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治疗胃病的中成药(二)

治疗胃病的中成药(二)

中成药的选择,与西药不同,虽然属于OTC药品,但是很多老百姓甚至药房的执业药师面对品种众多的中成药,在胃痛药品的选择上,也有选错的可能。这也是小编整理本文的目的——


治疗胃病的中成药(二)

瘀血证

病情表现:瘀血停滞型慢性胃炎表现为胃脘部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呈刺痛或刀割样疼痛,食后痛甚,或有吐血或黑便。舌质黯或见瘀斑,脉涩或弦涩。

个人建议:这种情况最好还是上医院治疗。中医治疗急症其实是可以的,但是现代的医学更加发达,还是建议先去医院治疗,把出血情况调理好。不出血了,然后再用中医药调理恢复。这样比较安全点。这样的情况,也建议最好用中医复方治疗为佳。

药品:快胃片(因为小编只用过这个,就写这个吧。)

[主要组成]白及、甘草、延胡索。

[功能与主治]消炎生肌,制酸止痛。用于气滞血瘀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浅表性胃炎、肥厚性胃炎、胃窦炎、胃酸过多,胃脘胀满疼痛、恶心呕吐等。

[制剂与用法]片剂:饭前1~2小时温开水送服,1次6片,11~15岁儿童1次4片,1日3次。


治疗胃病的中成药(二)

虚寒证

病名解释:脾胃虚寒,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包括脾阳虚和胃阳虚,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脾阳虚证可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胃阳虚证以胃失和降症状及阳虚证表现为辨证要点,脾阳虚证则以脾虚失运见症和虚寒证表现为辨证要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常出现或伴有脾胃虚寒证。

病因总结: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导致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形成脾胃虚寒证:一由脾胃气虚发展而来;二因过食生冷,损伤脾阳、胃阳。

临床表现: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药品一:小建中合剂

[主要组成]桂枝、白芍、甘草(蜜炙)、生姜、大枣。

[功能与主治]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心悸等。

[现代应用]临床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肠炎、慢性胆囊炎。

[制剂与用法]合剂:口服,1次20~30ml,1日3次,用时摇匀。颗粒剂:15克。开水冲服,1次15克,1日3次。

药品二:香砂六君丸

[主要组成]木香、砂仁、党参、白术(炒)、茯苓、甘草(蜜炙)、陈皮、半夏(制)。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和胃。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现代应用]药理研究表明,本品能升高血清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和乳酸脱氢酶活性。临床用于十二指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幽门痉挛、妊娠反应、胃下垂、胃肠功紊乱等。

[注意事项]忌食生冷及不易消化食物。

[制剂与用法]水丸;饭前口服,1次6~9克,1日2~3次。


治疗胃病的中成药(二)

阴虚型

病名解释:慢性胃炎辨为胃阴虚,首先要经胃镜等检查确诊,并有胃脘隐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胃阴虚临床表现,才能用药养胃阴.养胃阴药一般用西洋参、太子参、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石斛之类,因胃体阳而用阴,主降、司受纳,这类药用后,可使胃阴得养则降,胃阴充则能纳,既降且纳,则腐熟水谷,传递糟粕正常,诸症自然消失。(摘自雍履平-《中医杂志》-2004年第45卷10期)

病因解释:是指胃阴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多由胃病久延不愈(胃病久治不愈),或热病后期阴液未复(热病伤到胃阴),或平素嗜食辛辣(平时喜欢吃煎炸辣的东西),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使胃阴耗伤而致。

病情表现:主要表现在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或脘痞不舒,或干呕见逆,舌红少津,脉细数。此证多由胃病久延不愈,或热病后期阴液未复,或平素嗜食辛辣,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使胃阴耗伤而致。

胃喜润而恶燥,以降为顺。胃阴不足,虚热内生,热郁于胃,气失和降,则胃脘隐痛而有灼热感,嘈杂不舒,痞胀不适;胃中虚热扰动,消食较快,则有饥饿感,而胃阴失滋,纳化迟滞,则饥不欲食;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可见干呕、呃逆;胃阴亏虚,阴津不能上滋,则口燥咽干;不能下润肠道,则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为阴液亏少之征。

药品:养胃舒胶囊

[主要组成]党参、黄精、玄参、乌梅、白术、菟丝子、山楂等。

[功能与主治]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用于脾胃阴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慢性胃炎引起的胃中灼热胀痛、手足心热、口干、纳差、消瘦等。

[现代应用]药理研究表明,本品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阻止萎缩性胃炎活动。临床对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注意事项]忌忌辛辣、炙类食物。

[制剂与用法]胶囊剂:0.4克。口服,1次3粒,1日2次。


(未完待续;小小李药师;2018/02/2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