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高中数学该如何归纳和总结所做的题型?

洪溅


如何做好高中数学解题思路及方法的总结,也是我一直以来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提问中的“题型总结”,其核心应该是结论与方法的总结。对于题型来说,似乎没有命名的规范,哪怕是不成文的规定,因此我们可以自定义说出很多种题型,不太方便记忆。而解题方法的总结,甚至是有定义的,比如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法等等。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有统一的定义,我们可以自己下定义,只要自己能记住。相对来说,解题方法的数量应少于题型的数量,所以,我个人觉得可以以总结方法为主,题型作为辅助说明。

我注意到,不管是很多老师的讲解分析,还是很多教辅书中的解题答案,一般都会开门见山,直接给出每一步。而为什么第一步要这么做,为什么第二步要这么做,脑海中的思路历程到底是怎样的,或许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限于篇幅吧)。这样可能会让一部分同学仍然无法直接清晰理解解题的思路或方法,留不住深刻的印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仍然突破不了自己的思维瓶颈。

优秀的总结,可以迅速地找到同类型问题的解题方向。

我们去观察所有详细的解题答案,可以将过程步骤总结为以下两类:

第一,套路类。也就是说,联系上下文,这个步骤其实是有明确套路方法的。比如说在导数与函数综合题中,经常会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函数,而此时要求你找出它的最值。怎么办?你脑海里很容易会首先想到用函数单调性,但求单调性也是有多种方法的,比如作差或作商比较等,但是这个时候直觉以及经验告诉你,导数工具是最佳方案。于是几乎在一瞬间,或者说下意识地,你肯定会利用导数来求解。

这就是套路:如在求解复杂函数的最值时,优先使用导数工具。

第二:灵感类。这类一般没有显性的套路方法,需要你“灵机一动”。比如在某些结构的拼凑或者变形时,极很可能总结不出明确的套路方法,那么就只有靠自己去试错,找到通往答案那唯一的一条路。

很显然,套路类的是可以总结的,也就是这些结论或者方法可以直接移植到同类型问题的处理。因此,我们的方法总结应该着眼“套路”!

举两个栗子。

>>>例1:排列组合问题(如图1)。

常见的排列组合问题基本可统一归纳为“填空”模型,即从某一个或某几个集合中选取相关元素,再依照一定要求或者说约束条件填入相应位置上。

解题思路一般分为:构造模型->解析模型->分类分步->排列组合->检验。

其中,对于解析模型,我们要区分好元素、位置及约束条件,明确元素与位置的特征(如元素是否可相同、位置上是直排还是环排等),针对不同的约束条件采用不同的套路方法(如元素相邻使用捆绑策略、元素相离使用插空策略等)。

具体套路方法可以查阅我主页内的“笔记”文章。

>>>例2:不等式恒成立或能成立问题(如图2/3)

在涉及函数与不等式综合问题中,常遇到恒成立或能成立问题。不管题目中不等式的形式如何变化,总是围绕四个关键点:

1)不等式含单变量还是双变量?

2)不等式涉及的是一元二次函数还是其他一般函数?

3)不等式两边是函数与函数,还是函数与常数形式?

4)若不等式包含两个函数,那么它们的定义域是否相同?

由此总结出不同情形下,恒成立或能成立问题转化的最值问题。此时的最值问题的求解又有如之前所说的导数求解套路,因而原问题处理得以漂亮地简化。

以上便是当前的一些想法。总而言之,我认为除了套路方法的总结,高中数学还应做好教材知识点总结与常用引申结论的总结。三者完美结合能帮助高效准确地解题,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将锻炼自己的总结和学习能力,对以后的学习与工作大有裨益!

也欢迎大家点击我的主页内整个高中数学的章节笔记(手写,共计170页),并给予指正,谢谢!







HX高中数学笔记



我们在做作业或者考试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审题了,你对题型、题目条件和考点没有一种敏感度,不擅长从看似复杂繁琐的题干中提取出关键有用的信息,非常容易受到干扰条件的误导。

做题的时候,如果你连题目都判断错了,那还能得分吗?

首先要弄清楚题目的内容、已知条件、求什么、需要联系哪些知识点等;

其次是考虑好解题思路、方法、步骤,要善于把一道题拆分成几个部分,化大为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仔细理清其中的已知条件和位置条件,弄清楚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想好整个解题步骤,一定要让自己做到:不明白题意不做题,不清楚方法步骤不下笔。

另外这里再强调一下草稿纸的重要性。有的同学的草稿纸非常乱,东写一下西画一笔,这样是非常不可取的。草稿纸可以把它分为几个板块,每一道题都写在固定的板块上,理清自己的思维,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少因为看错或者计算错误而出现的失分。

如果想要提升审题的敏感度,那么这部分学生首先需要坚实到足够多的题目,重质重量的完成习题,并且在此基础上学会归纳和总结,通过这些题目建立题干到考点的联系,从而能够从繁琐复杂的题干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和对解题有帮助的条件。

把一道题变为一类题,形成一种看见这一道题就知道是具体考察什么知识点的一种反射,要通过题目对知识体系和考试题型有一个全面的梳理和清晰的了解。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自己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题经验和套路,会渐渐发现高考数学中的绝大多数难题的考察方式和考点都是相对固定的,将不同的题目对应不同的解题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环节学生在考场上面对问题时的窘迫,也让解题能够更加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所以,我们在做题上的整体安排要做到:

1.按照顺序做题,先做容易的再做难题。

2.做题时稍稍慢一点,计算一定不要出现差错;做中档题的时候稳中求胜,绕开哪些一看就没有思路的难题。

3.简单题要拿满分,中档题要拿高分,难题能拿一分算一分。

在解题过程种,我们审题一定要慢下来,充分理解题意,剔除掉干扰项,一旦思路理顺了,解题速度就要跟上来,用最快的速度和最高的效率写完答案。

高三后期的复习,一定要做历年的全国各地的高考真题,严格按照高考时间来做,最好的锻炼方式就是适应考试。把握好考试的节奏和感觉。

有了题感和考感之后就会觉得高考和平时普通的模拟考并没有什么区别,不会在心理上存在什么压力,自然也就不紧张了。

考试中难免会遇到比较难或者平时没有见过的题型,但是,高考的考纲就在那里放着,考的考点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无非就是多了干扰条件或者糅合了两个或者多个知识点一起考。沉着冷静的拆解题目,提取提干中的重要信息,一步步的慢慢来,扎扎实实的走稳每一步。

最后,我们要正确的理解“做对”和“做快”的关系。考试中首先应该将准确性放在首位,不能一味的追求速度,要在做正确的基础上提高效率。

狠抓基础题,先做小题再做大题,最大限度的减少失误,尽可能把会做的题都做对、做完。这就是考好数学的重要法宝。希望大家在考试中:考的都会,蒙的全对!

如果以上大家还有关于数学或者其他科目不明白的,没有学习方法,学姐整理了《高中9大科目答题技巧》视频,大家可以领一份看看,里面讲解的很详细。同学们放心领,不要钱的!当然,如果有什么学习上的困惑,可以和我说,希望能用过来人的经验,给大家一些建议!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这18道高考数学必考题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