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孩子也有强迫症?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长要这样来应对

最近很多宝妈都有跟我说到自己的孩子好像是有"强迫症"。

铭铭妈妈说:"铭铭每天晚上都要坚持自己收拾书包,并且书包里的书本都要按照语文、数学、英语、练习册的顺序排好,有一次我给他收拾,没有按照那样的顺序,结果孩子生气了,把东西都翻出来重新放置好才愿意去睡觉。"

小华妈妈说:"有一次要带孩子出去玩,电梯来了的时候孩子不愿意进去,他说要用最左边的电梯,好无奈啊!"

宝妈们其实不用慌,孩子这样的情况不是所谓的"强迫症",而是孩子正在经历"秩序敏感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有自己的一套规则,不允许别人来打破自己的规矩,不然别人就是错的,自己才是对的。

孩子也有强迫症?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长要这样来应对

家长要懂孩子"秩序敏感期"

1、 "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儿对秩序极端敏感的一个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并逐步获得和发展起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即秩序感。

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于规则、顺序等都十分在意,并且觉得其"神圣不可侵犯"。孩子只认定固定的一种习惯或者顺序,不容许别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所以有点父母就会觉得孩子这样的行为是"强迫症",其实并不是,但是父母也要注意孩子在这个阶段的表现。

孩子也有强迫症?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长要这样来应对

2、 孩子处于"秩序敏感期"的麻烦

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比较难以管理,因为他有自己的规则,不允许别人打破,所以在生活或者学习中都会有比较多的麻烦,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比如,在生活中,孩子认定固定的电梯,出行就会耽误很多时间,并且孩子有时候会闹的不开心。孩子认定自己的学习文具、桌椅等,有可能就会和家里的弟弟妹妹发生争执。孩子认定自己吃饭的餐具、坐的位置等,有时候也会影响孩子的饮食。

在学习中,孩子会认定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有时候这些方法是效率较低的,而孩子却不愿意改。这样的话就会阻碍学习进程,并且孩子成绩也难以得到提高。

孩子"秩序敏感期"有三个阶段

1、 执拗敏感期

执拗敏感期是在孩子1-3岁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孩子,经常会要求物归原位,也就是说孩子喜欢把东西放在原来的位置。刚刚从哪拿的书就要放回哪里,吃完饭要把椅子放回去原位,等等这些行为都是这个时期孩子的行为表现。

执拗敏感期的孩子特点就是"犟",并且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事件中。孩子自己认定的事情就是这样的,谁也不能够改变它,谁改变就要生谁的气,并且还说不得、骂不得。

所以父母要明白孩子的想法,不能感到耐烦,不能因为孩子不听话就骂孩子,强硬改变孩子认定的规则。

孩子也有强迫症?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长要这样来应对

2、 完美敏感期

孩子的完美敏感期是3-4岁。这个时期的孩子"执拗"涉及更广的范围,不只是在家中。这个时期的孩子要求"完美",并且,孩子不仅要求自己完美,还要求别人也要完美。

比如,在家中,孩子如果看到父母有"不好"的行为,比如有时候垃圾掉在地上没有捡起来,孩子就会自己捡起来并且告诉父母这样做是不对的,会"责怪"父母,对父母进行说教。当然,并不是对于所有的这样的行为孩子都会知道是不好的行为。

在公园里,如果孩子看到有别的小朋友摘花了,孩子也会告诉别人不可以随便摘花。如果看到别人插队了,孩子也会责怪别人没有排队。在幼儿园里,如果别的小朋友做的不好,这个时候孩子也会上去"教育"别的小朋友。

孩子也有强迫症?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长要这样来应对

3、 审美敏感期

孩子的审美敏感期是在5岁以后开始。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变得挑剔起来,对外界的事物开始有了自己的判断标准,对自己的外在形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比如会喜欢一些漂亮的衣服、好看的东西等等。

所以有时候父母给孩子选了衣服穿上,孩子会不愿意穿,还要发脾气,就是因为孩子追求审美,他认为父母选的衣服不好看,自己不能穿上去。

家长要注意的还有一点,就是处于完美敏感期的女孩子会偷偷的穿妈妈的高跟鞋,涂抹妈妈的口红。男孩子可能会偷偷穿爸爸的皮鞋,拿爸爸的领带。这个时候,家长不要一遇到这个情况就开始责骂孩子,这样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当孩子有这样的行为,父母要加强引导,跟孩子说明道理,不要让孩子这样做就好了。

审美敏感期的教育很重要,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孩子的个人魅力,气质、穿搭等。

孩子也有强迫症?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长要这样来应对

孩子处于"秩序敏感期",家长可以这样做

1、 培养孩子严格的规则意识

当孩子处于秩序敏感期时,其实孩子的一些规则也是很好的。父母不用每一次都要去纠正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做得对,家长也要及时给予理解与支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在这个时期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为孩子本身也很注重秩序和规则,如果父母在这个时候认可自己的行为、态度和规则意识,就会进一步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

比如,孩子坚持要将地板打扫干净,那父母可以将扫地任务交给孩子,让孩子每天都保持家里的干净。孩子认为应当物归原位,那么家里的桌椅等就可以让孩子来收拾。这样能够让孩子对自己自律,也能够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并且让孩子的生活有条不紊。

孩子认为插队、摘花等行为不对,父母也要强化孩子的规则意识,明确告诉孩子的想法是正确的,要注重排队和公共物品的保护。这样能够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让孩子适应社会的生活和规律。

2、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当孩子追求秩序和规则的时候,家长也就能够很容易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因为孩子心中有一定的秩序、一定的规则,他能够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负责。如果父母在这个时候加强引导,就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孩子喜欢按照自己的规则,会认为有些事情必须要自己来完成才满意、放心。当父母确定孩子的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时候,父母就把事情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锻炼了能力,也强化了自己的标准,他会感到满意并且会更坚定自己的标准。

比如,孩子喜欢干净,那就坚持让孩子保持干净。孩子对于自己的形象追求完美,那么就让孩子对自己的形象进行管理,比如衣服的搭配、衣物的清洗等,让孩子自己来完成,就可以起到锻炼孩子独立自主的作用。

孩子也有强迫症?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家长要这样来应对

3、 尽可能满足孩子的秩序感

在生活中的小事上,如果不会带来不好的影响,那么父母就尽可能满足孩子的意愿,不一定要改变孩子的想法。

比如孩子会坚持物归原位,那就让孩子一直都坚持这么做,如果父母拿走了孩子认为要物归原位的东西,孩子也会不高兴的,父母这样做也是没有必要的。满足孩子的秩序感,能够给孩子带来幸福感。

我是木木妈妈育儿师,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