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与当今张扬和尊重个性有何矛盾?

ttz1291666822


其实这是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主流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孔子的“四非”思想强调为人处世的基本礼教,而且要从小孩学习成长过程中不断进行教育和规范,要求人不能肆意妄为,不能太彰显自己的个性,这与现代尊重个性的理念形成了较大'反差,说到底还是教育思想的深层次矛盾所致。


思源330


我是偷听制笔的强哥,很荣幸能回答你的问题。

关于孔子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与当今张扬和尊重个性有何矛盾?

我的回答是没有矛盾。

一、原意是什么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原文出自《论语》

它的意思是不符合礼仪规范的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

二、礼仪规范在各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定义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礼。孔子说的时候,礼是指周礼,那是符合那个年代的。如果要活学活用到当代,这个礼在当代就应该符合当代的礼仪规范。当代的礼仪规范有商务礼仪,有外交礼仪,有人际关系的礼仪。这些礼仪规范都能让我们提升人际关系,塑造非常好的礼仪形象。所以不符合当代礼仪规范的不要去看(比如偷看别人的手机,信件),不要去听(别人在谈私事,要识趣到门外恭候),不要去说(不在人后说人是非),不要去做(不要耍流氓、不要在公众场合背心拖鞋等)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带给你帮助。


偷听制笔


这句话一般理解为“不符合规矩的不要看,不符合规矩的不要听,不符合规矩的不要说,不符合规矩的不要做”。但是这样理解是错的,这只是按字面意思理解的。

正确解释

要理解古文最好联系上下文,不然容易理解偏了,就只能理解字面意思,那样的理解不对。这段话出自《论语•颜渊》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里孔子的礼有两层含义,第一指的是礼的制度,就是《礼记》里记载的礼,第二个含义是对修身来说的,是说诚心正意,像行礼祭祀时的专注的态度。“克己复礼”和“非礼勿视”中的礼就是第二种意思。《史记》中记载孔子去求教于老子,老子对他说:“……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这是说君子修德行要注重内在,去掉骄傲之气,不能放纵欲望。《论语》中孔子还说到:“人而不仁,如礼何?”是说人内心没有仁爱,要礼那种形式过场有什么用

?这都证明了“礼”的第二种解释。

所以题主所引用的话,正确理解是:“没有达到诚心正意,像行礼祭祀那样的专注,就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因为那样做不到仁”

矛不矛盾呢?

再回到题主的问题,按我这种“礼”的理解,跟张扬和尊重个性没冲突,反而告诉人们要发自内心专注的去发展个性尊重个性,不要随大流跟风,看别人张扬个性,你也要张扬个性,用“克己复礼”的方式想明白了是不是你真想要的。综上所述,没矛盾。

我们现在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大多来自于五四运动之后对传统的批判理解,确实剔除了糟粕,但是有些正常的东西也有曲解,所以,还是看原文古籍,不要人云亦云。


盛京杨员外


但是,张扬和尊重个性,前提是有约束力的,并非亳无节制的,是在尊守法律,法规,道德的基础上。

比如说,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事情,不看,不说,不听,不要做。是在言行方面需要尊纪守法,要尊守法律法规和道德的约束。

非礼勿视出自《论语、颜渊》孔子的《论语》卷六,颜渊十二,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说,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解释:意思是,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颜回说,这个道理很深很难,总要拿一个章法,一个引子给我们入手,或者可以进入“克己复礼"的境界。因此,孔子就告诉他“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用四个规范,严格的管束自己。由外在规范薰陶自己。

颜回说:我虽然很笨,悟性不高,但借外力薰陶内心的方法是懂了。我只好用这种方法,慢慢去达到那个“克己复礼"的境界!


