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你真的懂“幸存者偏差”吗?

2018年高考结束后,整个朋友圈就被一个词刷屏了——“幸存者偏差”

TA来源于全国卷Ⅱ的语文作文题,题目为: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你真的懂“幸存者偏差”吗?

这段材料其实是二战时期有名的“飞机防护”案例。“幸存者偏差”这个概念便来源于此: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军是最重要的兵种之一,盟军的战机在多次空战中损失严重,无数次被纳粹炮火击落,盟军总部秘密邀请了一些物理学家、数学家以及统计学家组成了一个小组,专门研究“如何减少空军被击落概率”的问题。

你真的懂“幸存者偏差”吗?

当时军方的高层统计了所有返回的飞机的中弹情况——发现飞机的机翼部分中弹较为密集,而机身和机尾部分则中弹较为稀疏,于是当时的盟军高层的建议是:加强机翼部分的防护。

但这一建议被小组中的一位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统计学教授——沃德(Abraham Wald)驳回了,沃德教授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观点——加强机身和机尾部分的防护。

你真的懂“幸存者偏差”吗?

那么这位统计学家是如何得出这一看似不够符合常识的结论的呢?沃德教授的基本出发点基于三个事实是:(1)统计的样本只是平安返回的战机;(2)被多次击中机翼的飞机,似乎还是能够安全返航;(3)而在机身机尾的位置,很少发现弹孔的原因并非真的不会中弹,而是一旦中弹,其安全返航的机率极小,即返回的飞机是幸存者,仅仅依靠幸存者做出判断是不科学的,那些被忽视了的非幸存者才是关键,他们根本没有回来!

军方采用了教授的建议,加强了机尾和机身的防护,并且后来证实该决策是无比正确的,盟军战机的击落率大大降低,这就是“幸存者偏差”故事的来源。

你真的懂“幸存者偏差”吗?

幸存者偏差,是由优胜劣汰之后自然选择出的一个道理:死人不会说话。

为什么好莱坞拍的都是大片?因为拍烂的电影根本没有机会在国内上映,你根本没机会看见。

这些都是“幸存者偏差”,并且在我们生活之中很常见。

比如人们常说的“红颜多薄命”。因为相比普通的女人,美女会更容易吸引关注。所以当有“红颜”死掉的时候,就更容易引起关注,而普通的女生则“被沉默掉了”。

你真的懂“幸存者偏差”吗?

所以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只记住了“美女早死”。然而,但凡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寿命长短和美女与否并无直接关系。

幸存者偏差告诉我们:你所看见的,其实只是你想看见的。

读书无用论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人们常说谁谁谁没上过大学,如今照样挣大钱。手下全是硕士博士。而好多读书认真用功,考上大学的人,毕业后反而不如那些没好好学习的人混的好。

你真的懂“幸存者偏差”吗?

这些其实只是个例。因为低学历者的成功,被人们无限地放大。而高学历者的成功,往往被人们司空见惯地忽视。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启示是:别迷信偶然的成功

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说过:“重要的是你的目光,而不是你看见的东西。”;与之遥相呼应的,是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说的:“看见汪洋就认为没有陆地的人,不过是拙劣的探索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错误的结论和判断,多是因为自己的以偏概全,自以为是。我们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相,我们以为的,未必就是真理。很多时候,不同的人面对不同的事物,会因为自身的立场、角度、见识,会因为看到的是表面还是内里,整体还是局部,现象还是实质,而得出截然相反的判断和结论。

你真的懂“幸存者偏差”吗?

所以,面对复杂多义的世界,面对幽微深邃的人性,我们还是要多一些谦卑、理性、审慎的态度,不轻易论断,不贸然行事。时刻用幸存者偏差的理论提醒自己,当理性健全的人,做行为正确的事。

当你理解了幸存者偏差,你就不会对任何一个人群和行业有偏见性的想法,你会知道哪里都是鱼龙混杂;你就不会说出“戏子误国”、“记者去死”之类的屁话,因为你知道那都是在用道德的名义打砸;

当你理解了幸存者偏差,尤其是当你成为了老板或领导,你就不会乱拍脑瓜,让荒唐的政令频发,让下属和员工抓瞎。那些像让班主任试喝疑似有问题的牛奶、让副科级以上干部必须替开发商卖房的荒唐领导,最愚蠢之处就是只见一点,不及其余;只看结果和目的,不想过程和手段;

你真的懂“幸存者偏差”吗?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的意义所在,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判断力,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的命运走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