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孫正義通過各種手段,讓日本網速成為第一,降低了寬帶和電話費用

2001年,孫正義瞄準寬帶業務。他需要馬上行動,因為這是進軍互聯網的必爭之地,另外由於2001年互聯網泡沫讓孫正義損失了幾乎全部的身家,軟銀市值跌至谷底,他需要一次全面的勝利來挽回敗局,重整旗鼓。

一、雅虎BB的寬帶速度成為世界第一

2001年6月20日,孫正義在雅虎日本網站上向用戶開放了寬帶安裝預約申請,東京的用戶可以在6月享受試用服務,面向日本全國的服務將從8月開始,這項服務被命名為“雅虎日本Broad Band”,簡稱雅虎BB。

孫正義遇到了對手——日本電報電話公司NTT。

NTT是日本最大電信服務提供商——日本電信電話株式會社的全資子公司,想要在日本開辦寬帶業務,需要向NTT租借各個區域的中心機房裡的設備,以及他們的光纖。軟銀的網絡就是由這些光纖連接起來的機房組成的,軟銀的網絡想要覆蓋更多地區,就需要越多處於不同區域內的NTT機房,以及足夠的光纖,並且保證這些機房之間已經有光纖連接。

孫正義通過各種手段,讓日本網速成為第一,降低了寬帶和電話費用

某幾個區域的中心機房之間很有可能並沒有鋪設光纖,已經用光纖連接的機房可能沒有閒置的光纖可供出租。雅虎BB的工作人員不得不先確認他們所需要的機房之間是否存在光纖,在得到肯定的答覆後他們才會開始鋪設網線。

雅虎BB的工程師們在NTT的各個機房間摸索,如果遇到“此路不通”的情況,他們就需要修改此前的網絡鋪設線路。 這還不是最令人抓狂的,讓人更加煩躁的是機房沒有空閒的光纖可供租借的問題。這個問題並不完全是NTT的原因,這跟雅虎BB的寬帶業務申請人數太多也有關係。

從6月20日公佈預約申請開始,到7月底已經有十多萬人遞交了申請。而依照當時雅虎BB的工程進展,沒有辦法為這些客戶提供服務,孫正義只能將正式服務的時間推遲到9月1日。到了9月3日,雅虎BB總共收到100多萬人次的寬帶申請,但是公司租借到的光纖設備僅夠為4萬用戶開通服務。

96萬多人在等待服務,而且雅虎BB工程似乎也沒有盼頭,於是無數的電話打到軟銀,接都接不過來,後來,負責軟件業務的部門也不得不被安排接用戶投訴電話。這些人根本對寬帶業務毫無概念,除了道歉,無計可施,這更增加了用戶的不滿。

不能再拖下去了,如果通過正常渠道申請光纖只會讓工程變得遙遙無期,最後孫正義直接到總務省跟官員談判。說是談判,倒不如說是“要挾”,據說當時孫正義拍著官員的桌子大聲說:“把打火機給我,沒有光纖的話我還不如直接在這裡澆汽油自焚!”

當時軟銀已經是日本第三大移動運營商,雖然比起傳統老牌企業NTT還有不小的差距,但是“上市企業創始人兼CEO現場自焚”可不是總務省能承受得住的輿論事件。為了寬帶業務,他真是豁得出去,雖然方法極端,但目的還是最終達成了。

據說有一次雅虎BB安裝在NTT機房內的設備出了故障,需要立刻修理,但是由於雅虎的技術人員事先沒有申請進入機房,因此門衛將他們擋在機房外面。不是不能申請,而是等到申請被批准要好幾天,這幾天之內雅虎BB的用戶就連不上網。孫正義親自出馬讓門衛放他進去,他說:你就算告我非法闖入我也要進去。總之,孫正義為了寬帶業務,拼了命地挑戰一切“不可能”。

解決了光纖之後,孫正義的下一個麻煩是,有些用戶並不符合ADSL寬帶的安裝條件。比如,用戶的線路用戶名和他們的電話線路用戶名不一致,原本使用ISDN網絡的大客戶們由於線路不合適因此無法使用ADSL服務等。所以,用戶是否能順利享受雅虎BB的ADSL服務有時也取決於自身的信息情況和他們的安裝條件。

