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陈佩斯:脑子从来没认过输

陈佩斯:脑子从来没认过输

陈佩斯 @胡可摄影

陈佩斯:脑子从来没认过输

他吃了一碗面,我们笑了三十多年;

他演了个匪兵乙,

一提匪兵我们就想起他;

他扮丑,他演戏,他种树,

做一切自己愿意做的事。

排练厅的窗开得高,陈佩斯站起来的时候,飞进来的阳光像是突然撞在那颗标志性的光头上,余光晕染,边界模糊。这张令几代中国人都熟悉喜爱的脸,在那一瞬间,显得恍惚而神奇。

1954年出生的陈佩斯,今年已经64岁了。

1

前几日,因出席电影《让我怎么相信你》的定档发布会,经典CP陈佩斯朱时茂再次同台,两人“咬耳朵”的亲昵举动,格外地耀眼。

只不过,同样是1954年出生的朱时茂,黑发依旧,身体整体看起来很是强壮, 身边的陈佩斯却胡子花白,显得格外的单薄,看起来衰老到不像是同一个年龄段的人。

陈佩斯:脑子从来没认过输

这样的陈佩斯,不禁让大家感慨,这些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1999年的那场官司后,陈佩斯彻底离开了体制内,随后网上传言他承包了荒山,种石榴,当果农,虽然后来陈佩斯出来辟谣,说自己只是闭关而已,但是仿佛关心着他的老百姓更愿意相信这个故事。

陈佩斯:脑子从来没认过输

就像他自己曾说“喜剧都有一个悲情内核”,作为这个时代最受欢迎的戏剧演员之一,他的人生似乎也应该有着戏剧色彩,并最终以悲剧英雄结尾。

但是,陈佩斯的人生,真的是悲剧吗?我并不这么认为。

2

1954年出生在吉林长春的陈佩斯,是家中的次子,父亲陈强是上世纪著名的反派演员,文革时期受到迫害。陈佩斯也随着父亲下放到内蒙,在沙漠地区的建设兵团度过了四年。

陈佩斯:脑子从来没认过输

因为对文艺工作的爱好,陈佩斯先后报考了北京军区文工团、总政话剧团,但因为父亲及自身外貌的原因,都未被录取。

1973年,电影演员田华知道了陈佩斯的事,碰巧八一电影制片厂准备招收新学员,便叫陈佩斯去试试,就这样陈佩斯子承父业走上了表演的道路,也是在这里,他认识了之后的搭档朱时茂,他们的友情至今已持续30多年。

3

刚进入八一厂的陈佩斯,一开始只能得到一些龙套的角色,尽管如此,他依然十分用心,还经常跟搭戏的演员合计如何给自己加戏。

从一开始,陈佩斯就很会为自己争取机会。

有一次,他本来是演一个跑场的匪兵,就因为用心设计,被“提拔”演了俘虏兵,一下子就增加了几分钟的戏份。

话剧《万水千山》的编剧毓钺曾说:

当时陈佩斯就表现得与众不同,一讲起笑话,无论语言上还是动作上,总是比别人可乐,有把人逗笑的天赋。

意识到陈佩斯这一天赋之后,陈强也给了儿子一个建议:“中国的老百姓太苦了,你可以演喜剧,以后多给大家带去一些快乐。”

就这样,1979年,陈强带着儿子主演《瞧这一家子》,开启了喜剧电影的新篇章。

陈佩斯:脑子从来没认过输

电影《瞧这一家子》剧照

这是陈佩斯第一次做主演,为了演好这部电影,他宿舍的墙上贴满了人物分析,随时都在琢磨人物的心理逻辑,他的钻研劲儿让很多老一辈的导演、演员都为之叹服。

到了片场,父亲陈强便时时跟着摄像机看着儿子,有时候实在着急,就会骂道:“你过来你过来,怎么这么笨?这个时候你得这么演才行,你看着啊。”于是就这样,陈强演一遍,陈佩斯跟着演一遍,陈佩斯被父亲手把手教着演完了这部电影。

后来,《瞧这一家子》火了,还拿了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在这种之后,1981年,陈佩斯参与演出电影《法庭内外》,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2年,陈佩斯在电影《夕照街》中饰演喜剧角色二子,形成了中国第一个喜剧系列电影“二子系列”。

