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廖美立谈30年书店生涯:我着眼的永远是开创性

【百道编按】带着一抹自信的微笑、谈吐优雅从容,聊起书店经营与文化事业总是充满热情毫不藏私,这就是廖美立,从书店、艺术中心到文化场域,从诚品、方所、雅昌艺术中心到“他们在岛屿写作”文学纪录片,每一次出手总能屡创新局。

30年前,她与吴清友一同创立诚品书店,从最早的一家艺术书店到综合书店到连锁化的经营再到大型书店+文创商场的模式,书与非书之间的摸索,精神与物质的融合,商业与文化的平衡,廖美立在诚品19年间,将诚品打造成为华人世界的重要文化品牌之一。

廖美立总是说“做没有人做过的事才能开创新局”,方所前总监谭白绢也曾形容廖美立是“一位不会停止追求新事物、不断开创新境界的时代女性”。每次出手总能刷新众人视野的廖美立,工作生涯究竟有着怎样的精彩历程?让我们一同来细数。

此外,2018年6月4日早6点,《廖美立的书店20讲》已经在百道学习APP“书店商学院”正式上线。在这20讲中,我们将听见廖美立亲自发声,谈谈30多年的书店经营思维,欢迎广大书店人订阅收听。

廖美立谈30年书店生涯:我着眼的永远是开创性

廖美立在“新时代杯”2017时代出版·中国书店致敬活动上演讲

廖美立的书店生涯

1977年:雄狮美术杂志社

1984年:雄狮美术专门店

1989年:诚品书店

2008年:行人文化实验室

2011年:他们在岛屿写作

2011年:方所

2015年:雅昌深圳艺术中心

2019年:叶嘉莹文学电影“掬水月在手”

完美组合一同打造诚品传奇

1987年,诚品书店创办人吴清友已经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也是艺术收藏家,在雄狮美术专门店里遇见了廖美立,并在她的推荐下购买了日本雕塑家“野口勇”的作品集,之后,艺术品味不凡的吴清友邀请廖美立一同创立了诚品书店。两人之间不仅仅互相激赏,对于文化产业也有着共同的愿景与热情,很快培养出合作无间的默契。他们本着坚持书店“人文、艺术、创意、生活”的理念精神,成为一个完美的组合,写下了诚品书店传奇的一页。

第一家诚品书店:开创了书店新局面

1988年,吴清友订下了台北仁爱圆环附近的一个地下一楼到二楼的空间。廖美立在雄狮美术工作11年后,开始了她人生的第一次创业与第二个工作——“诚品书店”。吴清友主导书店的空间设计调性与风格,廖美立则负责艺术专门书店的规划与营运,书店里除了服务艺术书籍的读者外,以史无前例的分类方式,一举打破传统书店以出版社为主的走柜模式,以艺术、建筑、设计、摄影、表演艺术等类别书柜呈现在读者面前。此外,为了拓展书店的内涵与服务面向,廖美立决定增加人文与当代思潮类书籍,并进口大量图像书,开展了台北读者的阅读视野,营造了“古典雅致、学术殿堂”的书店氛围。

书店开幕后,也翻转了台湾人对书店的印象,厚重的实木书架、地板与栏杆,大片红砖墙与进口吊灯,摆上设计风格强烈的椅子与家具,空气里播放古典音乐,邀请每一位走进店里的读者一同享受阅读。诚品的第一家书店不止惊艳了台北人,创造了高客流,也缔造了书籍销售倍数成长的业绩,成功打造诚品书店的品牌形象。于是一年半以后,廖美立告诉吴清友,诚品可以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提供给读者更完善的阅读服务,书店的经营范围要扩大经营到二楼,打造一家全新形态的现代综合书店。

于是,以“生活风格提案”为诉求的诚品书店诞生。比一年半前,转型成为综合书店的诚品带给读者更多的惊喜,首创“古书区”、“儿童绘本馆”、“文库区”、“生活风格区”、“建筑设计区”等等,这样的书区规划与运营模式也打造了诚品书店的雏形,日后的扩大与发展都源自于这家综合书店。

在转型后的开幕活动里,廖美立邀请了十个前卫的观念装置艺术家,在书店里创造了十个与书有关的作品,诚品玩味艺术与另类创作的鲜明形象也深植人心,成为读者心中最有力道的品牌精神。

“让世界走进诚品、引读者走向世界”的选品力道

在第一家诚品书店扩大成为综合书店的过程中,最大的亮点便是廖美立的选品规划。除了上述提到的首创书区规划之外,当时的诚品书店是第一家大胆引进世界各个类别、不同语系图文及文字书的书店,展现了强大的世界观与宽广视野。除了采购艺术、建筑、设计类原文书并大量秀出封面陈列,展现强大视觉美学效果外,廖美立更依循之前与国际艺术出版社直往的基础经验,开始全面与英美各大出版社直接往来,与国际书市正式接轨,即时提供最新的外文书给台北的读者,英美畅销书几乎与国外同步上市。