内江黄大姐


孔子说的“礼”与张扬和尊重个性,并没有矛盾。要搞明白清楚这个问题,先要正确理解“礼”和“个性”的正确含义:

第一,西周东周的“礼”,就是“规矩”,就跟我们现今通常说的“规矩”、“礼数”意思是相通的。周礼,对吃穿住行、上下老幼等等,涉及到人的一切言行,“规矩”制定的全面、详细,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言行不遵守。而我们现在说的“懂规矩”、“讲礼貌”,在生活中也是很重要的,只不过不像周礼那样流程复杂、要求严苛罢了。

第二,时下讲张扬和尊重个性,我认为指的是保持自己独特、独立的人格,发挥自己独有的优势和特长,按着自己的思路和道路去发展。张扬个性,不是张狂个性,不是任性胡为,不是胡作非为。

第三,搞清楚了前两个问题,我们也就清楚了“懂规矩”、“讲礼貌”与张扬个性不矛盾。“规矩”不妨碍你的个性;比如,公共场所不能吸烟这是规矩,这不会阻碍你的个性吧。个性也不是建立在破坏规矩之上;比如,你去拜访客户了,总要敲敲门、说声我是谁,总不能一脚把门踹开,这不叫个性,这叫没教养。

第四,“礼”要上升到现在的国家层面,我认为就是“国家制度”。这更不影响你张扬、尊重个性;你的个性再张扬,也不能去破坏和践踏国家制度。


九思堂笔记


孔子提倡“克己复礼”,礼的含义应该是真诚与敬重,推己及人,克服自己的欲望,常怀仁爱之心,提倡“和为贵”。

当今张扬和尊重个性与此是否有矛盾要看情况,不同的人个性各异,如果你的个性与孔子提倡的“礼”相符,那无矛盾,如果你的个性虚伪、暴躁、自私、偏狭、欲望不止,那就与孔子提倡的“礼”背道而驰了。


探文海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简单的说不符合礼制的。不看,不听,不说,不动。什么叫礼制,礼制就是礼仪制度的简称。张扬和尊重个性没有毛病。但是必须在礼制的框架下,超出这个制度,和法制你可能就会犯错误。比喻非礼不说,毕福剑就是一个例子。


吓死美国人


孔子这些话,是回答颜渊的提问时所说的。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告诉他克己复礼为仁。颜渊又问他具体的条目,孔子就说了这四个勿。后人称为颜子四勿。这四勿反映了儒家思想的主要内涵,就是仁。仁是目标,四勿是手段,它其实是一种行为规范,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通往仁的规则。孔子说过,从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说只有不逾矩才能从心所欲,只有克己才能回到仁上。为仁由己,不假外求。视、听、言、动,皆人与外物相刃相摩之途,若果不有所节制,就会不合礼,就会入迷途。老子也说过,五色让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就是一个道理。

至于当今所谓的张扬和尊重个性,其实无这四勿并不矛盾。孔子其人最注重因材施教,尊重个性了。他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一个人想要张扬不是毛病,首先要考虑一下自己有没有这个才能,而不要怕人不知道自己。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也。那些所谓张扬的人就怕到头来也没有人知道他、了解他。所以说人还得靠自己。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要求诸己,不如从四勿做起。人总是有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一定的规则下张扬自己的个性才是正途。孔门心法,为学工夫。在今天的一个意义就是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时时处处就能约束自己,使自己言行合乎规则,便是仁。仁者不忧,则无往而不利。


去影


个性张扬,就是无规无矩,古人说,老要张扬少要稳。你年轻人还没经是世事就应该虚心学习,老了有经历了你在张扬。年青人只有理解了礼,才能知道那些该张扬那些不该张扬。尊重个性,应该有条件。其实有志不在年高,无知不在老少正好夜衬托了尊重个性这个问题。现在人理解的个性张扬是不受约束的表现


一个热爱国学的人


孔子的这个理念可以用《易经》里面的履卦来解释。履卦为64卦里第10卦,讲述的是人们做事都应该循规蹈矩,这样做即使踩了老虎的尾巴但是也不能受到伤害。做事情也是要量力而行,安分本分,不可一意孤行,逞强冒进,以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麻烦。

现代的年轻人喜欢潮流,崇拜自己的个性,总想要异军突起,瞬间变成一匹黑马好去和资本分一杯羹。正好和孔子说的话的意思背道而驰。

有一个想法就可以去融资,一冲动借钱也要去创业,在工作岗位上说不得碰不得,一旦触碰到逆鳞,就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他们从小就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长,以为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规则都是由他父母制定的,所有人也应该像他父母一样惯着他。

做事情也是喜欢天马行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美其名曰有想法有创意,一些不落地的想法也认为会是必然成功的。

在这种思想下,年轻人走弯路,碰壁的情况肯定会越来越多。不可取啊,不可取。

再说一句话: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如果你觉得岁月静好,那一定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