陈佩斯的电影之路成绩斐然,只不过都没有后来的《吃面条》深入人心,毕竟,接地气的小人物相对而言更能让人产生共鸣。

4

八一厂的演员时常要跟观众见面,所以有些演员就自己安排诗歌朗诵,朱时茂和陈佩斯也觉得不能干聊,于是陈佩斯琢磨之后,便向朱时茂提议把平时训练演员的过程编成一个喜剧节目。

于是“吃面条”的短剧就这样诞生了,每次带着这个节目出去,他们都能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

有一次,他们去一家宾馆表演,那里的炒菜师傅本身肚子就大,再加上那天衣服穿的紧,看完陈佩斯吃面条,厨师愣是把扣子给笑绷了。

陈佩斯:脑子从来没认过输

因为《吃面条》的喜剧效果极佳,可以说是走到哪儿红到哪儿,于是吸引到了春晚导演黄一鹤,希望他们把节目带上春晚。审节目的时候,凡是看了小品的人,没有一个不是笑的喘不过气来的。

可是当时体制内的意识形态下,审片的领导考虑的却是:

“我们能让观众这样为笑而笑吗?能让大家笑得如此肆无忌惮吗?如果没有什么教育意义,可以吗?”

就这样,陈佩斯和朱时茂顶着质疑和压力,一路熬到了大年三十,才将这个经典小品呈现在了大家眼前。

作为春晚历史上的第一个小品,《吃面条》火了。

虽然在这个小品里,陈佩斯演的不是什么正经角色,但效果却相当讨喜。在和朱时茂天造地设的配合下,陈佩斯将人物的形象演绎的妙趣横生。

一夜之间,陈佩斯和朱时茂家喻户晓,街头巷尾很多人都对他俩的表演津津乐道。

大年初一,朱时茂去公共厕所方便,刚一进厕所,就看见两个小孩学着他和陈佩斯的腔调:

“哎,你再吃一碗。”“哎呀我不吃。”“哎,你再吃一碗。”“我吃饱了我还吃什么吃。”“什么吃饱了,你再来一碗。”

朱时茂听了一会儿,实在忍不住了:“吃什么吃!这是厕所,什么来一碗不来一碗的!”

5

就这样,陈佩斯和朱时茂两人携手成了春晚上雷打不动的招牌演员,陈佩斯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小品王”。

《拍电影》、《胡椒面》、《警察与小偷》、《主角与配角》、《姐夫与小舅子》、《王爷与邮差》......

陈佩斯:脑子从来没认过输

这些小品成为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表面上看,陈佩斯似乎是一夜爆红的,但是他每个作品背后,都是对社会的洞察,是不断积累的经验。

比如在那个年代,社会上的不法商贩特别多,经常有烤羊肉串的假新疆人,陈佩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特意穿着大衣带着墨镜取“研究素材”,于是这才有了1986年令人捧腹的《羊肉串》。

陈佩斯:脑子从来没认过输

于肆笑中体会大道理,轻松而不晦涩,这是陈佩斯的喜剧理念。

6

喜剧,是一个超级理性的艺术创作,而且是戏剧形式中最难的一种。

豆瓣上对陈佩斯有这样的评价:

他能够操一口标准普通话,几乎不使用任何俚语进行表演,而当代喜剧离开方言和网络潮词,离开了所谓的段子,几乎无法续命。

或许现在的观众早已经习惯了各类段子拼凑的金句,但是陈佩斯的小品几乎没有方言梗、不拿残疾人开玩笑、基本不出现女角。他一直扮演的是不断变迁的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格局。

仔细想来,这些小品其实很高级

陈佩斯:脑子从来没认过输

至于对喜剧表演的技巧和层次,别说同时代的人,即使放眼当下,恐怕国内也难以找到几个人能与之旗鼓相当。

陈佩斯是一个能够熟练掌握多种喜剧技巧的演员:《吃面条》中,他的“心眼”在于多吃碗面条,而不是演戏;《主角和配角》中,他扮演的叛徒要反串演共产党员;《王爷与邮差》中,尊贵的王爷被卑微的邮差耍的团团转。

陈佩斯:脑子从来没认过输

这个手法是莫里哀喜剧中经典的“仆人戏弄主子”,陈佩斯将喜剧倒置的这种手法小心而又巧妙地运用到了自己的作品中,并通过和朱时茂一正一邪,层层错位的对立矛盾,建立了真正的喜剧关系,这才是喜剧该有的精髓。

陈佩斯:脑子从来没认过输

除此之外,和其他的喜剧演员相比,陈佩斯对肢体语言的控制能力相当出色,分寸感和精确度都把握的很好。我们时常觉得卓别林的喜剧夸张,但是从不觉得尴尬、反感,这就是肢体语言在喜剧中的重要性。

