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上海課本外婆被改姥姥|請問,這是你的外婆嗎?不,是我的姥姥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上海小學課本里的課文《打碗碗花》中所有的“外婆”字眼都被改成了“姥姥”,但李天芳散文原作乃是“外婆”二字。

注:這篇課文是二年級第二學期(試用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書(滬教版)中的第24課《打碗碗花》

上海課本外婆被改姥姥|請問,這是你的外婆嗎?不,是我的姥姥

新課本內容

這個問題在去年也受到了質疑,有人向市教育委員會提起訴求,回覆如下:

上海課本外婆被改姥姥|請問,這是你的外婆嗎?不,是我的姥姥

教委答覆

對這個答覆,表示有點看不懂了。

“外公外婆屬於方言,姥姥是普通話詞彙語。”

的確,漢語普通話是以北方方言為基礎的,但就因為北方方言是普通話的基礎就不算是方言了?而外公外婆是南方人慣說的就被認為是方言了?

方言怎麼了啊喂?!

不是人話啊?

上海課本外婆被改姥姥|請問,這是你的外婆嗎?不,是我的姥姥

試想,這些上海小朋友回家,對著老人一口一個姥姥姥爺,也許有的上海阿姨們一輩子都沒接觸過這個稱謂,得有多彆扭。

【北方的網友別噴,沒別的意思,試想你回家喊外公外婆,你姥姥姥爺也會彆扭的,當然你也會很彆扭】

而且,小朋友是最容易上綱上線認真貫徹在學校學習的知識的,以後他只能去吃姥姥家(外婆家)了。

所以不明白,為什麼上海課本里要做這種操作,如果原文是姥姥,無可厚非,但是硬是修改了原文,這就有點耐人尋味了。

上海課本外婆被改姥姥|請問,這是你的外婆嗎?不,是我的姥姥

每一篇文章在創作時都是凝結了作者的想象、經歷和背景的,既然李天芳原作是外婆,那就說明文章主人公從小喊的是外婆,這是她的鄉語習慣,不應該按照規則來作更改。

既然能夠尊重少數民族的習慣,又為什麼不能尊重南北文化差異呢?

難道要南方人高歌一曲《姥姥的澎湖灣》才行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