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趙亮解讀資產新規:市場將受最大變量衝擊 投資者提升自我

崇融資產總裁 趙亮

五一前夕,被稱為“資管新規”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終揭面紗,監管“新時代”正式開啟。總體來看,文件層面的“靴子”已經落地,執行層面的影響才剛剛開始——金融機構的業務調整和數十萬億的資產“騰挪”也將成為金融市場最大的變量之一。

崇融資產總裁趙亮分析認為,正式稿與徵求意見稿保持了總體穩定,但部分條款有所放鬆,好於市場預期。在具體操作中,此次資管新規包含了打破剛性兌付、提高私募基金合格投資者門檻、消除多層嵌套套利空間、打擊通道業務等內容。對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來講,銀行、證券、信託行業受衝擊較大,公募、保險行業影響較小。

銀行理財業務徹底變革

銀行理財是資管行業的絕對“大戶”,資管新規對其影響也是最大的。“資管新規”的核心是打破剛性兌付和消除多層嵌套和通道,而銀行理財產品中,剛性兌付的現象非常普遍;此外表外業務為規避監管,大量藉助通道,多層嵌套的產品更是常見。

趙亮認為,此次資管新規的出臺,銀行理財告別影子銀行“利差”盈利模式,管理費與業績報酬成為新的盈利模式,未來銀行理財產品轉向淨值型將面臨很大的壓力。當銀行理財開始淨值化和去剛兌,恐喪失部分對投資者的吸引力,進而對銀行業績造成負面影響。大勢之下,銀行理財必將迎來大變革——短期內對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業務的轉型發展和收入增長帶來一定的挑戰;長期來看,資管新規有助於促進資產管理業務規範發展,降低金融風險,未來銀行理財業務轉型之後,也將會形成商業銀行新的業務增長點。

私募行業馬太效應加劇

業內人士預估,資管新規對私募股權領域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其一,資金端方面,向上穿透了合格投資者;其二,產品端方面,很多嵌套交易結構將面臨調整,產品設計更規範;其三,資金池運作可能被禁止;其四,將其直接服務於實體經濟。

在趙亮看來,因私募股權基金是對企業的直接股權投資,符合新規服務實體經濟、去槓桿的要求,且從管理模式上原本即為淨值化管理,區別於新規重點規範的剛兌型資管產品。因此,資管新規的發佈有利於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良性健康發展,引導資管行業直接、長期價值投資,迴歸行業本源。具備較強的股權投資能力,將是私募機構未來發展中勝出的關鍵,而具有規模優勢和明確發展思路的私募機構,將更容易脫穎而出。但小私募發展也並非全無機會,正所謂“卓越的業績往往來自於正確的非共識的預測”,“船小好掉頭”的小私募顯然更容易捕捉這種機會。另外,隨著對沖工具的完善,也為敢於創新的私募留足了空間。大私募獲利好,小私募承壓,資管新規落地後私募行業必將進一步兩極分化。

投資者將獲多重利好

業界普遍認為,資管新規對資管業務進行統一監管,有助於消除監管套利空間,減少市場中的不規範行為。對於投資人來講,打破剛兌之後,銀行理財不再穩賺不賠,投資者不能再“閉著眼睛”買產品,這將倒逼投資人增強理財知識,改善投資習慣;而消除多層嵌套、打擊通道業務等內容,將讓投資者瞭解資金去向,明晰投資風險,從而更加理智地進行投資判斷。

在提高合格投資者門檻這方面,《資管新規》將資產管理產品的投資者分為不特定社會公眾和合格投資者兩大類。公募產品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據瞭解,保本銀行理財產品界定為公募資管產品,淨值化管理需要資產管理能力。理財產品給投資者超過存款利率、貨幣基金的收益預期,收益風險比感官上要高。高預期收益裡需要投資非標資產及期限錯配等形式獲得,存在諸多不當。新規下,通過理財產品流向非標的這部分資金,理應直接通過私募類資管產品流入實體經濟。

私募產品面向合格投資者通過非公開方式發行,合格投資人門檻的提高,或將使得合格投資者的數量會有所縮減,但大浪淘沙之後所留下的將是能夠更好的應對市場風險的投資者。

趙亮分析認為,此次“資管新規”的出臺,對資管業務規範要求更高,風控要求更嚴,在淨化市場環境的同時,資管新規雖然打破了剛性兌付,但對通道、夾層等方面的清理,使行業出清,風險點降低,投資者獲得較高的安全邊際,投資風險相對降低。同時,也逐步加強了對投資人理財和專業知識的培育,將有效促進資管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總的來看,不管政策如何調整,其核心都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投資者,降低投資者風險,對投資人無疑是利好的。因此,作為業內領軍企業,崇融資產始終致力於為廣大客戶帶來穩定優質的金融產品,也將適時展開針對投資者相關培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