而至于喜剧可以夸张到什么程度,却很难定义,要靠演员自己去把握。多一分不行,少一分不笑。

看过小品《胡椒面》的人都会惊叹,十来分钟的作品里,只有三四句对白,可是陈佩斯却能通过肢体动作,让观众笑趴在地上,这就是陈佩斯作为一个喜剧演员的成功。

7

陈佩斯的小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他的追求远不止于此。

他希望能让中国的喜剧走得更远。

于是每年除了打磨小品之外,他还要花一半的时间来拍电影。

八一厂不拍喜剧,他便打算离开,田华劝他,走了就分不到房子了,他淡然一笑:那简单,我不要了。

但是陈佩斯没想到,在当时的计划经济环境下,想要拍一部“娱乐片”是何等困难。于是他自己承担风险,拉来投资,开拍《父与子》。

陈佩斯:脑子从来没认过输

《父与子》上映后,陈佩斯趁热打铁,又拍了《父子老爷车》、《傻冒经理》、《二子开店》、《孝子贤孙伺候着》......

那些年,陈佩斯父子的喜剧非常红火,那个秃头、小眼睛一脸贼笑的陈小二,可以说是最深入人心的喜剧角色。

可各种无处不在的非市场的手,始终阻挠着陈佩斯的喜剧梦,但这并没有让他放弃,为了做出更好的成绩,没有受过很多教育的陈佩斯开始研究莎士比亚、莫里哀等大师的作品,以及中国古代戏剧著作。

正如他自己所说,阅读不仅让他在新世纪里创作、执导喜剧时得心应手,而且还让他能够从历史、心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阐释自己的认知。

“我的喜剧一定要有深刻的社会问题做动力”。

在陈佩斯后来的话剧里,他的这一原则被表现得入情入理。

8

在一次谈话节目里,主持人问陈佩斯:“离开春晚,你后不后悔?”

他想都没想,便说:“不后悔,上春晚的时候,我过得很狼狈,见谁都是大爷,作品里的东西受到太多的限制。当时我提出过许多的想法,但每一次人家都说“NO!”那么我也有说“NO”的权利,虽然说这个字的代价比较大。”

陈佩斯:脑子从来没认过输

主持人又问:“90年代的时候,很多人都面临知识产权被侵犯,为什么你就那么忍受不了?”

陈佩斯说:“当然要发声,至少要让人知道,我是被侵犯的,否则五十年一百年后,我们的后代看到,会为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

他愤怒的,不是那个侵犯你的人,而是面对侵犯,我们选择了漠视和沉默。

在侵权官司胜诉之后,陈佩斯也曾说过:“我不是什么斗士,千万别高抬我。我只是对错误的事情,说了个“不”字。

陈佩斯:脑子从来没认过输

很多人觉得陈佩斯的这一行为“忘恩负义”了些,但是对于一个有梦想的人来说,什么都可以退让,唯信念不可亵渎。

9

有人告诫陈佩斯:“你要懂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

他却说:“这个世界缺的不是规则,而是规矩。我们在这么烂的世界里生活了几十年了,再把余生都这么烂下去,多没劲啊!”

我们总觉得离开了春晚、与体制决裂的陈佩斯,无论是事业,还是人生,都走到了尾声。

我们总把他想成我们幻想中的孤胆英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他拒绝一切浮华,因为他明白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除此之外的,他都可以舍弃,而一个人只有懂得了舍,才能够更好地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

就这样,他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他看了许多的书,思考关于喜剧的问题,最终将目光投向了话剧。

《托儿》、《阳台》、《雷人晚餐》、《戏台》等多部话剧,累计1350多场、走遍40多个城市,观众超120万人,创造了话剧界的票房奇迹。

陈佩斯:脑子从来没认过输

曾经有人问陈佩斯:“你希望自己做喜剧的理想境界,是把它做到怎样的一个广度?”

陈佩斯毫不犹豫地说:“没想那么多,就坚持到明天。还有明天,就行。”

如今,陈佩斯俨然是一个成功的喜剧演员了,而他的傲骨、他的倔强都是出于对艺术的尊敬,所以他从不悲情

从春晚出演小品,到执导、主演喜剧,这是陈佩斯30多年来的历程,感觉却像是跨越了300年,过程实在太漫长。

他会留下,并且不朽。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