头疼的问题。

宋朝历史也曾有过几次大规模的御敌战争。如太宗征辽,范仲淹御夏,岳飞抗金等,可以要么败多胜少,要么被主和派所阻,难以长久,也没有转扭被动局面。

所以朝廷只能启动“议和"程序。宋朝议和大的有两次,即北宋“澶渊之盟";和南宋:“绍兴和议"。

“澶渊之盟"是1004年北宋宰相寇准陪真宗皇帝,北征大辽,双方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对峙,签订的和议。宋朝以每年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白沟河以北归辽的代价。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局面。

按宋朝年税入亿两白银算,这个代价对宋廷来说,不疼不痒。

“绍兴和议"是赵构秦桧害死岳飞,打压了主战派后和金人达成的和议。宋向金称臣,宋帝须经金朝册封;自淮河至大散关以北归金,南宋每年贡银、绢各二十五万。南宋得以偏安苟且。

不得不说,绍兴和议后战事平息,南宋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因为赵匡胤的国策之弊,整个大宋发展畸形,行动跛脚,对周围强敌始终挺不起腰杆来。

花钱买平安就成了首选。

而女真、契丹、党项、蒙古等要的是金钱丝绸,土地子民,那比要个公主实惠的多。

赵宋王朝割地赔款,不过是割破肉皮出点血,送公主和亲那是剜心头上的肉。








沧州老夫子


不是不和亲,而是和亲已经没有用。宋辽对峙和汉匈之战不同,汉朝时期,匈奴的社会发展很低,只是早期部落联盟体。他们抄掠汉朝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拓展生存空间,对于汉朝的政权和法统不感兴趣。所以,白登山之围中冒顿单于贪图财货而放过了刘邦,并非是一念之差,而是因为他们的战略目标已经得到。匈奴入侵很多都是为了人口、牧场、金银、妇女。所以以公主和亲,附赠大量的金银他们是非常乐意接受的。

到了宋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经历了五胡入华和大唐盛世的洗礼之后,文化社会发展等进程很快,在五代时期辽朝的建立就已经是从法统上与中原王朝并立的朝代。而这种格局的核心就是统一中国,消灭并立政权,是自己的法统成为正宗。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辽国进取燕云十六州,石敬瑭称臣的事情发生。在这种局面下,和亲基本上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因为辽朝的君主已经是皇帝而不是单于或者可汗,他的身边可以有很多的妃嫔。汉族公主最多只能是其中之一。根本没有影响力,也不会迟滞辽朝进取中原的决心,所以和亲无效。

第二,辽朝的皇后基本上在述律氏(后改姓萧)之后,都是从萧氏家族中诞生。只有辽世宗的皇后是汉人甄氏,这就导致汉朝女子在辽国内部几乎没有可能掌握权力。在各种派系之中根本就没有汉人的生存空间,有汉人血统的皇子比如耶律只没的下场也非常惨。他与宫人私通。辽穆宗耶律璟听闻大怒,“鞭笞数百,刺一目而宫之,系狱,将弃市。其弟辽景宗即位后被释放,赐以所私宫人。又封为宁王。保宁八年,妻造鸩毒,被夺爵,贬乌古部。”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宋朝就没有再使用和亲的政策。


经典守望者


不是不愿意和亲,而是没有和亲的条件。

和亲分为三种,一种是我弱敌强,第二种是我强敌强,第三种则是我强敌弱。

和亲最多的是汉、唐两朝,这是同外邦军事实力相差不大,或暂时相差悬殊的情况下进行的外交行为,但本朝与外邦的力量随时会发生颠倒。汉朝刚开始的和亲是不得已而为之,后来则是我强敌弱情况下,对他们进行的恩赐。

唐朝,文成公主和亲,那是两个强盛的王朝彼此进行的平等交往,宋朝哪个时期有这种可能?

可是,终宋一朝,都是被别人追着打,根本不存在可以颠倒军事力量的情况出现。和亲,是权宜之计,不可能成为永久之策吧?!

宋提出和亲,估计别人也能同意,但割地、赔款、纳贡一样也不能少,那和亲还有什么意义?!

软弱的宋朝只是读书人的天堂,却是民族的耻辱。


乾坤看世界


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宋朝开国之君赵匡胤,从被下属黄袍加身被迫当上黄帝,登上帝位后,担心下属效仿,后杯酒释兵权,一杯美酒加上三寸不乱之舌让所有大将放弃兵权去各地购置物业,导致宋朝在军事方面很是薄弱。

和亲自古以来就有,从汉唐就有,汉唐在历史上属于比较强盛的国家,周边小国愿意接受和亲是想依附强大的汉唐,而到了宋朝时,周边的辽金各国军事力量还是比较雄厚,感觉接受宋朝和亲是有点看不上的意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不配跟我和亲。具体是什么原因个人的分析,还请各位有好的见解多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