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为什么现在各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单的工作都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

用户6653925996


为什么现在各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单的工作都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


改行进入行政机关工作已逾14年,体验过不同时段、不同环境下的工作状态。结合亲身经历,谈谈个人看法和体会。

一、感觉“工作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有心态“作祟”的因素

关于这一点,不一定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这里先举一个自身经历过的例子:我2016年进入现在的单位,当时只有5个人负责一整块儿的业务工作,团队成员常常处于“5+2”“白+黑”的状态,感觉很累、压力大,但一天“穷乐呵”;如今业务量有所增加,但人员也增加了一倍多,“5+2”“白+黑”的状况少了,大家还是感觉很累、压力大,常常可见“愁眉苦脸”的样子。

为啥?说到底是心态的问题。社会转型期,公众心理由“奋斗型”急速转向“享受型”,有钱没钱买个车玩、钱多钱少花了再说……这种心态,体制内的人也概莫能免。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大家对价值的认同,从过去的“以苦为乐、以干为荣”逐渐在转向“轻松为大、多干是傻”的状态。

著名的“墨菲定律”显示: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以此来解释“工作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的状态,应当可以从根本上找到原因。

二、感觉“工作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也有工作方式转换的因素

行政机构、事业单位本质上都做的是服务型的工作。过去,大家干工作大多采取的是“结果导向”,对于过程的把控不是特别严格,相对自由度较大,削弱了累的感受。如今干工作,既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做到全程规范、严谨、到位,很多人不适应,感觉结果还没出来,人已经累得不想动了。

还是以经历过的事例做个对比。以前值班查岗,只要岗位有人、不耽误工作就行;现在值班查岗,不仅要求人员在岗,还得“是谁值班必须就是谁在岗”才行,你哪怕临时遇到再重要、再紧急的事情临时找人顶替一下,或者规定两个人在岗,恰巧抽查的时候,一个人出去办个事,也必须以书面形式详细说明情况、原因和细节。

就像上次那样,一个基层单位被上级抽查,本来是两个人值班,当时正值晚饭时分,俩人一商量,一个在岗,另一个去吃饭,轮着来。也是不巧,在岗的那个人年龄比较大,手脚不利索,话筒没拿稳,一下把电话挂断了。以为对方会继续打,结果等了一会儿没动静,他就连忙回拨,对方一直占线,等到终于拨通了,时间也过去了十多分钟。就这事儿,本来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情,再不行拍个照片发过去也行,但规矩在哪儿,必须说清楚当时的状况。来来去去,小半个月的时间没了,几个当事人搞得很疲惫。

注重结果,更关注过程,更能体现合法、合理、合情的基本原则。因为“模块化”运作,对于效率提升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问题在于,大家早已习惯了过去的工作老套路,一下子把所有的东西都转变过来、并且快速适应,难度自然不小。这种状况下,因为过程当中的问题,人员素质的问题,思维惯性的问题,等等一系列问题叠加,导致“简单的工作复杂化”“单一的工作反复折腾”等现象也就出现了。

改变这种状况,必得通过每个环节、每个流程的精细化精准化,才能保证最终办事结果的“一步到位”。否则的话,重复劳动、低效率工作的问题在所难免。

三、感觉“工作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还有工作内容变化的问题

过去的工作主要体现在“条块结合”上,各自把职能任务完成好,基本就OK了。现在对于整体统筹的力度比较大,任何一个单位,除了干好本职工作,整体的中心工作也必须深度参与,自然任务加重了,头绪增多了,压力增大了。

继续举例子:以前抓扶贫工作,扶贫部门是主力,其它单位只是参与。现在脱贫攻坚为统揽,所有单位都是主力,所有干部都有任务。以自身来说,以前搞好本职工作,参与扶贫工作协调服务就行。现在除了这些面上的工作,还要落实包抓3个贫困户的具体任务,工作当然变多了。

工作头绪变多、任务变重、要求变高,自然带来压力变大。解决的途径无非两种:一是统筹计划更加给力。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要有清晰的安排,要不然,诸事搅在一起,又忙又累、心里烦是必然状态;二是效率提升势在必然。时间还是那么多,事情增加了,单位时间尽可能干更多的事情,才能保证有尽量多的调整时间和充电时间,玩不像玩,干不像干,不仅不利于做出成绩,更不利于调整自我。

最后啰嗦一句: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管理方式越来越严谨、公众需求越来越多元,等等,都是必然趋势。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适应,方是长久立足之道。供参考!


