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公元前和公元后是什么意思?

小情兽TT


公元前和公元后是什么意思?喜欢历史的朋友都对这两个名词不会感到陌生,而对于其来历,通常的解释都会说是来自基督教里耶稣的诞生时间,但这样说其实并不是特别准确,或者不很不全面。因为早期英语等西方语言里的AD和BC可以说是来源于基督教纪元,但中文里的“公元纪元”其实是翻译自英语里的Common Era(CE),而从AD和BC到CE虽然好像只是名称不一样,但却代表了完全不同的价值取向。


AD与BC的翻译问题

在英语等欧洲语言里,公元前和公元后的概念经常用AD和BC等类似缩写来表示,这里首先解释一下AD和BC这两个英语单词缩写的含义。AD是拉丁语Anno Domini的编写,直译过来就是“在主之年”,也就是指基督教所信仰的耶稣诞生的那一年。用在纪年里的时候,通常现代会翻译成“公元……”,因为后面一般都会加上年份。而BC则是英语Before Christ的缩写,直译过来是“基督前”的意思,而现代翻译成中文一般会翻译成“公元前”。

公元前和公元后在英语里可以写成AD和BC

所以看到了这段说明,大家也就明白了这两个词确实本义具有很强的宗教意味。但在西方国家,这两个词的使用更多的是约定俗成,90%以上的场合都是只用其缩写形式,一些普通人甚至不知道其具体含义。这就好像中国人说“过年”一样。因为我们说的“年”其实也跟古代的“年兽”传说有关,人们在除夕摆脱了年兽的侵扰,所以把这个过程叫做“过年”。但现代人说“过年”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只是约定俗成,决不会是因为相信“年兽”传说才这样说,而AD和BC这种在字面上看不出任何含义的简称在英语国家和其它欧洲国家也是类似这样的约定俗成的说法,通常情况下并没有什么宗教意涵。

但这两个词的中文翻译除了“公元”和“公元前”之外,还有一种译法,即“主前”和“主后”,而这种译法虽然更对应于英文的原文,但其在中文里所代表的语境和意涵却和英文里的AD与BC完全不一样,因为这种说法其实是具有很强的宗教意味的,因此也使其只是在特定的宗教圈子里比较常见,在普通文章里是很少见的。

AD和BC是如何确定的

刚才说到AD和BC的初始含义确实和基督教所信仰的耶稣的出生时间有关,那么这个纪年是不是在基督教产生之后就一直使用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个纪年的概念其实是在公元525年才开始出现的,而它得到广泛使用的时间就更晚了。

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其纪年方式也走向消亡

基督教是发源于罗马帝国境内,而罗马帝国通行的纪年方式是执政官纪年或是帝王纪年,这两种纪年其实跟中国古代的纪年方式有些类似,即都是以执政官被任命或者皇帝登极之年开始一段纪年。而在基督教徒内部,则曾经使用过一个叫殉道纪年的体系,即以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在位时,在公元284年打击基督教徒的时间为元年。这个纪年看似起始年份比后来的AD/BC纪年要晚,但它开始使用的时间却比AD/BC纪年要早200多年。

不过这个殉道纪年主要是在埃及和西亚地区的东方正教教会中使用,在公元451年东方正教与欧洲基督教决裂之后,欧洲的教会其实就很少使用这个纪年了。而到公元6世纪之后,罗马帝国也已经灭亡,罗马的纪年方式也失去了其权威,所以当时在欧洲,其实各地在纪年方面也都面临着一定的混乱。而在公元525年,一个出生在今年罗马尼亚或者保加利亚的修士狄奥尼修斯·伊希格斯提出了以耶稣出生之年作为纪元元年的方案。因为当时欧洲正在逐渐形成以教会为核心的神权统治,所以这一个突显宗教核心理念的纪年方式在后来的几百年间逐渐在欧洲铺开。

曾经统一西欧大部的查理曼大帝对于AD/BC纪年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过因为这个纪年的开始年份最早只是由伊希格斯这个修士提出的,后来一直得到沿用,所以其实是很不严谨的,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他对耶稣出生日期的计算经不起推敲。因为在近代,一些学者对基督教《圣经》里记载的一些罗马帝国历史事件与其实际发生时间进行比对之后,发现就算《圣经》里对耶稣生平的记录是可信的,他也基本不可能是在公元元年出生的,他更可能的出生时间应该是公元前4年或者公元前6年,这种看法从公元19世纪以后就基本已经成为共识。也就是说,如果把伊希格斯制定的这个纪年当作是因为根据耶稣出生年份确定的纪年,那么它从开始就是错误的。而且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个推算出来的耶稣出生年份只是根据基督教《圣经》里的记载,而耶稣生平在当时其它来源的所有文献里都没有提及,所以没办法对其进行更多验证,所以这个时间只是针对宗教记载推测出来的,不能被完全视作信史。

