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从高维度看:已知和未知

曾子曰:“天之所生上首,地之所生下首,上首谓之圆,下首谓之方,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揜也。”一一天圆地方说。

张衡在《浑仪注》中讲:"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一一浑天说。

托勒密在《至大论》中讲:“天宇是球形的并且作球体运动,大地就形状来说,显然是球状的……;就位置来说,它恰在天宇的中央,像几何中心一样,就大小和距离来说,大地与恒星比较就是一个点,它本身完全没有运动。"一一地心说。

哥白尼说 :"我清楚地知道,一旦他们弄清楚我在论证天体运行的时候认为地球是运动的,就会竭力主张我必须为此受到宗教裁判……"一一日心说。

17世纪时,伽利略首先用望远镜发现了银河系。

1900年,德国柏林大学教授普朗克首先提出了"量子论"。

1915年11月25日,爱因斯坦将题为“万有引力方程“的论文提交给了柏林的普鲁士科学院,完整地论述了广义相对论。

1929年,美国物理学家埃德温·哈勃通过观测发现从地球到达遥远星系的距离正比于这些星系的红移,这一膨胀宇宙的观点也在1927年被勒梅特在理论上通过求解弗里德曼方程而提出。一一“宇宙大爆炸“理论。

1990年,爱德华·维顿提出了一个具有11 度空间的M理论。一一超弦理论。

回顾人类几千年的认知和实践历史,我们不禁要问,茫茫宇宙中,还有多少未知等待着人类去探索?还有多少真理等待着人类去发现?

正所谓过去易知,未来难测。人的认知是客观存在反映到人脑中的结果,所以总是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未知的事物不一定就不存在,已知的事物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真理永远可知,而又永远无法尽知。

客观存在,相对于主观意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改变的。一切物质都是客观存在,而客观存在并非全是物质。所以,客观存在包含两种,一种是客观实在,一种是客观虚在。所有物质都是客观实在,而非物质的客观存在即是客观虚在。“虚“和“无“不能等同视之,虚是非物质的存在,而无是不存在。物质的存在皆为现象、能被人感知,所以也称为客观实相。非物质的存在是为本原、不能被人感知,所以不存在客观虚相。一切运动都是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导致的,所以“虚"和"无“的差异性是生成物质现象的根本原因。

合理的事物必然存在,而存在的事物却不一定合理。合理性使事物趋向于产生,而可能性使事物趋向于灭亡。所以存在的事物,永远是可能性和合理性的辨证统一。

可能性 * 合理性 =〉 存在

从高维度看:已知和未知

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由已知推断未知的重要途经。

什么是事物的合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辨证统一的存在。所以,一切辨证统一的事物都是合理的存在,辨证统一性即为合理性。

什么又是事物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事物的合理性也不是绝对的,其中必然包含不合理成份。这些不合理成份,即构成事物的可能性。

在认知方法上,辨证统一固然是人类思想的伟大进步,但形而上学也并非一无是处。辨证统一适用于对已知事物进行分析和推理,而无法对未知事物进行预测和推断,形而上学可以对预测要素进行联想拓展,却无法对产生结果进行合理验证。如果我们将辨证统一作为内在要素,将形而上学作为外在手段,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够更加准确的预测未知。我将这种方法,定名为"对推反证法"。

何为"对推"?就是运用形而上学的逻辑推导已知事物的所有对立面。

何为"反证"?就是运用辨证统一的思想验证未知事物的存在合理性。

对推反证,有效结合了辨证统一和形而上学,是两者的辨证统一。

讲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如何运用对推反证法预测未知呢?敬请关注我的后续文章《从高维度看:论对推反证》。

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