“当时诚品是第一家把欧美当代最新的、最重要的小说引进台湾的书店,例如英国的Farber & Farber、Random House的Vantage等等,这些重要的、前卫的文学出版社的出版品,我们都会挑选、采购进店销售。人文书区里,我们也引进了英国重要的学术出版社Routledge、Oxford、剑桥大学出版品,还有美国哈佛大学的出版品,致力让文学与人文思想书区在选书上能兼顾阅读深度与广度,启蒙与新创并容。”廖美立说。

选品当中,廖美立印象最深的是“文库区”的书籍,她规划了一区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的经典宝库,引进全球经典原文文库,提供给渴求原典的读者收藏与阅读。例如英国的Everyman Liberty、Oxford、哈佛Loeb文库、法国七星文库及日本岩波文库,还有台湾商务人人文库。六大世界著名文库都备齐了,开幕以后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打造“文具礼品专区”也非常值得一提,它是诚品至今最让人津津乐道的“风格文具馆”雏形。为了让读者享受更多与阅读相关的愉快消费体验,廖美立精心挑选了与阅读生活相关的周边衍生品,进口许多设计感十足的文具礼品,让读者寻宝,“读者可以在这个空间里寻找从阅读延伸出来的乐趣。读者的个人品味与风格也在购买与使用这些文具精品中,得到了满足。”

廖美立最重视的,还有为书籍选品做专业的把关。“诚品扩大到二楼时,成立了台湾第一家儿童绘本馆,把‘绘本是儿童美育的开始’当作信念来经营。我特别邀请了儿童插画家郑明进老师担任顾问,开始有系统、大量引进欧美日的重要绘本书。”

对“小众与非主流”的全力支持

“销售主流书是服务,销售非主流书是坚持”,书店范围扩大到二楼时,诚品将畅销书与非主流书区隔开来陈列销售,给小众出版更多支持。例如,《明室》摄影札记、夏雨诗集等,如何让小众出版能够因为书店的推荐获得读者的青睐,是书店卖好书的专业所在。

诚品也开始关注本土意识、弱势关怀、同性恋等方面的书籍,举办各种次文化展演活动,推出“诚品讲堂”活动来提升阅读深度与广度。诚品的文案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体现哲学思想,诚品橱窗也变成装饰艺术,影响了一个世代。

“阅读零时差、服务不打烊”的24小时书店

诚品第一家人文艺术书店在1989年开幕后,经营得有声有色,也感受到了当时台北人对诚品书店的信任与期待,廖美立和经营团队一直在思考开一家大型的综合书店。1995年,诚品搬迁到敦化南路扩大经营时,举办了精彩的搬迁开幕活动,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是“看不见的书店”及“今夜不打烊”。

“看不见的书店”是征文活动,读者来信描述心中最想要的书店样貌,而“今夜不打烊”则是邀请顾客一整夜同乐,为诚品乔迁暖身。征文活动里竟有多达四成读者希望台北能有一家不打烊的书店,而“今夜不打烊”的活动当晚,直到凌晨四点都还有人排队等着进书店。这两个活动不约而同地给了经营团队信心,“24小时不打烊书店”也许能够在诚品书店品牌号召之下实现,这是诚品敦南总店24小时营业的起源。

1999年,以“阅读零时差、服务不打烊”为精神,第一家24小时书店开幕试营运。当天,吸引了大批人潮,法国第五频道、英国BBC及日本富士电视台也做了专题报导。2004年,诚品敦南总店获时代杂志评选为“亚洲最佳书店”。

“连锁而不复制”的品牌精神

1991年诚品书店扩大经营,成功转型成为现代化的综合书店,口碑、品牌形象、客流、业绩不断提升,可以说整个诚品仁爱圆环旧总店的商业模式,即大型书店客流+商场,方才确立获利的商业模式。

这时期,在经营策略上开始走向连锁化经营,目标在扩大市场占有率与文化影响力。从1992年开始,以“一年开一家店”为目标开始连锁经营,1995至2007年间,本着“连锁而不复制”的开店精神,总计在各城市开设了不同型态、不同渠道、不同规模的诚品书店,有单独的书店也有书店结合商场的复合经营模式,总计开出了42家分店。

“我必须强调的是,书店是一种特殊的文创产业,必须根据店面所在地点的客层、商圈特色等等,来设定营业模式及商品结构,运营方式绝对无法完全复制,每个店都必须思索以最符合当地人文特色、在地居民生活特性的文化消费模式来满足顾客所需。”廖美立说。

“前卫与实验”的行人文化实验室

2006年,廖美立一手策划的台北诚品信义旗舰店,以台湾最大规模书店+文创百货模式之姿,在竞争激烈的台北东区盛大开幕。一年后,廖美立离开了诚品,与丈夫陈传兴教授携手创立锁定小众的行人出版社。对她而言,这并非归于平淡,而是实现更大野心的沉潜。