可是孫正義給用戶承諾:自提交申請起,10天之內雅虎BB會將寬帶安裝入戶,如果超期,就免除用戶下個月的使用費。

發表這樣的宣言,是在激勵自己和員工必須竭盡全力提高服務的水準,想盡辦法提高服務質量,同時也是在給用戶傳達這樣一個信念:軟銀和雅虎BB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當然,在做出這種承諾時,孫正義沒有忘記提醒用戶:10日安裝到家的服務僅適用於以下用戶:線路的用戶名一致用戶,非ISDN用戶,住宅的電話線沒有被其他裝置佔用的用戶。這樣一來,用戶在安裝前也會確認自己是否有安裝的條件,避免白跑一趟。

總之,最初的混亂與危機過後,2005年12月,雅虎BB的用戶人數達到了500萬。寬帶速度也超過韓國,達到每秒61兆,成為世界第一。

寬帶在日本之所以如此普及,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孫正義推出了史上價格最低的寬帶服務,每月的上網服務費只有990日元,加上路由等其他附加服務費用,一共才2830日元。相對於其他公司每月幾萬日元的費用而言,這簡直是九牛一毛。

要實施低價,孫正義必須想辦法降低成本,實際上他也早就做好了準備,他在路由器的採購上爭取到了較低的價格。之所以能得到低價,是因為他大批量採購,一口氣訂了100萬臺。這個數字也正說明了孫正義的魄力。

低價和高速度,讓日本成了世界一流的寬帶大國,孫正義在其中功不可沒。

二、收購沃達豐並打破了日本的封閉式移動互聯網體系

沃達豐公司是一家跨國性的移動電話運營商,成立於1984年,到1987年,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移動通訊公司。

如果它要寫一部成長史,有許多輝煌業績可以書寫,但它在日本的經歷不堪回首。這家出生在英國的通信巨頭,2001年年初帶著勃勃雄心進入日本,想在增長快速的日本通信市場上分一杯羹,結果不幸觸礁。公司的利潤不斷下滑,2006年更是陷入鉅額赤字。

沃達豐日本是沃達豐集團在日本的子公司,但它似乎對日本人的興趣和喜好並不瞭解,似乎也不太願意迎合日本人的口味,因此品牌形象一直不佳。

更糟糕的是,作為日本第三大通信運營商,它的網絡質量實在太差。此外,當時日本馬上就要啟動攜號轉網制度,外界都認為沃達豐的用戶必定會流向日本其他兩大運營商NTT和KDDI。這兩家也正張大了嘴等著沃達豐的用戶“掉”下來。

孫正義通過各種手段,讓日本網速成為第一,降低了寬帶和電話費用

孫正義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從Cerberus基金公司手中“搶”到了沃達豐日本,而且花費不小:118.7億美元。不僅如此,沃達豐還在外面欠下了1.9萬億日元鉅債,現在這些債務都落到了孫正義頭上。

其中壓力可想而知,反對聲也此起彼伏。資本市場認為孫正義的錢一定會打水漂軟銀的股價在孫正義2006年收購沃達豐後暴跌60%。

可是和前幾次關鍵性的投資一樣,那些不被看好的項目最終都成為開啟時代的傑作,收購沃達豐也不例外,它是日本移動互聯網格局大洗牌的開始。

7年過後,改名軟銀移動的沃達豐日本打破了日本的封閉式移動互聯網體系,超越對手成為日本第一。

孫正義看好移動互聯網有數據作為依託,事實上孫正義的每一項商業運作都有數據支持。這次在移動互聯網界掘金來源於一條數據:移動互聯網的增長速度超過傳統互聯網,增長了375倍。

要贏得互聯網的未來,就必須拿下移動互聯網,但是軟銀在這個互聯網世界裡還有一個對手——谷歌。

想要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開疆闢土,他需要沃達豐這件“武器”。孫正義承認這的確是一個冒險的舉措,100多億美元的確不是小數目。因此在此前,他做了很多準備工作,先前的雅虎寬帶業務正是他為這次的收購鋪路,可以說,他為了沃達豐下了一盤很大的棋。

