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8 终身未嫁的才女们,拥有着轰轰烈烈的人生!

(一)

1945年6月26日,人类历史上首个面向全世界的以维护国际和平为宗旨的章程《联合国宪章》正式通过。来自全世界50个国家的153名正式代表,依次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名。

第一个签名的国家是中国,代表团中唯一的女士吴贻芳博士,就成为全世界第一位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女性。罗斯福总统深深为这位典雅端庄的女性折服,盛赞她是“东方智慧女神”。

终身未嫁的才女们,拥有着轰轰烈烈的人生!

1919年,吴贻芳毕业于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她是第一届仅有的五名毕业生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女大学生之一。

这一年,早已声名远扬的冰心,在北京协和女大的礼堂里,第一次聆听吴贻芳的讲演,就“惊慕于她的端凝和蔼的风度”。到了晚年,冰心说:我没有当过吴贻芳先生的学生,但在心灵深处,总把她当老师那样供奉。

1927年,还在密执安大学撰写博士论文的吴贻芳,接到母校的邀请,敦聘她担任校长。在对母校的感激和“教育救国”愿望的双重促动下,吴贻芳接下了聘书。第二年11月3日,吴贻芳成为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的校长,那一年她35岁。

终身未嫁的才女们,拥有着轰轰烈烈的人生!

吴贻芳长年住在学校一间15平米的宿舍,她努力淡化学校的教会背景,试图让每一位考试合格的中国女孩能够接受最好的高等教育,她甚至在女生宿舍一楼专门辟出“恋爱专室”,供女生们与男友密谈,而她自己,却选择孑然一身走完人生之路。

1946年,司徒雷登向宋美龄推荐吴贻芳出任教育部长,被她婉言谢绝。三年以后,张治中旧事重提,何应钦亲自登门劝说,吴贻芳干脆选择避而不见。民国大学校长中堪称“圣人”的楷模,男有蔡元培,女有吴贻芳。

从1915年成立到1951年,金陵女子大学共培养了999位毕业生,其中包括中国早期最优秀的一批知识女性。在她们心目中,终身未婚的吴贻芳,是所有人最可敬爱的母亲。

(二)

1909年,吕碧城26岁,依旧待字闺中。身边的人都很着急,而吕碧城却回了一句:全中国的男人,我能看上眼的两个,梁启超已婚,汪精卫太小。

终身未嫁的才女们,拥有着轰轰烈烈的人生!

1903年,因为不愿遵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妇道,吕碧城愤而离家,独闯津门,结识了《大公报》创始人英敛之,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报人。那一年,她20岁。

1906年,袁世凯任命吕碧城担任中国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北洋女子师范学堂的校长。她对女校的期许,是“开女智、兴女权,拯二万万女同胞出之幽闭羁绊黑暗地狱,复其完全独立自由人格,与男子相竞争于天演界中,为一个文明社会的将来尽各自的力量”。那一年,她23岁。

1907年,鉴湖女侠秋瑾被杀害。高压之下,万马齐喑,诸报噤声。第一个将秋瑾革命事迹见诸报端的,是她的闺蜜吕碧城,她用英文撰写了《革命女侠秋瑾传》,在美国发表,尽管她并不认同秋瑾诉诸暴力的革命理念。

终身未嫁的才女们,拥有着轰轰烈烈的人生!

很难想象在一个多世纪前的中国,就有这样一位女性先驱,理解和践行了“女性权益”的真正内涵而。直到去世,也没有任何一个男人能走进吕碧城的情感生活,能在精神世界成为与她旗鼓相当的伴侣。

60岁时,她在香港去世,临死留下遗嘱,不留遗体,骨灰和面为丸,撒于中国南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