公元纪年的概念

而严格地说,前面我们说的只是公元纪元里采纳的起始年份的渊源,真正“公元纪年”这个概念其实要到公元17世纪初才诞生出来。在文艺复兴之后,欧洲神权统治逐步瓦解,一些欧洲知识份子开始逐渐不愿使用AD和BC这类具有宗教背景的词汇。在公元1615年,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第一次提出了“通俗纪元”这个概念。公元1635年,这个名词被翻译成了英语里的Vulgar Era。在公元1708年,英语里第一次出现了“公元”(Common Era,CE)这个词汇,在公元1770年则第一次出现了“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BCE)这个说法。当时“公元”和“世俗纪元”已经成为了同义词。

对后世科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开普勒才是“公元”这个概念的真正创始人

所以“公元”的年份虽然和AD/BC纪年一样,但其内涵已经被改变。此后用公元纪年(CE和BCE)代替AD和CE的比例就不断增加,渐渐进入了欧美世界的主流。特别是在1980年以后,其使用比例更是飞速上升,应该范围越来越广。比如在2002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所有公共学校体系都不再使用AD和BC,改用CE和BCE。而近代东亚国家所使用的纪年,包括中国所说的“公元”和日本所说的“纪元”,其实都是在公元纪年褪去了其宗教色彩之后才采纳的。而且也都是基于CE和BCE这两个词翻译而来的,而不是基于AD和BC。

CE和BCE才是英语里真正的“公元”和“公元前”的写法


所以全面地说,公元纪元和欧洲国家历史上使用的AD/BC纪元有渊源关系,但在中国等东方国家采纳的是公元纪元,而这个纪元早已在欧美国家经过了深度的改造,其内涵和名称都已有相当程度的改变,因此说公元纪年是代表耶稣诞生到现在的年份是不全面也不准确的。


桃花石杂谈


公元前和公元后是公元纪年法的表述方式,这是西方通用的纪年方法,也是国际通用的纪年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以基督教创立者耶稣出生的那一年为公元元年。他出生之前的年份称作公元前XX年,出生之后的年份称作公元(后)XX年。比如今年是2019年,也就是耶稣出生后的第2019年。

但需要注意的是,公元后的年份是数字越大离现实越近,而公元前则相反。

我国历史上长期采用干支和年号纪年,直到民国时期才采用公元纪年。不过巧合的是,公元元年那一年是正好是我国汉平帝元始元年。现在看来,元始这个年号也可以理解为“公元纪年法开始的那年”。

除了通用公元纪年法外,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并行特殊纪年法。

比如伊斯兰国家的伊斯兰纪年法,以公元622年“徙志”为元年,今年是1440年(在伊斯兰纪年法中一年是354天)。

而朝鲜采则是主体纪年法,以主体思想的创立者金正日诞生的1912年为主体元年,今年是主体108年。

日本由于天皇的存在,所以并行天皇年号纪年,今年是令和元年。


石头说历史


公元是以耶稣诞辰为起点,耶稣诞辰的那一年叫公元元年,公元元年之前叫“公元前某某年”,公元元年之后直接就叫“公元某某年”

“公元纪年”也叫“西元纪年”或“基督纪念”,是今天世界上最常用的纪年方式,周杰伦有一首歌叫“爱在西元前”,这里面的“西元”就是指公元。

纪年是人们记录年代的一种方法,中国古代主要使用“帝王纪年法”或者“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据传起源于黄帝,这种纪年法是将天干和地支相组合而形成地一种纪年方式。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共同组成60种排列方式,也就是60年一轮回。

(天干地支的60个组合)

自诞生以来,天干地支纪年法一直被中国和日韩等国所使用,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也都是以天干地支纪年法来命名的。例如“甲申之变”,指的是公元1644年李自成进北京和清兵入关,因为那一年是天干地支纪年法的甲申年,所以叫甲申之变,也叫甲申国难。