2009年,“行人出版社”转型为“行人文化实验室”,并与对文化非常支持的和硕联合科技董事长童子贤共同创立“目宿媒体”,在原有的纸本基础上,加入了多媒体元素。2011年,文学大师系列电影“他们在岛屿写作”上映,从台湾推到香港,造成轰动。2012年5月份,北京正式上映,10月份上海播放,以影像引导、推广阅读,获得华人文化界高度注目。2015年底,“他们在岛屿写作”第二系列风光上映。

廖美立说:“除了卖王文兴、白先勇的书,还可以带给读者什么形态的东西?我觉得若可拍纪录片,或提供作家朗读作品的影像、声音,也是很有意义的。多媒体除了是未来趋势外,也是我们在纸本阅读之后,想再多给读者的东西。我的工作是决定要拍几个人,邀请哪些重要的文学大师,找怎样的导演,如何发行。目宿是公益性的,对文学的支持是很温柔的。”

“生而例外、安身方所”

在经营诚品书店的过程中,廖美立认识了成功打造“例外”服饰品牌的毛继鸿,之后于2009年接受毛继鸿的邀请一同打造了“方所”。毛继鸿“希望将例外变成文化,变成很多书籍的平台”,经过两年时间的筹备,2011年第一家“方所”在广州开幕。廖美立与毛继鸿再度以惊人的开创、创新能力,打造了“方所”。

廖美立谈30年书店生涯:我着眼的永远是开创性

方所的空间美学

“方所的空间是完全经由多方讨论而完成的设计。”廖美立说。广州方所的空间设计邀请香港的又一山人担任艺术总监,以及一位设计师、一位灯光师与毛继鸿共同发想与设计。原生态的氛围、工业风的元素等,都是多人一同激荡出来的作品。最后呈现出方所专属特色的书店空间,这个设计曾在2012年“世界零售奖World Retail Awards”获得“年度最佳购物场所设计奖Store Design of the Year”。

廖美立谈30年书店生涯:我着眼的永远是开创性

成都方所是由台湾设计师朱志康操刀,并与毛继鸿一同发想、讨论,整个书店以“地下藏经阁”为设计构想,大切割面的水泥柱、阁楼的藏书柜、穿越书柜的空桥及猫道等等,所有的材料都以最原始、不经过修饰的面貌呈现,更结合了宇宙、星空的元素,打造一座以“陨石”为造型的“方舟”雕塑。

廖美立谈30年书店生涯:我着眼的永远是开创性

图片来源:“新时代杯”2017时代出版·中国书店致敬活动(方所成都店)

空间里别具特色的,还有毛继鸿以红铜为焦点打造的装置艺术作品。每一个元素都是激荡出来的,这是一个不完全委托建筑或室内设计师,而是透过创业者发挥本身具备的创作能源,以庞大的艺术作品来打造出的特色书店空间,所投入的资本规模也不是一般零售业可以企及的。成都方所的空间设计在2015年入选世界权威居家生活杂志《Architectural Digest》年度14家世界最美书店,这是一个成功的跨界设计案例。

廖美立谈30年书店生涯:我着眼的永远是开创性

打造“全球最大、最美的艺术书墙”,一场永不落幕的展览

2015年,廖美立再度与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携手合作,历时3年筹备,打造了“雅昌深圳艺术中心”。2016年,一座让人不得不抬头仰望、惊叹的艺术书墙于焉诞生 。

“高30米、宽50米的艺术书墙”

雄伟震撼的“丰碑式建筑”,单纯的设计风格、原始的建筑纹理、厚重的金属边框、平滑的玻璃罩面都溶化在那温暖的光线里,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魅力。艺术书墙汇聚国内外2000家出版社的5万种艺术图书,涵盖各个艺术类别,包括美术、摄影、建筑、民艺工艺、收藏鉴赏、当代艺术、生活风尚等。

此外,也收藏许多珍贵限量版西洋古典艺术书籍,珍贵古董图书孤本,世界顶级博物馆、美术馆、基金会、世界权威大学出版物,每个系列均由专业艺术买手世界采购,精挑细选。语种丰富也是该书区的亮点之一,共收集了中、日、英、法、俄、意、德、西等十种语言的图书,呈现了书墙的国际视野,使得藏书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可谓是“一面书墙,一部艺术史”。

雅昌深圳艺术中心已成为许多国内外艺术机构与艺术家参访的文化地标,同时也成为深圳非常重要的城市文化名片。廖美立与合作伙伴罗玫玲再一次打造了华人文化界令人惊艳的作品。

“革新与超越”

30多年在书店与艺术领域里一路走来的廖美立,始终抢眼的特质是“创意与高度”,每一次登台都是让人惊艳的演出,每一次出手都要超越自己,她说“我喜欢做别人没做过的事,也很适合做开创性的事”。从书店共同创办人锻铸成文创商场经营与管理者,如今成为阅读与生活文化的重要推手、华人文化界的指标人物之一,廖美立着眼的是开创性,思考的是大方向、大格局。未来,她还是会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在最擅长的文化领域里持续耕耘、发声。

“对于未来,我不悲观,我会做更多实验性的、更大胆的尝试!”

廖美立谈30年书店生涯:我着眼的永远是开创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