孫正義這樣思考:為了最終進入移動通信領域,他必須收購一家運營商,比如沃達豐日本,這比自己創立一家公司從零開始要好得多。要收購沃達豐,他必須有足夠的資金,如何籌得足夠的資金?同時,為了最終能夠良好地管理運營沃達豐,他必須有相關的人才和經驗才行,怎麼辦?——先推出寬帶業務,接著收購固定電話運營商。沒錯,這就是他推出雅虎日本寬帶業務的真正目的:為軟銀收購沃達豐積累資金和技術,同時儲備管理人才。這就是孫正義的“減法思考”。

在他看來,要做成一件事不能用加法,必須用減法,也就是說不要去想首先要做什麼,其次要做什麼,相反,要倒著來:為了達到最終目標,前一階段應該做什麼,而要做到這一階段之前又要做到哪些事。

最後還是迅銷公司的董事長,也就是優衣庫的老闆柳井正給孫正義吃下了定心丸:“不收購沃達豐的風險要大於收購它的風險。”

要想把一個瀕臨崩潰的企業變成日本第一很難,但是孫正義的幽默顯示了他的決心:“跟兩家運營商爭第一,總比和日本數千家蕎麥麵店爭第一要簡單得多吧。”這種幽默背後深含孫正義的戰略判斷。

日本的移動通信行業有一個特點:寡頭壟斷。常人並不容易進入,因此雖然對手實力強勁,但競爭要比其他行業小得多。

三、更名軟銀移動併成功改造

“沃達豐日本”這個牌子已經讓人們有了成見,所以堅決不能用了。在一番抉擇後,他決定冒險使用“軟銀移動”。

在收購沃達豐的第一天,孫正義對他的員工說:“情況已經到了這樣的地步,你們這副樣子是打算坐以待斃嗎?”接著他又說:“從下個月開始,我要求月淨增長率要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行業第一。”

為了達到目標,孫正義這次徹底貫徹了商業運營上的數據思維,在所有的業務考核中都以數據說話,而且精細到常人無法想象的程度。

比如在考核一個員工的當月業績增長時,孫正義會問如下問題:這個月的具體天數;休息日的天數。在他看來,這兩個數據至關重要,因為每個月的天數不同,銷售額會因此浮動。比如9月是30天,10月為31天。按他制定的標準和要求,10月比9月多一天,銷售額至少應該增加3%,如果只增加了2%,那就不能讓他滿意。細究下去,休息日的天數就必須考慮,因為休息日的銷售情況和工作日會有很大不同,休息的天數多,影響自然也大了。

他也強調將數據進行對比,尤其要和競爭對手比,沒有對比數據就毫無意義;有了對比,他就能告訴員工:“我們需要一直追趕,直到我們超越對手。”

在這樣的要求下,軟銀移動每個月的淨增長都達到了行業第一。此後的7年間,軟銀移動的用戶數由原來的1500萬增至3000多萬,軟銀移動成為日本第一移動運營商,手機新用戶中有一半的人選擇它。

接下來,他開始修補原沃達豐日本的短板:

第一塊是網絡太差。

問題的根源在於原沃達豐日本的基站數量只有2.1萬座,信號覆蓋範圍太小。於是孫正義首先決定擴充基站的數量,到2010年基站數達到12.2萬座。隨著這個數值提高的,還有簽約手機的用戶數。原來沃達豐日本只有大約1500萬用戶,2010年提升了70%。

孫正義通過各種手段,讓日本網速成為第一,降低了寬帶和電話費用

在網絡佈局過程中,孫正義還突然開始建設免費Wi-Fi,為軟銀移動的客戶鋪設了大量網點。

網絡建設初期,它的覆蓋面和速度還不能和對手比,這時候鋪設Wi-Fi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Wi-Fi成為軟銀移動的一項優勢。與此同時,還能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為了爭奪用戶,他們也不得不在無線網絡上投入巨大資源。與雅虎BB在手的孫正義相比,他們未必有信心在這一點上勝出。

第二塊是手機產品不符合用戶的口味。

日本的手機生產往往都是由移動運營商深度定製,運營商會自己設計手機的功能和外形,日本的手機在功能和外形上一度成為全球標杆,這歸功於日本手機用戶對機型和功能的極度挑剔。