此外还有甲午战争,这场战争是在1894年爆发的,这一年是甲午年,所以叫甲午战争。

还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当年是庚子年,所以叫庚子之变或者庚子国难。

再有1911年武昌爆发了反清起义,这场起义引发了全国的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因为这一年是辛亥年,所以叫辛亥革命。

时至今日,天干地支纪年法仍旧在被使用,今年2019年是己亥猪年。

除了天干地支纪年法以外,帝王纪年也是我国古代主要使用的纪年方式。在汉代之前,中国的史书直接使用君王的谥号和庙号进行纪年。例如周朝的史籍就使用周文王某某年,秦昭襄王某某年。

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首创“年号制度”,帝王纪年法开始用“年号”进行描述。中国的第一个年号是在汉武帝十九年时启用的“建元”。

(汉武大帝剧照)

从汉朝到明朝的这一千五百多年中,中国官方都是用皇帝的年号进行纪年,一个皇帝可以有很多年号,像是汉武帝就有11个年号,而在位21年的武则天小姐姐更是拥有有18个年号,平均一年零两个月就会换一个年号,武则天甚至曾在一年之中更换多个年号,堪称是“换号狂魔”。

明朝之前,皇帝更换年号不需要任何理由,想换就换,但频繁的更换年号对于纪年来说非常麻烦,通常一个年号还没有用上多久,老百姓就得再换一个使用。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有感于年号泛滥对民间的困扰,于是下令推行“一世一元制”,要求每个皇帝只能使用一个年号,不能再随意更改年号了,朱元璋就只有一个年号“洪武”。

在此后的明清两代皇帝中,除了明英宗使用过“正统”、“天顺”两个年号以外,其他的皇帝都是一个年号, 纪年非常方便,后世也多用年号来称呼明清两朝的皇帝,例如:洪武皇帝、永乐皇帝、万历皇帝、崇祯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

帝王纪念制度一直持续到1911年,中华民国建立后启用“民国纪年”和“西元纪年”,帝王纪年制度就此废纸。

“西元纪年”也就是“公元纪念”,这是西方基督教世界采取的一种纪年方式,它是以基督教的救世主耶稣的诞辰之年作为起始点。

公元525年,一个叫狄奥尼西的基督教信徒为了预先推算“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耶稣诞辰于古罗马狄奥克列颠纪年之前284年的说法,这个推算后来得到了罗马教会的支持。于是这一年就被定为耶稣诞辰之间,也就是公元元年,之后所有的时间都是以这一年为起点,在公元元年之后的时间被称为“公元某某年”,而在公元元年之前的时间被称之为“公元前某某年”。

例如孔子的诞辰时间被耶稣早了551年,按照公元纪年法,孔子是公元前551年出生的。而今年则是公元2019年,也就是距离耶稣诞辰过去了2019年。

公元纪年法最初只在罗马教会中使用,公元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了“格里高利历”,正式采用以耶稣诞辰为起始点的纪年方式,公历纪年也迅速被欧洲基督教国家采用。再后来随着西方列强的扩张,公元纪年法被带到了全世界。(公元纪年法起源于罗马教廷)

清朝末年,西风东渐,公元纪年法也传入我国,当时称之为“西元”,清廷与西方签订的所有条约都标注有公元纪年。

到中国民国建立之时,革命党人也曾讨论过除了公元纪年以外的其他纪年方式,包括“黄帝纪年”(今年是黄帝纪年4716年)和“孔子纪年”(今年是孔子纪年2570年)。但几经讨论,大家最终还是选择了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并行的方式。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继续使用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


千佛山车神


身在闹市,心向青山


公元前和公元后,均是西方的公元纪年,由于西方文明的巨大影响力,现在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

但这一纪年其实有一个BUG。

公元纪年,以耶稣出生的那一年为公元元年,也就是公元后1年,而“后”常常省略不写,写为“公元1年”;以耶稣出生的前一年为公元前1年,然后依次类推。


比如我们现在是公元2019年,意思就是耶稣出生后的第2019年。

需要注意的是,公元纪年中,没有公元0年。

也就是说,两个跨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年份,其时间差是不能直接相减的。

比如公元前1年和公元1年,便是相邻的两个年份,而不能用1-(-1),不是相差两年。

所以,公元100年与公元前100年,相差的时间就是100-(-100)-1=199年。


公元元年,即公元后1年,在我国为辛酉年(鸡年),正好是汉平帝元始元年,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巧合。


