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疫"线人物】赵钰:若问硬汉真铁骨,剑指江城屠疫魔


【

人物简介

赵钰,男,1972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医学硕士,主任医师。1994年毕业于沈阳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感染科工作至今。先后曾参与抗击非典、禽流感、甲流、手足口病等多次大型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急如星火,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感染科里,有个人的脚步与身影从疫情初现燎原之势的第一时间起就没停下来过,他知道此时此刻武汉的形势最为严峻,因而早已经向上级主动请缨的他,正等着最后通过申请准许支援的确切消息,当院内终于接到支援通知、并得知自己成为院内四名支援武汉医护工作者的其中之一的时候,这个向来沉稳的汉子终于握紧了拳头,内心如烈火一般在急切中逐渐沸腾——这个人,就是赵钰。

从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接到支援通知只用了二十分钟,连同赵钰在内的由一名医生、三名护士所组成的医疗队就已经集结完毕,赵钰跻身其中担任院医疗队的队长,成为这支载满精英之力的队伍中的“提灯先锋”,大年初二便远征疫区武汉驰援。从提交请战申请到随队出发,赵钰拿出了汉子的果敢与凌厉,没耽搁一分一秒,没有过丝毫退缩与犹豫,说走就走,为了顺利出征,他甚至顾及不上家中尚未知情的八十多岁的老母亲。

【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真的能扛,身为医者,他肩负过的使命,绝不仅仅只有眼前这一次,但是不论哪一次,他都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身影,从没例外。在感染科工作的20余年里,他先后参与了抗击非典、禽流感、甲流、手足口病等多次大型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在任何一次任务中从未退缩,从未胆怯,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每次当有新发传染病发生时,作为感染科的高年资医生,赵钰总是毫不犹豫地冲到疫情防控第一线,不管是在2003年始终坚守发热门诊防控“非典”入侵的第一关,还是2006年深入黑山县对“禽流感”病人进行流调排查和治疗,他总是扛着旗帜冒着烽火冲在前端。

时间拉回当下,这段本该是举国团圆共庆春节的和乐时光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而被笼罩上浓厚不可一时拨除的阴霾,他是医生,又怎能置之事外?他明白,眼下这除夕已不再是举家团圆的交响乐,而成为了每名医护工作者的冲锋号,这一次,赵钰一如既往南下武汉支援,不顾同为医疗工作者的妻子也已接到当地排查的任务而离家,也抛开了还有一年就要进行高考的独生子无人关照,赵钰去意已决,甚至那份属于他的行囊早已装于心中,那是他所恪守的身为感染人的使命,也是医生面对生命呼救必然一往无前的责任,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大家大国的忠诚与担当。

【

向险而行,责无旁贷,送行当天,医院领导原本为出征队员们准备了蜂蜜水,简单的以水代酒为他们壮行。然而赵钰却因为自己身患糖尿病,只是接过了并没有喝,但是这杯蜂蜜水被他看在眼里,却甜在喉间、重在心房,自己是院内这支医疗队的队长,身边的每一名队员和他们的家人都是自己肩头与患者生命一样沉重却神圣的担子。出征前同事的声声嘱托给赵钰带来了莫大鼓舞,但是在提到亲人、提到那等在家中尚不知情的80高龄的老母亲时,这个向来坚强乐观的硬汉终于柔软下来,流下一团团止不住的滚烫泪水,他擦拭着泪痕,半晌只哽咽着说了一句“待我胜利归来再去看望他老人家”便匆匆转身踏上了远赴武汉的征途。

【

到达武汉后,赵钰立即投入到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线中,在他所在的队伍所落地支援的武汉济和医院,每班次6个小时身着三层防护服工作,全程毫不含糊的赵钰在下了阵地时候方才坦言:“你看,就一小会儿,全身都湿透了。”每次摘掉防护用品后,满脸都是勒痕,他看着看着用手摸摸,倒是觉得挺有成就感,想来每日都收治了多少患者、哪些患者已经病况稳定、哪些患者已经转危为安,赵钰的心里都满满当当的很是充实。但是超高强度的工作却对身患糖尿病的赵钰而言是个实打实的挑战,虽然早餐每天都很丰盛——豆浆、牛奶、粥等等可谓品类齐全,但是赵钰看见带水的一口都不敢喝,只是噎几口干粮敷衍了事,一切只是为了让他自己能够尽量在6小时里没有如厕情况、不出隔离病房,保证防护用品的最大程度利用不浪费。虽说他自己吃饭马虎,但是身处在防疫前线,他却像老大哥一样一直鼓励着队员要好好吃饭、抓紧一切时间休息,这样才能有精力、有体力、有动力地更好地为患者的救治贡献力量。像他这样“告诉别人一套自己却做一套”的行为,大家也只是心里暖,也心里疼,所以劝他也照顾好自己身体,他却总是含糊笑笑,总觉得自己大男人,体格好,这点累还不碍事。

【

远在故土、等不到儿子回家的赵钰母亲到底还是从亲戚朋友那里听说了他前去武汉支援的消息,赵钰得知这件事之后只是想着如何能让家人放心安心。于是他和母亲约定好,每天打一通电话,每天都确定自己平安。然而有一次因为患者特别多,赵钰连轴转忙到大半夜也没能顾上给母亲打电话,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是凌晨星夜时分,无奈的赵钰心怀抱歉,只等第二天一早还不到6点就赶紧跟母亲联系,母亲语气里满是惦念却又不敢深说,只是告诉赵钰,说她前一晚抱着电话睡着了,又不敢打电话打扰他,就只能等他给自己打……经过这次“失误”赵钰每每想起都会心疼母亲,他说:“每次从隔离病房出来最怕看到两个人的未接来电,一个是母亲,一个是妻子,担心她们和家里有什么事情。”赵钰的妻子也是一名医护人员,近期经常被派到高速口进行测温排查。伉俪同战一线,往往让赵钰夫妇最难以顾及的除了父母,还有孩子。“孩子又得自己在家过夜,只能自己煮泡面吃,还在长身体的时候,我们都挺心疼的,才15岁。不过,这也是他成为男子汉所必须经历的,爸妈都是医护人员,这个时候都得往前冲,他能理解,他也会为我们感到骄傲!”赵钰提起儿子振声说道,语气里满是自信和力量。在元宵佳节,万家团聚的时刻,赵钰抽空与同在抗疫一线的妻子连线并隔空拥抱,如今大战未竟,两人只能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互诉衷肠传递思念,并站在同为战友的立场上相互问候鼓励,共同巩固打赢这场攻坚战的必胜决心。

【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负重前行。此时此刻的赵钰,依然在武汉那片原本就广阔的土地上绽放着他身为医者仁爱无疆的光彩。在他家人的眼中他是孩子、是丈夫、是父亲,要为家人遮风挡雨;但他也是一名医生,在国家人民危难之际,他就要肩负起天职所赋予的使命、广撒治愈的福荫,用精湛的医术扶危渡厄;同时他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逆行而上,共克时艰,以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当初在党旗下所立下的每一句誓言。赵钰一直都相信,身为一名医者,不止面对疫情的考验,而是不论在什么时候,自己的战场就在那针尖刀刃之上,时刻与生命风险为伴,但是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挽救、去庇护那些渴求希望与安康的生命,不负每一个被拯救的患者和家庭那最为郑重的一份份嘱托。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