水木空影


最近一个月以来,自己的各种材料,心得体会,还有领导的各种调研报告,专题研讨材料,心得体会……让我感觉前所未有的疲惫。九月忙的晕头转向,我对自己说忙完这阵,十月就好了,可十月依旧没有喘息的机会,十一月的到来我只能对自己说,冷静,冷静,忙完这阵又可以忙下阵子了。此刻我突然想到我办公桌上放着的两份文件,11月15日号以前上交单位2019年工作总结,2019年工作计划,我长长叹了一口气……

昨晚出差,在酒店里洗澡后吹了头发,今早对着镜子梳头时看到自己前额的头皮貌似露出的点更多了,再看看卫生间的地板上都是我的头发,我更加焦躁不安了……


樱花巷yyx


是真的。现在公务员其实挺辛苦,社会系统时代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自身也要越来越行越拼命。经常加班而且没加班费,工资真的不多,大多数五千以内。基层三四千很正常。现在不要说灰色收入了就是正常的福利都没有保障,一天被单位大事杂事填的满满的,你说有什么时间做别的。还要动不动就问责被暗访曝光你说工作都压抑。再则考公务员真不好考,没本事的人也只是磨嘴炮罢了。但问题来了,很多人会说,不干辞职!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凭什么要辞职!这工作是很不容易凭自己本事才考到的,踢掉了几百上千人才考进来的。就是进来几年后才发现是围城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但也没办法了,出去也不现实了,老大不小了上有老小有小都要吃饭从头再来真也输不起了,这就是现在公务员不辞职的心态,被卡在中间了,出去后年龄没有优势反而变弱势真不好在找到理想的工作了。所以要考公务员的同学一定要想清楚,现在公务员工作除了相对稳定外已经不是什么闲差了,是一个有很高要求,监管越来越严,动不动就问责被投诉,越来越忙碌,福利越来越少,工资不多晋升不快经常加班又没加班费的工作了。这就是事实。


给出思考方向的批评者


确实,现在体制内工作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基层工作单位来说,更是如此。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任务多,任务重,任务紧

为了让工作人员有所作为,不同部门制订了不同的绩效考核标准。一同学还说,有时候任务就如雪花般飘下。忙得头昏脑涨,所谓的双休根本不存在。

做得好不好,很难评判。但是量有没有达到,肉眼可见。于是有了一系列数据化的目标,只能马不停地地一个个去完成。这样一来,工作量自然增加,压力也越来越大。

遇到上级来视察工作,下面的人更是忙个不停。缺少的文字材料,要一一补上。市容市貌,也得立即派人做好工作。

有的,为了能尽早完成,还设置了截止时间。时间紧,任务重。不管是提高效率还是自己熬夜加班,都得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二、事情千头万绪

行政单位也好,事业单位也罢,事情千头万绪。做好领导安排的工作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还要处理好与各方面的关系。

面对群众上访,面对舆情,面对兄弟单位,都是既要做好“面子”,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更要做好“里子”,解决好实际问题,做出反馈。事后,得上传下达,做好总结工作。

还有各式各样的学习心得、思想汇报要写。再加上,为了确实提高应对各式各样突发事件的能力,还得定期进行演练。再加上网络化时代,常常是下午开完会,写好会议纪要,还得写个稿子,发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

这样下来,无形之中就增加了许多工作,却不可避免。

三、一部分人仍处于闲散状态,未能适应

虽然工作内容增加了不少,但一部分人仍处于闲散状态,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因此,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只能徒然感叹压力大,不堪重负。

不仅工作完成得不好,还容易出差错。这给别的员工造成了麻烦,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难题。

另外,体制造就了一部分定制化人才,随着事业单位等的改革,这些人员面对别的工作,可能措手不及,造成手忙脚乱的局面。

四、随着改革,缩减了一部分人员

近年来,随着各地的陆续改革,缩减了一部分人员。尤其是劳务派遣制员工,按规定缩减到比例内。人员虽然减少,但要做的事并没有随着减少,自然就感觉任务多,压力大。


何况,改革期间,一切还有待调整,自然没有那么得心应手。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犁蕉


从中央到基层,越往下同一个部门的人越少,导致指挥的多监督的多问责的多,落实却在最基层。举个例子,中央部委1000个人,省厅300个人,市局100个人,县局20个人,乡镇站所2个人,1000个人安排的工作通过层层传达,最后是2个人落实!还如,同一层面,监督机构越来越增编,人大、政协、纪委人越来越多,在编制不变的情况下,落实的人就少了


蕉下听雨770


对于这个问题,我感同身受!问题中提到的现象是普遍感受,让我们一起分析下。

我们先谈下年初中央出台的一个政策,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

今年年初,央厅出台《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对此,在广大基层公职人员中引起强烈反响!这说明,基层工作量及压力越来越大是普遍的感受。要说工作量和压力,县级以下绝对是最大的。



在中央出台“减负”政策后,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各种减负办法和举措。虽然各地根据实际制定措施有一定差别,但总的来说办法大体上是相似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减负措施来逆向看下当下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为什么工作量和压力越来越大。