心向青山


这是西方国家用来纪年的方法,一般认为是把西方基督教中耶稣出生的那年确定为公元1年,也叫做公元“元年”,以后每年依次称为公元2年、公元3年,到现在为止,刚好是公元2019年,我们一般把“公元”两个字省略。

西方国家大多信仰基督教,所以,公元纪年法在西方国家非常盛行。随着基督教的不断扩展,也是信息的不断传播,这种纪年法得到更多的推广和运用。我国是在1949年开始实行公元纪年的。

公元纪年法是在公元525年才提出来,是一个叫狄奥尼西的人主张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起算点的纪元,这个主张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一开始是在教会内部使用的,后来逐步被全世界大部分国家使用。

确定了“公元元年”,那么,这一年的前一年就被称为“公元前1年”,并且向前推理,依次为公元前2年、公元前3年……而从公元元年向后,顺次称为公元××年,到现在已经是第2019年了,因为是依次计算得来的,所以,并没有“公元后”一说。

需要注意的是从“公元元年”向前一年就是“公元前1年”,中间没有“公元0年”,所以,我们在计算跨越公元元年的时代,就要减去1年。例如,我国最早有文字记录的那年是“公元前841年”,到今年正好经过了841+2019-1=2859年,减去的这一年就是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公元0年”。

二十年前有一个小笑话:在1999年快要结束的时候,人们大多以为即将到来的2000年就是新世纪的第一年,所以大家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准备迎接新世纪了。可是,有一天忽然有一个人提出来说,因为一个世纪是100年,那么,第一个世纪就应该是从公元1年到公元100年,依次类推,第二十世纪就是公元1901年到公元2000年。所以,公元2000年并不是新世纪的开始,新世纪应该从公元2001年开始。

人们恍然大悟,为了弥补前面的错误,就把公元2000年称为“千禧年”,大家在兴高采烈之中迎来了千禧年,然后又迎来了新世纪:第21世纪。


跟着江老师学数学


纪年的方法

人们有了时间的概念以后总得来纪录时间的流逝,于是就有了纪年方法。我们也有自己的纪年方法,是用年号纪年的方法始自汉武帝。汉武帝之前也是有纪年的,一般用某某君主或者帝王的在位年数来纪年,像是始皇XX年。汉武帝用年号纪年之后,直到清朝我们都是沿用的年号纪年的方法,有些帝王一生换了几个以上的年号,所以纪年也会从更换从改元后“重置”,如从元朔六年改元之后就变成了元狩元年。有些帝王终其一生也不会改元,像是明清的帝王,所以称呼他们可以用年号来称呼。

除了用皇帝的年号来纪年,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等,干支纪年法至今仍在使用,与其配合的是农历,在古代这是配合农时而修订的,且每隔一段时间会修正一次,以达到因时而作的目的。像二十四节气就是古代的农业指导教科书,古代农人是依此而劳作。

只是一种纪年的方法

公元也称西元,这只是西方的一种纪年的方法。公元纪年法诞生的很晚,1582年才开始颁行,采用的是所谓耶稣诞辰之年来当作公元元年,耶稣诞生之前的时间就是公元前某某年,耶稣诞生之后的时间就是公元某某年。现在是2019年,所以耶稣有2019岁了。我国采用这种纪年的方式始自民国,新中国成立之后,还是沿用了下来。




所以硬要说公元前、公元后是什么意思,公元前就是耶稣诞生之前,公元后就是耶稣诞生之后。若是以黄帝诞生来纪年,现在已是开元4700多年了,而开元前某某年,那都是很古老的时代了。


淡看天上月


公元前和公元后,是一种公历纪元的方法。原来叫做基督纪年,也叫做西历或者西元、格里高利历,传到我国就叫做公元纪年。

公元纪年原先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做一番改革所制定的历法。在1582年,担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就把这个历法批准且给予颁布实施。

产生

“公元”的产生来自于公元六世纪,当时统治欧洲的东罗马帝国为了增强教会的统治势力,僧侣们就把世间发生一切事情都牵强附会在基督教上。在公元525年,一个叫做狄奥尼西的僧侣,提出了上帝的儿子基督耶稣诞生在古罗马狄奥克列颠纪年之前284年,并且主张把耶稣诞生那一年就为起算点的纪年方法。这个主张获得了教会的认同与推广。

于是,东罗马帝国的教会就把狄奥克列颠纪年之前的284年为公元元年,在公元元年之前发生的事情,就是公元前。在公元元年之后发生的事情,就是公元后。需要注意是,如同数标轴一样,公元1年是起点,公元前的数字远大,就代表离现代社会越远。如公元前200年和公元前500年,就是公元前500年与现代社会比较远。公元200年和公元500年,是公元500年离现代社会比较近。

