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孩子也有強迫症?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長要這樣來應對

最近很多寶媽都有跟我說到自己的孩子好像是有"強迫症"。

銘銘媽媽說:"銘銘每天晚上都要堅持自己收拾書包,並且書包裡的書本都要按照語文、數學、英語、練習冊的順序排好,有一次我給他收拾,沒有按照那樣的順序,結果孩子生氣了,把東西都翻出來重新放置好才願意去睡覺。"

小華媽媽說:"有一次要帶孩子出去玩,電梯來了的時候孩子不願意進去,他說要用最左邊的電梯,好無奈啊!"

寶媽們其實不用慌,孩子這樣的情況不是所謂的"強迫症",而是孩子正在經歷"秩序敏感期"。處於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有自己的一套規則,不允許別人來打破自己的規矩,不然別人就是錯的,自己才是對的。

孩子也有強迫症?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長要這樣來應對

家長要懂孩子"秩序敏感期"

1、 "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兒對秩序極端敏感的一個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幼兒對事物的秩序有強烈的需求,並逐步獲得和發展起對物體擺放的空間或生活起居習慣的時間順序的適應性,即秩序感。

處於這個時期的孩子,對於規則、順序等都十分在意,並且覺得其"神聖不可侵犯"。孩子只認定固定的一種習慣或者順序,不容許別人來改變自己的行為。所以有點父母就會覺得孩子這樣的行為是"強迫症",其實並不是,但是父母也要注意孩子在這個階段的表現。

孩子也有強迫症?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長要這樣來應對

2、 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的麻煩

處於"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比較難以管理,因為他有自己的規則,不允許別人打破,所以在生活或者學習中都會有比較多的麻煩,也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比如,在生活中,孩子認定固定的電梯,出行就會耽誤很多時間,並且孩子有時候會鬧的不開心。孩子認定自己的學習文具、桌椅等,有可能就會和家裡的弟弟妹妹發生爭執。孩子認定自己吃飯的餐具、坐的位置等,有時候也會影響孩子的飲食。

在學習中,孩子會認定自己的學習方法,但是有時候這些方法是效率較低的,而孩子卻不願意改。這樣的話就會阻礙學習進程,並且孩子成績也難以得到提高。

孩子"秩序敏感期"有三個階段

1、 執拗敏感期

執拗敏感期是在孩子1-3歲的時候。這個時期的孩子,經常會要求物歸原位,也就是說孩子喜歡把東西放在原來的位置。剛剛從哪拿的書就要放回哪裡,吃完飯要把椅子放回去原位,等等這些行為都是這個時期孩子的行為表現。

執拗敏感期的孩子特點就是"犟",並且發生在任何時間任何事件中。孩子自己認定的事情就是這樣的,誰也不能夠改變它,誰改變就要生誰的氣,並且還說不得、罵不得。

所以父母要明白孩子的想法,不能感到耐煩,不能因為孩子不聽話就罵孩子,強硬改變孩子認定的規則。

孩子也有強迫症?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長要這樣來應對

2、 完美敏感期

孩子的完美敏感期是3-4歲。這個時期的孩子"執拗"涉及更廣的範圍,不只是在家中。這個時期的孩子要求"完美",並且,孩子不僅要求自己完美,還要求別人也要完美。

比如,在家中,孩子如果看到父母有"不好"的行為,比如有時候垃圾掉在地上沒有撿起來,孩子就會自己撿起來並且告訴父母這樣做是不對的,會"責怪"父母,對父母進行說教。當然,並不是對於所有的這樣的行為孩子都會知道是不好的行為。

在公園裡,如果孩子看到有別的小朋友摘花了,孩子也會告訴別人不可以隨便摘花。如果看到別人插隊了,孩子也會責怪別人沒有排隊。在幼兒園裡,如果別的小朋友做的不好,這個時候孩子也會上去"教育"別的小朋友。

孩子也有強迫症?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長要這樣來應對

3、 審美敏感期

孩子的審美敏感期是在5歲以後開始。這個時期的孩子會變得挑剔起來,對外界的事物開始有了自己的判斷標準,對自己的外在形象也有了一定的認識。比如會喜歡一些漂亮的衣服、好看的東西等等。

所以有時候父母給孩子選了衣服穿上,孩子會不願意穿,還要發脾氣,就是因為孩子追求審美,他認為父母選的衣服不好看,自己不能穿上去。

家長要注意的還有一點,就是處於完美敏感期的女孩子會偷偷的穿媽媽的高跟鞋,塗抹媽媽的口紅。男孩子可能會偷偷穿爸爸的皮鞋,拿爸爸的領帶。這個時候,家長不要一遇到這個情況就開始責罵孩子,這樣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傷害。當孩子有這樣的行為,父母要加強引導,跟孩子說明道理,不要讓孩子這樣做就好了。

審美敏感期的教育很重要,對孩子以後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孩子的個人魅力,氣質、穿搭等。

孩子也有強迫症?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長要這樣來應對

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家長可以這樣做

1、 培養孩子嚴格的規則意識

當孩子處於秩序敏感期時,其實孩子的一些規則也是很好的。父母不用每一次都要去糾正孩子的行為。如果孩子做得對,家長也要及時給予理解與支持,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在這個時期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為孩子本身也很注重秩序和規則,如果父母在這個時候認可自己的行為、態度和規則意識,就會進一步強化孩子的規則意識。

比如,孩子堅持要將地板打掃乾淨,那父母可以將掃地任務交給孩子,讓孩子每天都保持家裡的乾淨。孩子認為應當物歸原位,那麼家裡的桌椅等就可以讓孩子來收拾。這樣能夠讓孩子對自己自律,也能夠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並且讓孩子的生活有條不紊。

孩子認為插隊、摘花等行為不對,父母也要強化孩子的規則意識,明確告訴孩子的想法是正確的,要注重排隊和公共物品的保護。這樣能夠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讓孩子適應社會的生活和規律。

2、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當孩子追求秩序和規則的時候,家長也就能夠很容易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的能力。因為孩子心中有一定的秩序、一定的規則,他能夠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負責。如果父母在這個時候加強引導,就能夠更好地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

孩子喜歡按照自己的規則,會認為有些事情必須要自己來完成才滿意、放心。當父母確定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是正確的時候,父母就把事情的主動權和選擇權交給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標準來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鍛鍊了能力,也強化了自己的標準,他會感到滿意並且會更堅定自己的標準。

比如,孩子喜歡乾淨,那就堅持讓孩子保持乾淨。孩子對於自己的形象追求完美,那麼就讓孩子對自己的形象進行管理,比如衣服的搭配、衣物的清洗等,讓孩子自己來完成,就可以起到鍛鍊孩子獨立自主的作用。

孩子也有強迫症?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長要這樣來應對

3、 儘可能滿足孩子的秩序感

在生活中的小事上,如果不會帶來不好的影響,那麼父母就儘可能滿足孩子的意願,不一定要改變孩子的想法。

比如孩子會堅持物歸原位,那就讓孩子一直都堅持這麼做,如果父母拿走了孩子認為要物歸原位的東西,孩子也會不高興的,父母這樣做也是沒有必要的。滿足孩子的秩序感,能夠給孩子帶來幸福感。

我是木木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