由於本土的運營商和手機廠商們更懂得本國國民的喜好,因此能夠佔據市場,外國的手機往往很難在日本立足。就連當年在國際上叱吒一時的諾基亞也關閉了日本的分公司。沃達豐日本失敗的原因也是如此:沃達豐集團的模式是全球採購,所售機型更加國際化,在其他國家深受好評,卻難以討好口味獨特的日本用戶。

在日本的手機市場里根本買不到便宜的手機,日本運營商在為自己的用戶設計手機時,堅持使用昂貴的原材料,這能保證手機的質量,同時也抬高了手機的價格。因此當時在手機行業通行的標準是高品質和高價格。

這也成了孫正義的突破口: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那些用不到的功能,以及沒有必要的奢華,讓他們白掏了很多錢。比起那些不實用的東西,不如在顏色上下工夫,這樣成本降低,手機價格也可以降低。

在2006年和2007年,市場上有了幾款非常亮眼的手機:軟銀移動推出的可翻轉的夏普905SH手機,厚度17毫米的“超薄”705SH,以及911SH手機等。這些手機不僅造型搶眼,顏色也十分豐富,14款手機,60多種顏色搭配組合,讓兩家競爭者望塵莫及,用戶的喜好再特別,也能找到心儀的組合。

後來,利用雅虎日本作為日本領先的門戶網站的優勢,將自己的手機業務與雅虎日本的業務相結合,讓用戶的手機可以一鍵進入雅虎日本的主頁。這讓他開始超越對手,同時也給雅虎日本帶來了手機端流量,一舉兩得。

2006年10月24日,就在孫正義把沃達豐日本的招牌換成軟銀移動的幾個月後,日本正式實行了攜號轉網制度。

就在前一天,軟銀移動鋪天蓋地地在媒體上宣傳他們的“金色套餐”。所有加入金色套餐的軟銀用戶,可以免費打電話,發短信。因此第二天轉網制度啟動後,大量用戶轉投軟銀移動門下。

在推出金色套餐期間,軟銀還同步推出了橙色套餐和藍色套餐,這3個套餐結合攜號轉網時間點推出十分巧妙,讓孫正義狠賺了一筆。

不過他並沒有收手,2007年1月,日本的手機用戶發現軟銀推出了史上最給力的手機月套餐,每個月只需要980日元,這就是白色套餐。

為了防止用戶流失,NTT和KDDI也不得不緊跟其後,大幅降低自己的月租水平,而此前他們的月租都高達4000日元。因此白色套餐開啟了日本手機低資費時代。當然這也是軟銀移動吸引用戶的一大特色。

白色套餐更重要的特點是資費不僅便宜,而且在結構上進行了優化,用戶很容易理解套餐中的免費規劃,收費標準也是一目瞭然。比如,套餐內用戶在凌晨1點到第二天晚上9點之間,可以免費給同是軟銀用戶的人打電話;在收費時段,每30秒收21日元。這樣的結構實用又明瞭。

孫正義通過各種手段,讓日本網速成為第一,降低了寬帶和電話費用

這種策略讓孫正義走在了競爭對手前頭,不過他依然沒有打算放過對方。僅僅兩個月之後,孫正義再次進擊,在白色套餐的基礎上推出“升級版”,如果用戶願意多付一倍的月租,那麼他們就可以在收費時段享受30秒10.5日元的優惠。又過了兩個月,孫正義再次擴大了白色套餐用戶的用戶群,推出白色套餐“家庭版”,使用白色套餐的家庭成員間全部免費,如此便將用戶身邊的親友也網羅進了軟銀移動。

從套餐發佈開始,10天之內就為孫正義拉到了50萬用戶,這個數字在半個月之後翻了一番。從此以後,白色套餐的用戶更是以每月100萬的速度飆升。這在通信市場已經飽和的日本無疑是一個奇蹟。

這場價格戰是孫正義在彌補了網絡、銷售渠道、手機終端等短板,得到用戶認可之後才開展的,可謂步步為營。如果沒有之前的一系列作為,一開始就打價格戰無疑是自尋死路。原沃達豐日本就是在沒有得到用戶認可的前提下,走低端收費路線,結果用戶根本不買賬,最後沃達豐日本在價格的戰場上人仰馬翻。

孫正義的低價招頗有些奇特,那些被免費吸引來的大量用戶大大提升了軟銀的市場份額,讓孫正義賺得盆滿缽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