发展

公元纪年法刚开始只在少数天主教的西方国家中普及和流行,即使教皇在为也是用中国皇帝在位期间为纪年记录事件。到了八世纪之后,才被西欧基督教国家普遍使用。伴随着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进行密切交流与合作,天主教的公元纪年也获得频繁使用。直到十四世纪,公元纪年的概念在西方都是普遍使用了,成为了一种主流。伴随着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美洲、澳洲和非洲等国家,也使用了这一种公元纪年方法。这是因为公元纪年比较通俗与好用,再加上基督教的传播和耶稣的影响力,都被世界各国人民认可。

我国对公元纪年的使用

我国在辛亥革命之后,采用西方国家的公元纪年为国力。当然,我国也不是以耶稣诞生那一年为划分界限的。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分界线就是以西汉第十四代皇帝汉平帝登基那一年开始算的。在汉平帝登基之前,就是公元前。登基之后,就是公元后。


本文笔者是历史文化爱好者,渴望与喜欢历史文化的朋友探讨问题,在写作道路上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有兴趣请点“关注”。


七彩飞扬


公元是一种纪年历法,也称西方历法,以耶酥诞辰之年为纪元基点,是为西元,现在为大多数国家使用,是国际上的通用历法。我国则称为公元。我国开始使用是1912年,为民国纪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采用公历作为国历,纪年方面,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并行。

1949年9月27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国际社会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和公元作为历法与纪年。但是也并没有废除农历,现今的中国传统节日还是以农历为准。


黄土森林


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漫长的岁月,人类为了消除寂寞,为了记录时光岁月带来的变化,于是就给这一漫长的岁月设下些时间的节点,由此就产生了诸如公元,世纪,年代,年,月,日,星期等概念!!!①公元就相当于记录历史时间的一个里程碑:它以耶稣诞生那一年为公元元年,以前的年代称为公元前XxXX年,公元元年以后的直接称公元xxxx年。例如我国第一部历法~太初历,颁布于公元前104年。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公元1949年。〇〇为使时间变化产生节奏,又产生了世纪,并规定一个世纪为100年。世纪也有些长,于是又规定每IO年为一个年代,如1970~1980年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年代中又有年和月,后来又有觉得月的时间也不短,于是就采用了星期,一个星期7天,这样,全世界现在都使用星期来作为上班工作的时间节点,基本上消除了岁月漫长之感。


张永科38


公元就是公历纪年法,与中国的农历相同,都是用来纪年的。公历纪年法又称为西历、西元。公历纪年法中以耶稣诞辰为公元元年,依次为一个时间轴,往后发生的历史为公元后,之前发生的历史为公元前。

西历发展史

公历纪年法是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里利乌斯改革儒略历制定的历法,于1582年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颁行。这也就是为什么西历会用耶稣的诞辰作为时间轴的中点的原因,因为当时的政治与宗教是紧密联系的。

西历制定之后,耶稣诞生年成为了公元一世纪,也就是公元元年。但是,历史并不是从公元元年开始的,所以也就有了公元前与公年后之分。

中国历法

中国古代的历法,是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容纳“二十四节气”成分,并且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而建立起来的复杂历法。为了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古人在其中加入了闰月。可以说农历融合了很多老祖宗优秀的智慧。

了解这方面历史的人可能会知道,每一个新王朝的建立,修订新朝历法便成为了首要大事。古代封建王朝都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推算当年节气时间,是保障农事生产的重要手段,因此,推行新历法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

容易让人混淆的是,中国历法分为阴历与阳历。农历是以阴历为基础建立的,但同时融会贯通了阳历的思想。所以农历亦被称之为阴阳合历。但现如今,人们似乎之将农历认定为阴历,这其实不太恰当。

历法变迁

我国古代记念多用年号记年,比如康熙某某年、雍正某某年,百姓心中很难又一个准确的时间轴。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宣布以公元纪年法替代年号纪年法。1912年,即中华民国元年。但是在后面的落实方面,仍旧会出现以民国时间纪年的现象。比如,我们在看抗战时期的影视作品时,经常会听到民国某某年的说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严格贯彻落实公元纪年法,以公历纪年的时间轴概述历史时期。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公元后仅仅2020年,之前的历史也便成为了公元前。


【文 / 楚南青史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