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2017年年报概览,又一家资金链濒临断裂的上市公司,坚瑞沃能

2017年年报概览,又一家资金链濒临断裂的上市公司,坚瑞沃能

在2017年所谓的锂行业龙头一飞冲天的时候,我是很困惑的,原因很简单,作为老财务,看一下财务报表就满腹狐疑了。

赣锋锂业的总资产不到50亿,天齐锂业的总资产也不到200亿,一年赚十亿二十亿就号称龙头企业了,让我感觉儿戏一样。这个行业的门槛并不高,护城河并非深不可测,看起来又那么赚钱,为什么没有大佬投资呢?

拿出几百个亿烧到传说中的新能源行业,总比烧到看不到头的小黄车小橙车有前途吧?

虽然新能源行业红红火火,但这个行业,水分还是很大的。

比如动力电池的“龙头”坚瑞沃能,年收入几十个亿就敢称王称霸了。

2017年是新能源行业不平静的一年,国家累计出台30多项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包括征求意见稿5项),涉及到宏观、补贴、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技术研发、智能网联等诸多方面。

分部委来看,工信部涉及出台的政策最多,达到15项(征求意见稿2项),发改委涉及出台10项,科技部、交通部、国务院、商务部、能源局等部委均有相关政策出台。

在30多项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里,《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是2017年度最重要的一项政策,其决定了未来中国汽车产业新格局,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将步入前所未有的积分时代,大江东去浪淘尽,新的江湖地位将形成。

同时,由于补贴政策的变更,许多靠骗补为生的新能源企业不那么好混了,比如安凯客车。

2018年4月27日,公司发布2017年年报:本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6.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2.88%,实现营业利润-36.37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788.8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6.84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966.82%。

业绩亏损原因:受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补贴调整、子公司沃特玛业务扩张增速过快、 应收账款回款较慢,资金链紧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造成子公司沃特玛净利润未达预期。同时,为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截止2017年12月31日的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收购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时所形成的商誉计提了全额减值。

沃特玛电池的商誉高达46.13亿元,假设不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话,坚瑞沃能还能盈利10个亿,这家子公司发生了什么事呢?

事务所在年报中提到:由于深圳沃特玛公司2017年及2018年一季度业绩与收购股权时预计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且短期内无好转迹象,管理层对上述商誉进行了减值测试,并全额计提了减值准备。

病入膏肓了?

其实是因为沃特玛的技术路线错误。

当年,爱迪生的直流电技术最终没有斗争过特斯拉的交流电技术,主要原因就是技术路线之争,最适合的市场的才会生存下来。

而沃特玛当年不思进取,专心做成本低廉的低密度电池。

结果补贴新政出台后,达不到要求的低密度电池不得发放补贴,于是新能源车厂不采购这类电池,造成了公司库存严重积压。

这还不是最过分的,而是作为一家动力电池企业,传说中的“龙头”,竟然不做三元电池,试图以低附加值、高量产的方式来做大销量。

新能源行业,技术日新月异,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被政策打的措手不及的沃特玛,躺在地上无法翻身。

4月1日,坚瑞沃能公告称,公司已经出现债务逾期情况,逾期债务为19.98亿元,主要为应付票据和银行借款,面临债权人的权利主张,公司面临偿债风险,对日常经营造成影响。

4月14日,公司发布公告:公司及全资子公司深圳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特玛”)共计13个银行账户被冻结,涉及金额为6,254.22万元。近日,公司通过银行及自我核查获悉全资子公司沃特玛名下新增8个银行账户被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法院等冻结,本次涉及冻结金额为78.27万元。另外沃特玛有少数固定资产被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法院查封。

沃特玛资金周转困难,已经无力进行正常的采购,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公司此前制定的战略出现失误。”沃特玛副总裁表示,2016年以来,沃特玛大幅扩大生产规模。“当初想以走量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结果步子迈得太快、太激进,导致如今出现资金困难。”