一、减少文山会海。文山会海这个词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我觉得形容的太贴切了。对公职人员来说,一个是会议多,另一个就是文件多。在忙的时候,一个会接一个会的开,甚至经常出现会议“打架”现象,除了会多还有就是会议时间长。其次,就是文件多,对乡镇基层来说,每天需要到县直部门领取的文件都要跑好几趟。

二、减少督导检查。每年基层面对上级各项检查往往疲于应付,这个检查还没结束,那个就来了。每次检查都要准备材料、迎检点等,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迎检完之后,还要把耽误的工作补出来。

三、完善问责机制。现在大家感觉工作压力大,一个很大原因是问责力度加大。启动问责机制,是为了督促大家履职尽责,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这无可厚非。但部分地区问责机制的不完善,执行方式存在简单粗暴、一刀切等问题,反而加重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负担。



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如下原因造成此类现象:

一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管理对象更多更细化,随之管理任务加重。联想下我们的工作实际,与之前相比是不是增加了很多工作量?这是基础原因。

二是管理任务下沉,对应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增加。随着国家不断推行“简政放权”政策,不少职能进行了下沉,但“活多了,人并没有多”。

三是工作留痕要求严重,现在工作处处都要求拍照、录视频等等,加大宣传力度等等。工作留痕严重,也增加了工作的负担。

四是“鞭打快牛”现象,很多单位上班的人员都有这样的感觉:一个人越能干分给他的工作就越多。比如很多上班不久的年轻人反映,好像整个办公室的工作都交给了他一样,打扫卫生喊你干,谁让你年轻?打印文件还是你,谁让你懂电脑?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渴望评论区见到你的高见!


大白i说事


不知市级以上是不是这种状况,但是区县以下确实如此。之所以压力越来越大、工作越来越多,主要是因为这些原因造成的:

(一)工作标准越来越高。作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体会最深,比如同样是开一个内部的一般性的会议,原先可能就是准备一下会场、通知一下人员、负责一下记录就行了,但是现在还要打会标、摆座签、印日程、写简报等等,非常规范。原先会计、出纳可以一人兼任,现在不仅不行,而且单位内部机关、工会、支部三者都需要单设账户,都要设置会计和出纳。

(二)工作范围越来越宽。比如原先没有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这些工作,这些工作都是随着国家发展水平提高必然带来的新任务。

(三)工作程序越来越繁。比如组织部,在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提拔任用一个干部要经历大小二十多个程序。在项目建设上也同样如此。

(四)工作节奏越来越快。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电话电视会议、工作微信群、工作QQ群、无纸化办公等快捷工作方式也随之而来成为常态,工作节奏加快。


桨再手


我觉得这是程序合法化和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的必然

在过往几十年的发展中,我们国家都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来都是把发展放在第一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有句名言: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矛盾。

过往的机关事业单位,唯GDP论是常态,因此就不大注重程序上的合理合法。只要你能把经济搞上去,什么事情都可以商量,也就是唯结果论。至于过程,并没有太多人重视,更没有专门去整理。这样的后果就是经不起查验和容易滋生腐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李达康就是这样的领导代表。

而现在,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人民的意识提升了一定的高度。社会中人民内部矛盾也多次暴露。以前的各种热点事件,强拆强征,城管粗暴执法,警民冲突等等,都是因为不重视权力机关在执法中的程序合法性而引起。

现在这一情况已经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重视。要推动法治社会建设,首先不是老百姓的普法,而是政府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为了政府各项事务的执行是在合理合法合规的情况下推进,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各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内容。

而正是这样的情况改变,最近几年的舆情事件已经大幅下降。

并不只是工作任务多,而是工作的人变少了

为了推动程序的合法,避免上面的问责,就要做到雁过留痕。因此文山会海习以为常。但这也不是全部原因。机关事业单位中忙碌的人往往只有那么固定的几个人,很多老同事过得其实很悠闲,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好的风气。现在还在大幅改革,收缩编制,真正做事的人会越来越少。

所以说在机关里上班的人很轻松,是对的;说机关里上班很拼命,也是对的。分人而已。简单的说就是累的累死,闲的闲死。


小山衔月


归根结底,其实一句话:重压之下,“无“好汉!层层级级不敢,不愿担当,一把手,以前是违规也要在任上干点事,现在是宁可不干事也不愿违规。副手,以前是巴不得一把手放权干事,现在是分管大小事一律报表态(上会有记录)。加个班的制度上会讨论,安排个临时性工作上会讨论,一顿饭的支出上会讨论……一个星期五天十来个会。不是事情多难多复杂,关键是上会就有记录,就有集体意见,出事就有人分担……仅此而已。


半支烟26485451


不是太大,是以前太清闲了!!工作的本身就是烦琐呀?谁的工作不苦不累不琐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