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同樣65寸4k電視,為什麼小米才賣3000,其他友商有上萬的,除了價格,差別在哪?

leonv70


首先

電視的硬件成本有屏幕、背光、T-con驅動板,主板,電源板,外殼,音響部分

軟件成本有設計、系統開發、授權、認證、法務

先說差異最大的部分,屏幕和背光

55x9000f的價格只有65x9000f的60%,與不含廣色域、高亮分區背光的機型55與65之間的價格差距更大(經提醒修正一下說法,普通規格的55為65的70%左右,更接近實際面積比71.7%),因為分區背光的成本與尺寸正相關,更大的尺寸需要更多的分區和更多的LED,而更多的分區和LED需要更昂貴的分區背光驅動電路,這部分成本相比低價電視的不分區側入式貴很多,尤其是1000nit高亮度對背光LED的功率及對應分區背光驅動電路的要求成倍增加,佔了大頭。

亮度

說到這裡補充一句,很少有廠家宣傳亮度,索尼尤其小心,OLED更是如此,因為裡面有法律風險,亮度是會衰減的,一般意義上的壽命,比如LED宣稱的30000小時,是亮度衰減到50%的時間,散熱不好的話,衰減或者燒燈更厲害,經常有人問我屏幕怎麼黑了一條,就是燒燈了。

除去這一點,可以拿8500F來比價格

第二,廣色域

色域與功耗和亮度負相關,為了達到廣色域和高亮度,比單純高亮度還要貴

0826更新,索尼實現廣色域是使用的PFS 熒光粉LED來提升紅色(特麗魅彩),PFS即potassium fluorosilicate,六氟硅酸鉀。

第三,高畫質芯片的算法成本

,高畫質芯片就是複雜算法和高性能處理系統的結合,兩者比大路貨的處理器及免費、高效能、低效果的算法都要貴。

除去以上三方面,如果要跟小米比價格,應該拿7500F來比,比較正常

支持杜比視界、ATOMS之類的高規格編碼,不僅算法、硬件更貴,測試開發週期更長,還有單獨的授權費。至於什麼HDMI認證、歐盟認證等等亂七八糟的准入測試都是有成本的。

為了達到歐盟、日本、美國的環保要求,鎘、鉛等等物質材料是否使用,低價產品才懶得跟你說。TCL量子點曾被禁售歐盟你們可以自己搜。

第五、品牌溢價,售後服務成本的差異

第六、沒有加入OTT廣告聯盟帶來的收益差距,

索尼沒有內置廣告,小米有內置廣告,雖然沒有準確數據,但我估算每臺電視每年收益差距在100-400元左右(之前估算有點高),所以小米可以砍下去第一年的這筆錢,第二年之後麼,你的電視就是創收的廣告機了,江南春一定覬覦已久,想想迅雷玩客雲,優酷路由寶,我猜電視變礦機或者流量節點的設計已經在路上了,更可怕的是一次系統更新就會自動加入,用戶啥都不知道。

20年前,3721等等瘋狂想讓用戶的電腦變肉雞,10年前,各種管家開始接力,所有互聯網廠商造電視,都不是為了那可憐的1%的淨利潤率。傳統廠商沒有抵抗住互聯網陣營的衝擊,反倒坐上了一條船。

哦,對了,還有預裝APP收取的費用,以及成為TV APP推廣渠道賺取的費用,這一點在手機上玩爛了都,但貌似沒有極客願意折騰國產電視的root,其實手機裡root做的多的,也都是全球都有賣的機型,國內黑客不願意幹這事。

索尼 三星 LG 松下乃至被收購的東芝電視都沒有加入OTT廣告聯盟,或許是因為他們不允許這樣侵犯用戶體驗的東西加到自己產品裡。

第七點 稅收和補貼

這一點有點玄乎,但如果仔細瞭解國產電視機廠商,大多數跟地方政府有密切聯繫,稅收優惠和政策補貼不可言狀,以前外資有超國民待遇,現在沒了,但國企補貼可一直沒少。

補充下關注的人越來越多,我解釋一下,並不是說索尼有性價比或者超值怎麼樣,索尼的產品確實貴,而且有越來越貴的趨勢,令人齒寒.....,以上分析是幫助消費者理解價格差距在哪裡,至於具體差距是否合理,我也無法肯定,多出來的就算在品牌溢價裡吧。

對於沒有途徑購買4K UHD碟片、下載4KUHD片源、沒法訂閱Netflix、HBO、不玩PS4 3A大作的普通用戶來說(普通用戶其實佔了8成以上,國內視頻網站的4K有點少,一些TV版也開始提供杜比視界或者HDR了,雖說畫質依然不能讓人滿意吧),這些高端性能可能確實沒有追求的必要,追求性價比也可以考慮松下FX580c、東芝65U6900c、(TCL Q2、海信E75有廣告),三星是tizen系統 LG是webos,速度雖快,但可能會有麻煩..我只是特別不喜歡機身廣告而已,因為凡事只要開了頭,就停不下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