战略上对政策的错误判断以及战术上的不思进取,沃特玛迎来了灭顶之灾。

2018年2月13日,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通知从2018年2月12日起实施,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6月11日为过渡期。过渡期期间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按照《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16〕958号)对应标准的0.7倍补贴,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按0.4倍补贴,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标准不变。此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引导新能源汽车向高续航里程、高能量密度等高端方向发展,120Wh/kg成为电池包的入门标准。

而沃特玛的电池包,仅有三款最多达到135Wh/kg......2018年的效益堪忧了。

据2018年1季度季报,营收下降59.88%,净利润下降225.86%。曾经的动力电池龙头,已经走到了末路了。

由于沃特玛的营收和资产总额占坚瑞沃能合并报表的90%以上,因此沃特玛约等于坚瑞沃能。

基于沃特玛糟糕的业绩,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事务所认为:全资子公司沃特玛预付江西佳沃新能源有限公司材料款余额为416,482,713.17元,预付安徽博瀚建设有限公司工程款余额为498,274,680.00元,对这两笔预付款项,我们无法取得相关证据确定资金支付的商业合理性。

是啊,我也不理解,公司资金链都快断裂了,还拿近10亿去预付,有什么必要吗?

当然这不是沃特玛最风骚的操作,还有一个更为华丽的财技:

4月28日,另外一家上市公司长园集团发布公告,公司拟以长园深瑞、中锂新材两家子公司采购沃特玛相关电池模组。长园深瑞向沃特玛购买A类电池PACK,产品单价略低于市场价,合同总价款为9998.38万元,该《销售合同》中约定货款结算按照《三方抵消协议》约定执行;中锂新材则基于减少应收账款及降低经营风险,将向沃特玛购买同类产品,合同总价为6163.21万元。公司特别提到,该《销售合同》中约定中锂新材可通过背书沃特玛为出票人的商业承兑汇票给沃特玛的方式用以支付货款。

这方案仔细看大有文章,因为没有人出钱没有人收钱,交易各方都是互换的债务或票据。

由于这个方案涉及到关联交易,因此存在着通过关联方向上市公司利益输送的嫌疑,不过不管怎么说,通过关联方输血求生,也要比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利益好一些。

沃特玛在技术创新上不求上进外,在这类财技上花样百出,另外还有一些小手段,比如公司搞的租车业务。

2017年年报概览,又一家资金链濒临断裂的上市公司,坚瑞沃能

公司的营收2016年后开始飞跃式增长,如果剔除沃特玛商誉减值的影响,净利润似乎也还可以。

但是,公司的营收构成却很奇怪:

2017年年报概览,又一家资金链濒临断裂的上市公司,坚瑞沃能

公司超八成的营收来自新能源汽车租售及运营。电池厂还做汽车?

沃特玛牵头组织了一个创新联盟,在全国各地成立了一系列的新沃运力汽车公司,进行电动货车的销售和租赁。由于一辆车的补贴最高可达8万多元(需跑满3万公里方可获取补贴,估算一年方可达到标准),一方面给客户拉货可以赚钱,一方面还有政府补贴可以拿,这些资产都是奔跑的人民币。

2017年年报概览,又一家资金链濒临断裂的上市公司,坚瑞沃能

新沃动力是一家纯电动物流运力整体服务提供商。目前该公司在全国投放物流车15000余辆,在运营的有12000余辆。2017年底,新沃运力计划在深圳地区新增投放5277辆车。

这些车的电池均从沃特玛采购,没有客户,不如自己制造客户... ...

从事电动货车业务的,不仅仅是沃特玛,还有董小姐的银隆汽车和杉杉股份。看来这个细分领域充满了商机啊!

然后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为什么大佬们宁可投资看不到盈利模式的小黄车小橙车,也不愿进入这个行业呢?想必就不难理解了。

其实大佬们是投资了新能源车的,比如腾讯是特斯拉的第二大股东,蔚来汽车更是拉拢了各路知名资本,但他们普遍不看好国内的新能源中上游企业。

个人感觉中国的锂电中上游行业,一是技术含量不高,二是避险能力太差。

或许,靠巨额的国家补贴,能贴出一部分强大的新能源企业。那么,芯片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